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把西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到目前为止,国家批准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有九个,在内陆地区有五个,即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这五个城市都位于我国内陆中心地区,具有相同区位,处于竞争态势,论实力西安仅排第五。但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与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有所不同,她还是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家要建设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西安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个王朝周、秦、汉、唐的建都地,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主流。西安不仅是国家认定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著名古都。可以说,西安是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调研时指出,陕西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找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引领新常态,追赶超越。陕西原来把自己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但国家不认可。因为新起点具有排他性,帽子一旦戴给陕西,就把其他省市排除了。“一带一路”全国都要参与,谁开通了中欧班列,谁就是新起点。陕西处在亚欧大陆桥上,西安位居祖国版图中心。亚欧大陆桥一头连着连云港和上海,连着海上丝绸之路;一头连着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连着陆上丝绸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给时任省政府领导讲,陕西处在“一带一路”核心区,这是我省独有的区位优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把陕西打造成“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可以说找准了陕西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这个定位比新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福建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要高,从而抓住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
由于囿于历史,陕西原来没有找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西安也没有找准。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对西安城市的一般描述,不是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如果这样定位,就把自己降格为一个旅游城市了,会影响西安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西安在历史上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在汉唐那个时代,我们认识的世界就是亚欧大陆。当时美洲还没有被发现,非洲除地中海沿岸之外还是不毛之地,明朝郑和下西洋才大规模走海路的。古丝绸之路是古亚欧大陆桥。当时罗马、波斯等西域各国的商人和日本、韩国的友人云集长安,使长安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今天西安仍然可以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贯穿我们国家东中西有两条经济带,一条是长江,一条是亚欧大陆桥。这两条经济带的模式不同。长江经济带的模式是龙头带动,以长三角为依托的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没有龙头,但是有心脏。西安是沿桥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关中是沿桥最发达的地段,以关中为依托的西安可以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在亚欧合作交流上,西安的区位优势是任何城市不可替代的。北京、上海是全方位开放,武汉、重庆、成都在长江经济带上。因此,国家把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放在西安,批准在西安举办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咸新区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让陕西和西安探索内陆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自贸试验区新模式。西安最有条件、最有资格代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和城市合作交流。市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会把西安定位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就和“一带一路”直接对接上了。“一带一路”重点是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命运共同体,把西安定位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就抓住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
陕西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西安是核心区的“核”,应当建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因此,西安必须站在“一带一路”的高度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基础、国际化大都为目标,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到国际化大都市、把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提升到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高度。国务院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指出,要把关中平原城市群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对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批复没有这样的定位;要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打造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对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批复没有这样的要求。改革开放前三十余年,国家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兴起了深圳为窗口的珠三角,实现了追赶超越,引领超常态发展,使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时代,中国要由老二变老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启动“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向西开放,会兴起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因此,西安应当扭住“一带一路”不放松,把国家中心城市建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发展的总目标。这样,就使西安在与重庆、成都、武汉、郑州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能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引领新时代,追赶超越。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把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为了把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建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需要进一步将这些中心、高地和枢纽提升打造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六大中心。一要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西安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国防科技在亚欧大陆桥上是最强的,要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亚欧合作交流,加快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快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二要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交通物流中心。西安处在祖国版图中心,到全国各省会城市平均距离最短,西安北站是世界最大的高铁车站,西安国际港务区是亚欧大陆桥最大的陆港,西安航空港可以发展成中国的亚特兰大和孟菲斯,成为中国内陆的门户枢纽。三要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经贸合作中心。西安是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可以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基地,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是亚欧经贸合作交流的大平台,可使西安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会展之都,依托国际港务区和空港新城,争取建设内陆自贸港区,使西安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开放城市。四要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能源金融中心。西安有三大石油能源(长庆、延长、西油东送),又处在祖国版图中心,可成为最安全的石油能源储备地和现货交易配送中心,大宗能源交易需要金融支持,争取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落户西安,促进亚欧合作交流的能源金融中心的形成。五要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科技教育中心。西安的科技教育综合实力在全国居前列,在丝调之路经济带和亚欧大陆桥上是最强的,可以成为不同于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的金融贸易中心的科技教育中心,为西部大开发和亚欧合作交流提供科技教育服务。六要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文化旅游中心。西安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主流,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天可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东西方文化旅游合作交流作出新的贡献。2018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起步年。只要坚定不移地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六大中心,西安就能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重振汉唐雄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