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考察调研时,要陕西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找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引领新常态,追赶超越。这对大关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要靠沿海开放引领,机遇主要在东部。进入新时代,要消除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让中国由老二变老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要靠“一带一路”引领,机遇主要在西部,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亚欧大陆桥,在大关中或关中平原城市群。国务院关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要把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对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批复没有这样的定位;要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打造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对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批复没有这样的要求。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把西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但同时还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这个定位是同处内陆的重庆、成都、武汉、郑州没有的。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实际上就是大关中,因此,大关中必须以“一带一路”为统领,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陕西原来把自己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但国家不认可。因为新起点具有排他性,帽子一旦戴给陕西,就把其他省市排除了,“一带一路”全国都要参与。陕西处在亚欧大陆桥上,是我国大地原点所在地。亚欧大陆桥一头连着连云港和上海,连着海上丝绸之路;一头连着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连着陆上丝绸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给时任省政府领导讲,陕西处在“一带一路”核心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把陕西打造成“一带一路”的核心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西安举行。这个定位比新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要高。关中平原城市群或大关中是“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支撑和主体。西安原来也没有找准战略定位,把自己定位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对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西安的描述,不是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历史上汉唐长安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今天西安仍然可以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处在祖国版国中心,是亚欧大陆桥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关中是沿桥最发达的地段,以关中为依托的西安能够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在亚欧合作交流上西安的区位优势是任何城市不可替代的。所以国家把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放在西安,批准在西安举办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咸新区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让陕西自贸试验区探索内陆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的新模式。“一带一路”的重点是加强亚欧合作交流,第十三届四次市委全委会把西安定位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就和“一带一路”直接对接了。把陕西或大关中打造成“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把西安建设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找准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抓住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和西安的要求。
沿海开放让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由深圳为窗口的珠三角引领的,靠的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一带一路”让中国由老二变老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得靠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总书记让陕西引领新常态,也就是引领新时代,引领中国由老二变老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常态是从经济发展状态说的,新时代是从总的发展阶段说的,时段是完全吻合的。陕西要引领新常态或新时代,也得靠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因此,必须组建大西安,整合大关中,构建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来引领。这个任务是极其光荣、极其艰巨的,必须努力追赶超越才行。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追赶超越是我们的时代的精神。当年深圳追赶超越,由一个渔村发展成现代化大都市,广东追赶超越发展成全国第一大省,中国追赶超越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进入新时代,在全球中国要追赶超越美国,由老二变老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国西部要追赶超越东部,缩小东西部差距,同步实现小康和现代化。在新时代,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要像深圳为窗口的珠三角那样做追赶超越的典范,打造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重振汉唐雄风,发挥对大西北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作用。要以“一带一路”为统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建设富强民主文
二
2004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西部办在西安召开大关中经济带座谈会,把河南三门峡和洛阳、山西运城、甘肃天水等城市也邀请来了,准备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当时在国家心目中,在亚欧大陆桥上就一个跨区域的城市群。但由于东、中、西三大地带阻隔,河南三门峡和洛阳、山西运城属于中部,关中属于西部,大关中最终演变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突破了东、中、西界限,国家把山西的运城、临汾和甘肃的平凉、庆阳纳入到关中平原城市群,比关中—天水经济区多了4个城市,在大关中构建中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在亚欧大陆桥上,关中平原城市群比中原城市群还是小很多,在西部比成渝城市群也小很多,很难担当“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和引领新时代的重任。建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将河南三门峡和本省的延安、安康、汉中也纳入到关中平原城市群,构建真正的大关中城市群。三门峡历史上叫陕州,陕西名称的来源就是陕州以西。三门峡是关中最早的门户函谷关所在地,八百里秦川从宝鸡到潼关没有八百里,从长武的凤口到函谷关才是八百里。三门峡人上大学、买房、看病、买东西、创业、就业大都朝西安来。现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渭南、运城、临汾都进入关中平原城市群了,仅剩下三门峡一个城市。为便于协作,建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将黄河金三角整体纳入大关中,把三门峡和金三角其他城市一视同仁。山西的临汾、甘肃的庆阳进入了,处在同一纬度本省的延安更应当进入大关中。现在已经由公路时代进入高铁时代了,关中城市群应当由关中平原时代进入大关中时代。高铁突破了秦岭屏障和黄土高原,在高铁面前已经没有山区和平原的界限了。西成高铁开通后,汉中和宝鸡到西安的时间差不太多,西渝高铁修通后,安康到西安与铜川经富平到西安的时间也差不太多,更比庆阳、临汾到西安的时间要短,为什么不和商洛一同纳入大关中呢。将来西安到十堰的高铁、西安到榆林的高铁、陇南到汉中和天水的铁路修通,宝中线、西平线提速后,十堰、榆林、陇南、固原也可以纳入大关中。西安处在祖国版图中心,以西安为中心形成的国道、铁路、高速、高铁四重“米”字形交通骨架,是构建大关中城市群的交通基础,这样的大关中城市群才能支撑起“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引领新常态或新时代发展。
大关中城市群不仅要扩大范围,而且要增加密度。改革开放前,广东只有9个地级市。改革开放后,广东利用市管县体制改革机遇,把9个地级市调整为21个地级市,形成了一个密集的珠三角城市群,带动广东成为全国第一大省,引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广东的经验值得陕西好好学习。陕西要引领新常态或新时代,引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消除,让中国由老二变老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一个密集的城市群带动。陕西地级市太少,缺少区域经济增长极,城市群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因此,陕西应当把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增加地级市数量,作为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的重大战略。大西安和宝鸡之间缺少一个区域中心城市,杨凌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农业示范区,可考虑将干旱县乾县、永寿,半干旱县武功、扶风,秦岭北麓的周至、眉县划给杨凌,将杨凌建成我国农科型中心城市。关中的东大门实际上是华阴,可考虑由华阴与大荔、潼关、洛南(华阳)组建华山市,把华山市建成关中东部的旅游中心城市。关中的地域主体在渭北,但渭北缺少区域中心城市。可考虑将合阳、黄龙、宜川划给计划单列市韩城,将韩城建成渭北东部黄河沿岸的区域中心城市。黄陵是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寝所在地,是中华民族的圣地,可考虑将富县、洛川、宜君划给黄陵,将黄陵建成中华民族的圣地城市。将来彬县与长武、永寿、麟游还可以组建彬州市,在渭北西部发展一个区域中心城市。陕北的绥德与米脂、子州、吴堡、清涧、子长还可以组建成交通枢纽绥德市。陕南的洋县与西乡、佛平、镇巴、石泉、宁陕还可以组建成生态城市洋州市。有了密集的城市群,不仅可以带动陕西发展,而且可以支撑大关中城市群发展,就可以实现追赶超越的目标。
三
如果说大关中城市群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西安就是核心区的“核”,要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但是西安目前的城市规模和综合实力比起周边的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还比较弱,还不足以担负起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重任。《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优化行政区划设制,为实现西咸行政一体化、组建大西安打开了行政区划调整的口子。原来的西安是“小西安”,西咸新区交西安市代管是“中西安”,只有西咸行政一体化了才是“大西安”。为了促进西咸行政一体化,建议省政府西迁西咸新区。一方面可以保护和复兴皇城,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一方面可使西咸新区与咸阳主城区以沣渭三角为核心,建设大西安绿色发展的新中心。为了复兴皇城,可将城三区合并为皇城区,腾出的两个行政区划指标给高新区和经开区。为了建设大西安新中心,可将咸阳主城区改为咸阳区,腾出的行政区划指标给西咸新区。大西安将以西咸一体化为大核心,依托“米”字形交通骨架,形成东有临潼、西有兴平、北有三原、南有秦岭、东北为阎良、西南为鄠邑、西北为礼泉、东南为蓝田的大九宫格局。大西安组建后,还可以构建一个大西安都市圈。杨凌设市后还可以作为西安的卫星城市来发展。渭北要发展得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市来带动,铜川是陕西第二个省辖市,又处在南北交通脊梁上,可以将旬邑、淳化、彬县、长武和富平划归铜川,把铜川建成渭北的中心城市,同时通过西铜同城化带动渭北发展。渭南原来受三门峡库区影响,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可通过西渭融合加快渭南发展。这样杨凌、铜川、渭南就与西安构成了一个大西安都市圈,可进一步加强和发挥大西安的辐射带动作用。
未来大西安的核心区将以南北中轴线为龙脉,中有西安主城区和咸阳主城区连成的、以现代服务业为标志、延续中华文脉的服务业聚集带;南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背靠秦岭生态,由曲江、航天、高新、沣东、沣西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构成的创新产业聚集带;北有以工业为主导,以渭河生态为纽带,包括经开区、渭北工业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灞桥纺织工业园和西咸新区秦汉、泾河、空港新城的开放产业聚集带,构成一个复兴、升华西安最早都城丰京的“丰”字形城市骨架,承载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为把西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需要打造六大中心。一要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西安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国防科技在亚欧大陆桥上是最强的,要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亚欧合作交流,加快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快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二要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交通物流中心。西安处在祖国版图中心,到全国各省会城市平均距离最短,西安北站是世界最大的高铁车站,西安国际港务区是亚欧大陆桥最大的陆港,西安航空港可以发展成中国的亚特兰大和孟菲斯,成为中国内陆的门户枢纽。三要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经贸合作中心。西安是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可以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基地,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是亚欧经贸合作交流的大平台,可使西安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会展之都,依托国际港务区和空港新城,争取建设内陆自贸港区,使西安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开放城市。四要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能源金融中心。西安有三大石油能源(长庆、延长、西油东送),又处在祖国版图中心,可成为最安全的石油能源储备地和现货交易配送中心,大宗能源交易需要金融支持,争取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落户西安,促进亚欧合作交流的能源金融中心的形成。五要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科技教育中心。西安的科技教育综合实力在全国居前列,在丝调之路经济带和亚欧大陆桥上是最强的,可以成为不同于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的金融贸易中心的科技教育中心,为西部大开发和亚欧合作交流提供科技教育服务。六要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文化旅游中心。西安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主流,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天可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东西方文化旅游合作交流作出新的贡献。2018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起步年。只要坚定不移地打造亚欧合作交流的六大中心,西安就能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重振汉唐雄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