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渭南友好城市产业合作大会

2018-05-11 11:38:02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西部大开发讯(记者张静 宋丹)2013年以来,渭南市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对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地区合作交流,积极开展邀约和对话、通过对话促合作,先后举办了渭南友城对话会、友好城市合作发展大会、驻华外交官渭南行等活动,与沿线9个国家11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国内6省8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去年丝博会期间,渭南在全省率先设立了驻欧盟(匈牙利)、中亚(哈萨克斯坦)、东南亚(马来西亚)、东非(乌干达)4个境外经贸代表处,在经贸、文化、旅游、农业、健康医学等领域达成了诸多合作共识,促成了中哈苹果友谊示范园、东非地区与中联重科机械销售、哈萨克斯坦与石羊集团油脂加工、哈萨克斯坦图兰大学与华山教育集团合作办学等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可见可感的成效与收获。

  据了解,渭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城市。属西安半小时经济圈,距咸阳国际机场仅80公里;郑西、大西2条高铁在此并站交汇,6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和22条国省道纵横贯穿,更有规划和在建的4座机场,一日经济圈可辐射全国26个省所有大中城市,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潜力巨大。“研发在西安、制造在渭南、市场在全国”,正成为众多企业的最佳选择。
 
  渭南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享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贤故里、将相之乡”的美誉。在这里,字圣仓颉创造了汉字,酒圣杜康酿造了美酒,史圣司马迁著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遍布全市的古村落、老房子、古建筑、老遗址,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元素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华山风骨、渭水襟怀”的渭南精神,代有传承,熠熠生辉,奠定了深化交流合作的人文基础。
 
  渭南旅游资源富集。全市拥有4A级以上景区13家,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国家森林公园少华山、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享誉国内外。围绕“一核一心四带十区”发展布局,深度拓展全域旅游,全力打造“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处处是景点、全域成景区。
 
  渭南产业基础良好。历来是西北最优越的农业生态区,是中国苹果之乡、酥梨之乡、花椒之乡、枣乡、柿乡和奶山羊之乡。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渭北黑腰带”“中国钼都”和“华夏金城”。

  近年来,渭南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型升级,现有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20个,1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投资,形成了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为代表的五大产业,清洁能源、3D打印、新能源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

  渭南发展潜力巨大。“关天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晋陕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关中平原城市群”等4个国家级政策优势叠加,积累了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发展活力,具备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追赶超越的所有要素。各项优惠政策丰厚,“店小二”式的精准服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政务服务,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释放市场活力、催生创新创业的“沃土”,产业聚集、项目落户的理想之地。
 
  当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三地一中心”建设的全面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3%,财政收入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8.5%、9%。今年一季度,全市GDP增速8.3%,步入了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互惠互利的新丝路,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孕育着加快发展的新动能,承载着追赶超越的新希望。渭南举办这次合作大会,旨在聚焦发展切入点、探寻合作突破口、构建交流新渠道,谋求与国内外友城之间更加广阔、更加务实和更趋多样化的合作。渭南秉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享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共创美好未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