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西部大开发讯(帅华锋 通讯员 马存福 张维)近年来,甘肃两当县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积极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旅游扶贫模式,有力带动了群众增收。
在中国绿色名乡——云屏,就立足当地山水生态、人文魅力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用活旅游资源牌,提升旅游知名度,让更多群众借助旅游实现了增收致富。
倾力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挖掘“过农家生活、吃乡村淡饭、品粗茶青酒”的长寿文化。以棉老长寿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全乡将生态旅游逐步向集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增加乡村旅游从业者,拓宽群众增收门路。
目前,全乡已建成农家客栈19户、农家乐49户,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到了300余人(贫困户占比约20%)。带贫方式上,主要以雇佣劳动力和筛选有能力的贫困户为主。待模式运作成熟后,政府主导地位逐步向群众自主过度,将进一步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他们造血功能。
组建两当号子表演队
深入挖掘以“云屏四宝”(核桃、腊肉、明溜子、两当号子)为主要特色的民俗文化。挂牌成立了“两当号子艺术社”,吸收擅长、热爱两当号子的60余名农户为社员(贫困户占30%),组建了一支两当号子专业表演队,排演了一台约40分钟的号子节目,分赴省内各地演出,一台演出人均可实现净收入100元。2017年人均增收1500元。
同时,通过在店子村青酒广场和黄疙瘩号子演艺台演绎云屏本地原汁原味的文化盛宴,成为景区一大特色,吸引了省内外游客。
精心发展小康互助组
各村党支部牵头组建了乡村旅游小康互助组12个,带动贫困户56人,以农家乐、农家客栈雇佣劳动力、收购代销农产品为主要方式,帮助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推行“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分配贫困户劳动力和农特产品;村支部作为第三方发挥监督职能,在业务发生时,提留每笔交易收入的1%—3%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互助组、合作社等模式带动,形成了全村参与、互相帮助、有序经营和党支部牵头、互助组搭台、贫困户唱戏、合作社圆梦的良好局面。
因地制宜探索“三变”
为推进“三变”改革,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闲置的“死资产”变为“活资源”,使土地资源由“低产出”向“高产出”转变,云屏乡规划了千余亩蜜源植物种植,由成立的黑水田园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用于公司发展观光农业,为蜂农补充大量蜜源。公司在从事观光农业、旅游推介、各类培训会议、节庆活动筹办、导游讲解、餐饮住宿管理等服务的同时,利用千亩蜜源植物,建设榨油坊、磨坊,增加旅游看点,吸引更多游客,实现多元化收入。
同时,公司还将带动群众以土地或劳动力入股,流转土地的群众既有土地入股后的分红,还可到公司务工赚钱学技术,更可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发展中蜂养殖,实现了由过去传统农业的单一收入向今后“股金+租金+工资+分红+技术福利”等多重收入的转变,将打造一支发展新兴产业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