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西部大开发讯 (宋丹 刘玉) 10月11日上午10点在陕西省新闻发布厅举行“脱贫攻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安康市市长赵俊民,安康市副市长何邦军,安康市政府党组成员、市脱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扶贫局局长郭德林出席,介绍“脱贫攻坚——安康在砥砺前行”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了解,安康位于陕西东南部,属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长期以来,贫困与安康如影随形,贫困体量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大是安康市的基本市情。
安康市市长赵俊民
今年上半年对象核实后,全市确认贫困村979个、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18.04万户51.35万人,贫困人口数量居全省第一,分别占全省全国贫困人口的22.45%和1.18%。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中安康市占4个,其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省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7.55%,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13.78%;全省482个深度贫困村中安康市占168个,占全省深度贫困村总数的34.85%。
今后三年安康市还需脱贫857个村、45.12万人,平均每年至少需要脱贫286个村、15万人,任务之重、难度之大位于全省前列。安康市多数贫困户不是单一原因致贫,必须长期综合施策才能稳定脱贫。面对深度贫困市情,安康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实现“全省前列、全国一流”脱贫攻坚目标。
安康市副市长何邦军
安康市政府党组成员、市脱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扶贫局局长郭德林
以脱贫攻坚为统揽,齐打攻坚战
安康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工作导向上,坚定不移把“四个凡是”推向脱贫攻坚每个角落、每个环节、每个阶段,树立鲜明工作导向;在综合施策上,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认真实施“八个一批”和“五项保障”措施;在强化力量上,凝聚力量攻克深度贫困难题。
以加快发展为根本,带动攻坚战
安康市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跳出脱贫思维,围绕“一通道、三横、八纵”思路,建设高铁、高速、航运、航空等内畅外联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对接经济发展快车道。围绕“硒茶水游”生态友好产业链,加大科研力度,狠抓产业升级,着力培育1-2个工业强县、2-3个富硒产业名县、3-4个全域旅游示范县和10个特色小镇、100个美丽乡村,实现产业集群化、新型城镇化、环境生态化、城乡一体化。
积极引进一批大企业、好项目;积极跟进“双创”、新经济、“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培育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促成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项目落户。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及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项考核指标位居全省第一,为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
以问题整改为契机,提升攻坚战
安康市严格按照“市县指挥准而稳,各项保障快而勤,工作检查实而精,激励约束严而明”的要求,坚定化危为机的信心,切实把问题整改作为进一步弥补工作短板、展现工作实绩、密切党群联系、锤炼干部作风的重要契机,保持定力,形成合力,统筹安排,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将脱贫攻坚与“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相结合。以“筛筛子”的标准全面开展扶贫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工作,进一步锁定了全市贫困对象。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实脱贫。按照“事前列单、事中跟单、事后清单”的办法,对10个县区、主要行业部门列出任务清单,明确各组责任,确保按时办结,清单销号。建立督查暗访连带追责问责制度,建立问题四线移交制度,确保件件有跟踪、事事有回应、项项能落实。通过扎实整改,安康市脱贫攻坚工作有了质的飞跃。
以精准施策为核心,聚焦攻坚战
安康市巩固整改成果,瞄准今年122个贫困村、6.23万人脱贫任务,对标自查,精准施策,全力以赴冲刺年度任务,确保顺利通过年底“大考”,稳定实现“全省前列,全国一流”目标。
以开拓创新为动力,助推攻坚战
制定了《关于持续系统推进脱贫攻坚五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组合拳,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始终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将党建精准指导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带动40万群众稳定增收致富;认真学习借鉴榆林赵家峁村“三变”改革经验,以股份合作形式把农村资源聚合起来发挥更大效应,实现资源资产高效利用和保值增值,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村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可靠保障;深入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不断增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勇气、勤劳致富的志气和向上向善的正气;围绕全市1000余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和71万搬迁群众,实现了“农村变社区,民房变厂房,农民变工人”目标;坚持把最硬的干部配置到最硬的脱贫攻坚主战场,选好配强村组干部,深化“双培双带”活动,提高基层一线干部技能水平,锻造一支有思想、有能力、有技能、有作为的永远不走的干部队伍。
摆脱贫困,是安康305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特别是8月底以来,安康市遭遇了20年一遇的罕见强秋淋天气过程,降雨总天数达25天,并伴有5轮暴雨过程,9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为319毫米,是多年平均值的2.41倍,境内多条河流超警戒流量。全市10县区均不同程度受灾,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截止10月9日,全市139个镇办31.77万人受灾,共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946起,81.8%的地质灾害都是新发生的地灾点,避险转移7.38万人,因灾死亡11人、失踪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1.42亿元。灾害导致3条国道、5条省道、16条县道、33条乡道交通中断,高速公路3个标段严重受损,农村道路水毁路基602公里、砂石路面75.75公里、沥青路面6.2公里、水泥路面276.78公里,损毁桥梁169座2784米,冲毁涵洞4724道。干线公路塌方1600处41万方,乡村道路塌方19025处、518万方;水毁堤防286处77.21公里,堤防决口57处12.35公里,城乡供水管网3处4.24公里,造成4.51万人饮水困难,冲毁灌溉设施574处;47条电力干支线出现故障,损毁通讯光缆167段,基站1642处;倒塌房屋955户、2212间,严重损毁房屋2193户、5547间,一般损坏房屋4324户、10093间;农作物受灾33.28万亩,成灾21.26万亩,绝收6.58万亩,水毁65个农业园区;16个旅游景区由于交通中断或者景区内公共设施损毁、出现塌方关闭;全市卫生系统83间房屋、2台设备受损;受灾学校137所,因灾倒塌校舍6间300平方米,形成危房401间15727平方米。特别是当年122个计划脱贫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搬迁安置点、群众住房、农业产业严重损失。安康将坚持以“一刻不松懈,一天不耽搁”的态度和“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韧劲,坚定愚公志,狠下绣花功,化灾为机,勇担重担、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脱贫任务,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