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服务平台助力多元共治

2017-09-20 16:21:37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一直以来,提起社会治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政府大包大揽的管与治。但在实践中,往往因为力量不足,管治打了折扣;因为服务不到位,群众不买账。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基层社会的深度转型,改变社会治理方式,尤其创新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成了日益紧迫的现实问题。

  崇川作为南通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且结构复杂,在老城区和城郊结合部,基础设施、环境配套正处在改造提升期,社区服务资源极度短缺、服务能力相对不足与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多样化、主体作用又发挥不足的矛盾尤为突出,原有的治理架构难以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要提升治理能力,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和服务方式必须改变,该放权的要真放,该行权的要行到位,搞好基本公共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500米。

  为此,我们探索服务载体创新,织密治理单元,构建社区邻里组织体系。目前,全区108个社区,组建了910个基础治理单元——邻里(含58个虚拟邻里)。以街道、社区、邻里三个层次的党务、政务、事务、服务清单为基础,明确“一心三体多元”中各类主体的具体职责,厘清权属界线,理顺各类主体的相互关系,以便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到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上来,使信息传递更加顺畅,民意落实更加高效,纠纷化解更加及时,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与此同时,以基层服务引领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社区邻里党组织架构,整合党组织资源,以党员的实际行动服务邻里、引领群众,形成党员服务社会化机制,有效增强党员服务与社会治理、居民自治的融合度。

  第二个层面,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有序参与。一方面,凝聚核心力量,落实全区党政干部、公职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文明单位、文明行业人员等到居住地社区邻里报到服务。例如,实施“牵手计划”,推动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进邻里”,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此撬动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另一方面,激发社会组织的潜力,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创新方式,建成各类社会组织1600多个,推动有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以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甚至是以投资或参股的方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最关键的一环,政府自觉转变观念,促进多元共治。从过去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管治转向自下而上的社会多元共治。针对居民群众对很多服务、政策等一知半解,服务不到位、政策不透明等情况,畅通沟通渠道,搭建参与平台。以小区环境整治、干部作风不深入、服务力量难下沉等社区邻里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以群众参与为切入点,建立更多开放、便捷、有效的平台,落实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努力实现多元共治,最大限度地推进和谐发展。(作者为中共南通市崇川区委书记 吴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