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白河县宋家镇东桥村第一书柴伦仁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立足岗位,勤勉尽责,不畏艰难,战胜种种挑战。
理清思路谋发展
宋家镇东桥村地处白河后高山,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少、人居环境差、产业发展滞后,柴伦仁早早下村开展工作,长期和群众打成一片,对村上每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他都了如指掌,通过面向老党员、退休村干部、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走访座谈和征询意见,通过带领村班子、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考察学习,制定出东桥村精准扶贫各项规划制度,为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健强组织提实力
柴伦仁严格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始终,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党建七项重点工作,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定期活动日”制度,积极推动落实村级组织工作经费,顺利组织完成党委、人大换届选举,东桥村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强;柴伦仁同志支持各类活动开展,并且以开展活动为契机,将贫困户、党员群众仅仅团结在党支部周围,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农民技能大培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平安示范家庭评选、寻找最美家庭、农民文化展演、庆“七一”、寻找优秀家风家训等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党员干部和群众转变观念,拓宽视野,真正补好了群众的“精神之钙”,熔铸了战胜贫困的“信念之魂”。
精准扶贫重“五实”
“脱贫攻坚工作没有诀窍,只有实干!”在一次经验交流学习中。柴伦仁说到。他用“五个实”践行着实干兴邦:一是工作时间实,柴伦仁总是坚持着一条准绳,7:30准时就餐,8:00前准时到村开展工作,不休假、不请假、不迟到;二是工作记录实,他工作的点点滴滴和领导安排的每一件事,不论大小他都记录在册,时刻提醒着他还有什么任务需要完成,还有哪一户需要帮助;三是掌握情况实,柴伦仁对东桥村回头望建档立卡贫困户172户了若指掌,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成员、住房情况、耕地情况、养殖情况、家庭收入、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新增收入、新上产业项目等信息他都铭刻于心,“信息库”当之无愧;四是学习宣传实,柴伦仁带头学习、带头讲党课,利用每一次党员定期活动日和空余、休息的时间,为党员和贫困户讲解宣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知识,做到送学入脑、送学上门;五是贫困户帮扶实,柴伦仁联系帮扶刘世安、成景仇、刘世地三户贫困户,他共帮扶贫困户养鸡80只、羊7只、猪3头、生产甘蔗酒300斤、管护茶园3亩、介绍外出务工1名收入接近20000元、争取安置房2套、协助外迁1户,3户顺利脱贫。
东桥村利用“产业扶持”帮扶158户278人、利用“劳务输出”帮扶84户90人、利用“生态补偿”帮扶109户312人、利用“易地搬迁”帮扶98户251人、利用“医疗救助”帮扶34户101人、利用“教育支持”帮扶31户126人、利用“兜底保障”帮扶51户151人,2016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统筹兼顾夯基础
2016年,在柴伦仁的努力下,东桥村组建土鸡蛋合作社1家、成立茶叶有限公司1家、培育养殖大户4户、组织外出务工90人、组织技能培训150人次、绿化、亮化、路肩硬化公路2.7公里,硬化公路5.5公里;新修自来水2处;新建村综合服务中心1处;新修便民桥2座;整修基本农田100亩;建设安置房39套、修缮房屋8套;通村广电网络及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农电网整改1公里;建成水利防洪工程河堤2公里;改厕改圈30户,农户院落硬化2000平方米,建设公厕3座;新建老年活动中心一处,健身广场2000平方米,东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改善,东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真干”验证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真帮实干暖民心
柴伦仁严格落实便民服务、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做到经常性入户走访,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到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全年累计代办事项100余件,彻底解决百姓办事难的问题方面,有效提升了东桥村服务群众水平,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正是因为有了柴伦仁这样的“老黄牛”,东桥村才更有底气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力促各项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