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正式对外发布

2017-05-02 17:17: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标题: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正式对外发布
 
          首次全面准确地摸清我国地理国情家底
 
  4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正式对外发布。“这次普查,查清了我国陆地国土各类地形地貌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查清了9类种植土地的面积构成和空间分布,查清了10类林草覆盖面积构成和空间分布,查清了我国水域覆盖的构成及空间分布,查清了我国荒漠与裸露地的类别、面积、构成及空间分布,查清了我国铁路与道路的路面面积、长度、构成及空间分布,查清了我国房屋建筑(区)占地总面积15.31万平方千米。”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买合苏提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此次普查的结果、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历时三年 摸清家底
 
  据悉,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在以张高丽副总理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组织完成了这次规模宏大、任务艰巨的普查任务,首次全面准确地摸清了我国地理国情家底。
 
  “普查成果经跨部门院士专家验收,第三方评估和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 库热西·买合苏提说,这次普查历时三年,对象为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采用覆盖全国优于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收集多行业专题数据,获取了由10个一级类、58个二级类和135个三级类共2.6亿个图斑构成的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海量地理国情数据,同时以2015年6月30日为标准时点,以我国资源三号高分辨率测绘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普查数据进行了统一时点核准。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陆地国土低海拔和中海拔区域占国土面积的76.77%, 25度坡度以下区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0.22%。同时,平原、台地、丘陵、山地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6.62%、9.34%、20.39%和43.65%;我国9类种植土地总面积为159.91万平方千米,其中水田30.39万平方千米,旱地109.52万平方千米;我国10类林草覆盖总面积为596.78万平方千米,其中,乔木林183.47万平方千米,灌木林90.54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地272.89万平方千米;我国单条长度500米以上的河流总长度为655.16万千米,单个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湖泊总面积9.62万平方千米,单个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水库3.68万平方千米,冰川与常年积雪面积4.77万平方千米;我国荒漠与裸露地总面积为132.53万平方千米;我国铁路与道路的路面面积5.92万平方千米,全国铁路路网总长度11.65万千米,宽度大于5米的乡级以上公路205.01万千米;我国房屋建筑(区)占地总面积15.31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一个山西省的总面积。
 
  四大特点 效果明显
 
  库热西·买合苏提总结了这次普查的四个特点:一是全面,对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全部陆地国土实现无缝隙全覆盖;二是真实,遵循“所见即所得”原则,如实反映客观情况;三是精细,普查最小图斑应对地面实际面积为200平方米,就是城市里的一块绿地、水池基本上都能在这次普查数据当中统计出来,非常非常精细;四是系统,在查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对专业部门的一些专业化应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总的来看,普查成果客观反映了我国资源环境和国情国力的本底状况,有利于促进相关部门科学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实。
 
  “同时,在普查过程中,坚持‘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选择不同的专题和方向开展了100多项地理国情监测试点。” 库热西?买合苏提表示,目前,普查和监测成果已经在多规合一、精准扶贫、不动产统一登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行动、典型湖泊面积变化监测等多领域和地名、农业等普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下一步,还将按照即将修订完成的《测绘法》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新任务,积极做好普查成果的共享和推广应用,认真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
 
  与土地调查有别 互相校核补充
 
  全国土地调查和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二者有何区别?
 
  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介绍,这次地理国情普查主要侧重于从自然属性进行调查,对地面的覆盖状况进行了如实反映。
 
  “全国土地调查和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不太一样,土地调查侧重于从管理属性的角度来展开调查,是为了更多满足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需要,反映土地利用状况。”王广华介绍,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结合使用具有互相校核、相互补充的作用,从多个维度客观反映我们土地利用的真实状况。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则从三方面分析了全国土地调查和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差异。一是标准。关于地表覆盖的标准,国际上有很多,各个部门也有自己的标准,也有国家标准。二是技术指标的设定。这次普查突出高精度,首次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覆盖全国92%以上,数据源精度非常高。同时,采集的图斑,城市中心区域是200平米,就是10米×20米的地块是什么样的地表现状都采集出来了,在乡村是400平米。三是普查时点,是2015年6月30日。这和有关部门的普查时点不太一样,不同时期地表覆盖的状况,春夏秋冬是不太一样。
 
  据介绍,利用此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将能够更加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国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空间规划开发强度测算等基础性评价工作的数据信息支撑。普查成果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整个土地利用的强度和状况,有利于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丰富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底图的数据,辅助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为土地用途的管制、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设施发展规模评估,包括农业结构调整等等,都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数据支撑,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者:唐红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