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记者 张永军 通讯员 张怀清)按照全县干部包抓贫困户要求,2015年5月县医保中心主任段延军分配到永乡乡东贝兴村,个人包抓李彐回、李海军两个贫困户帮扶脱贫任务,同时担任该村扶贫工作组组长。包扶以来,通过共同努力,按照“三因”施策(因村、因户、因人),落实“六个”精准(范围、对象、任务、目标、措施、责任),抓好“一个”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真扶贫、扶真贫,有效改善了东贝兴村贫困户的落后面貌,帮扶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帮扶成效显著。具体做法如下:
吃透户情,有的放矢,争做村情户情的知情人
吃透户情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部分干部还因为何干部包扶、怎样包扶意见争论之际,段延军已经坐在包扶对象家炕头,询困问暖,查找根源,诊脉对策。走进东贝兴村,“见过帮扶的,没见过段主任这样盘根问底帮扶的”,见到帮扶对象和村干部、村民都会这样说。正是有这样一丝不苟的精神,群众看到了与以前帮扶的“不一样”,思想上相信他,行动上信任他。两户扶贫对象,有其一样的致贫原因,也有不一样的家庭状况。家底薄、果业基础差、技术缺乏、无力投资,年复一年,导致恶性循环是两户致贫的共同原因,李彐回有学历、有闯劲、有规划,李海军有想法、敢于吃苦、有动手能力是其脱贫的动力与基础。把握户情,有的放矢,帮扶工作快速切入。
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争做扶贫帮困的带头人
精准帮扶的核心是培育起稳定可持续的致富增收产业。围绕这一核心,一是制订了每户包扶规划及计划,明确帮扶目标,签订了双向承诺书,发放了联系明白卡,建立了入户工作台账和东贝兴村帮扶微信群,明确每月到村入户不少于2天的要求,帮扶工作做到了“三随时”。二是一户一策,全面落实帮扶措施。发展苹果产业仍然是两户脱贫的重点,先后4次聘请果树管理人员现场讲授指导,协调解决果忙期间人力雇佣问题,赠送化肥20袋,联系果商及时销售,提高果园收益水平。同时区别户情,针对李彐回夫妻俩均为矮小症,劳动能力差的实际,建议其发挥个人计算机毕业的优势,开展电子商务苹果营销业务,安排其在县上参加了电子商务培训,协调信息办、邮政局、电信局等部门,在村委会院建成40平方米网店且试运营。针对李海军个人有养畜的想法,争取到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支持其开展家庭养畜,选定畜舍建设地址,购买2万砖,建成养畜圈舍,今年6月份购买了11头羊,家庭小规模养畜产业建成。鉴于李海军以前不善理财,段延军与其哥哥和本人,签订了贷款资金委托代管协议,保证了扶贫贷款专项使用。三是发挥学医所长,时刻关心包扶户健康。段延军学过医,对李彐回儿子生长发育迟缓的问题,积极联系西安儿童医院专家说明情况,建立了远程医疗专家咨询指导渠道,从思想上打消了贫困户顾虑。与县乡医院联系每年为包扶户提供一次健康体检,对长年患有慢性病的纳入慢性病保障2人。四是在做好个人所包户扶贫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其他工作人员解决包扶中遇到的困难,为其他贫困户联系解决1名子女就业,另1名子女正在联系就业场所。五是区别户情,真帮实帮,成效明显。李彐回果园收入增长翻一倍,电子商务月均增加收入2000元,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3080元提高至2015年的6100元,提前一年达到脱贫线,李海军果园完成残败园改造,收入增长30%,家庭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600元提高至2015年的3300元,全村5户包扶户,去年脱贫3户,今年力争全部脱贫。抓好果园这一基础产业,稳步实现包扶户脱贫,培育电子商务、养畜等第二产业,为下一步同步够格步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合资源,全面推进,争做包建村民心里的自己人
东贝兴村既是段延军的精准扶贫包建村,也是他包建的低收入村,工作中将干部帮扶与单位包扶低收入村政策有机整合,大力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协调市县包建领导、各相关部门争取到53万资金,修建了村委会办公场所、活动广场,硬化了入村主巷道,配备了健身器材、垃圾桶,今年村委会院落二期硬化正在争取之中。去年7月22日冰雹灾害,包村工作组及时到村查看灾情,给3000元救灾资金。段延军已完全将自己置身于东贝兴村的建设与发展之中,昔日的落后村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