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教育精准脱贫必须以人为本,以“改善条件、提高本领、增加发展机会”为目的,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家庭经济增收能力和日常生活水平为基准,重点在“精准资助、精准建设、精准培训、精准就业”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西部决策网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贫困地区,而缺乏文化和技能,是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精准扶贫必须以人为本,以“改善条件、提高本领、增加发展机会”为目的,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家庭经济增收能力和日常生活水平为基准,重点在“精准资助、精准建设、精准培训、精准就业”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省教育厅厅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教育脱贫办主任王建利同志在榆林市子洲中学检查指导工作
精准资助:全程全面关注贫困群体,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让贫困家庭子女不仅上得起学,而且免费上学,建立从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无缝衔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体系,是教育扶贫的重中之重。目前,我省学前教育免除贫困家庭幼儿保教费并补助生活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城乡一体的经费保障机制,贫困家庭子女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都可以享受到“两免一补”;高中阶段全部免除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并补助生活费。高校贫困家庭大学生奖助贷补免制度不断完善,校内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家庭大学生。2016年,全省免除49万名幼儿保教费,对80.49万名普通高中学生和32.23万名中职学生免除了学费,落实中省财政资助资金15.1亿元,资助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家庭学生177.16万名。在充分发挥政府资助主体功能的同时,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自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每年向我省捐资5000万元,资助10000名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大学新生每人5000元。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每年出资200万元,奖励100名当年参加高考并被全日制普通高校录取且高考成绩排名前列的应届毕业生每人1万元;资助200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且学习成绩优秀的在校学生每人5000元。
王建利同志调研子洲县教育扶贫工作
精准建设:致力于贫困地区学校条件改善,让学校成为乡间最美的风景。
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体验到优质的教育,必须着力“雪中送炭”,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大幅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我们坚持锁定贫困地区,不留“死角”,切实从最困难的地区做起,聚焦薄弱学校,通过对薄弱学校提质改造、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建设教师周转房、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措施,实现软硬件的同步提升,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孩子“上好学”的问题。2016年以来,重点支持贫困县527所中小学校舍建设,建设校舍65万平方米、体育场103万平方米。支持建设公办幼儿园248所,推动全省每个乡镇均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支持45所高中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改扩建校舍19万平方米、体育场13万平方米。为64个贫困县招聘3000名“特岗计划”教师;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补助学校(含教学点)2889个,补助教师47215人,补助资金8536万元;实施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试点等,吸引5711名优秀教师到农村从教;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校长教师交流,全省共交流轮岗教师19248人。

王建利同志在榆林市召开教育扶贫工作座谈会
精准培训:帮助劳动者获得一技之长,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由此可见,劳动者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不仅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也对个体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坚持针对初、高中生中未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复转军人、贫困农民等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脱贫致富。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人员的情况,详细了解需求,量身定做培训方案,帮助其发展适合自己的技能。建立面向农民朋友的职业教育“培训包”,采取“群众点菜、专家主厨”的方式,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使农民朋友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有效益。
精准就业:瞄准贫困人群,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施策,助力脱贫致富。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我们不断完善“一对一”帮扶机制,优先指导、推荐、服务,确保对他们的就业精准帮扶全覆盖。建立贫困家庭大学生实名制信息库,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培训,作为参军入伍、基层项目的优先选拔对象,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推动高校设立专项经费,鼓励贫困家庭毕业生回乡自主创业,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的目的。据统计,2016年共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2600余万元,较2015年翻了近两番。全省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共有86283人,占全省毕业生总数的24.72%,已经实现就业人数78794人,占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总数的91.32%,高于全省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9.25%)2.07个百分点。(作者:王建利)
(作者系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教育脱贫办主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