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先祛病 健康促小康

2017-02-07 14:47:51 来源:西部决策网
健康脱贫办公室
 
  健康扶贫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的重要内容。陕西省把健康扶贫摆上突出位置,办出台了《陕西省健康扶贫实施方案》,实施疾病分类治疗、发放健康卡、实行签约服务等健康精准扶贫措施,采用升比例、升封顶、降门槛、降押金等“两升两降”的办法,全省65个国贫、省贫县群众看病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
 
  西部决策网讯  (作者  戴征社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大政治责任。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全省卫生计生系统主动担负健康扶贫牵头责任,强化政策统筹,加大落实力度,努力做到“三个精准”,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完善机制,精准发力。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发的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将健康扶贫列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重要内容。陕西省卫生计生委把健康扶贫摆上突出位置,建立全委抓扶贫工作机制,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与深化医改、健康陕西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编制任务分工清单,推进工作落实。注重加强与扶贫、民政、人社、财政、残联等有关部门以及市县党委政府的联系协作,组织开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患病情况摸底调查,制订出台《陕西省健康扶贫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针对完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报销水平、实施分类救治等关键问题进行调研督导,合力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深入调查,精准识别。2016年2-5月,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患病情况调查,以县为单位,依据扶贫部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对因病致贫贫困人口进行了入户调查,摸清了患病底数,建立了电子数据库,得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通报表扬。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5年底,全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105.72万户316.72万人,其中因病致贫分别占全省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总数的31.89%,28.68%。其中患重大疾病32.99万人,患病率36.33%,户均患病人数1.15人。近3年,因病医疗负债的有23.64万户,占因病致贫贫困户的82.65%;其中负债2万元以下16.53万户,占69.95%。从调查情况看,患病是陕西省第一致贫因素,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锁定目标,精准施策。到2020年,陕西省健康扶贫要实现三大目标:第一,因病致贫人口全部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和保障,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第二,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小病在村镇,大病不出县,90%的病人在县域内诊治;第三,贫困地区群众健康水平整体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要实现“三大目标”,主要围绕“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得病”三方面开展工作。建立新农合及大病保险等“四重保障”,做好医疗对口支援、人才培养、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落实专病专防措施等,扎实做好健康扶贫工作。
 
  “十三五”时期,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在贫困人口中的占比可能还会进一步提高,健康扶贫是最难打的硬仗之一。我们将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咬定目标,坚定信心,精准施策,挂图作战,扎实做好健康扶贫工作。一是落实“四重保障政策”。完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加大对重特大疾病、家庭成员集中患病、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等特困人群的救助兜底力度,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二是实施疾病分类救治。对一次性能治愈的疾病,组织力量集中治疗;对需要住院维持治疗的由就近医疗机构实施治疗;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由基层医疗机构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实施治疗和康复管理。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在“十三五”期间,建立扶贫项目库,优先将各类卫生计生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工作和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尽快将孕产妇系统保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扩大到所有贫困县。继续推进对口帮扶和县镇一体化改革,推广团队式签约服务贫困人口的模式,加快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培养,促进分级诊疗,减轻群众负担,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作者系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健康脱贫办主任、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陕西省卫生计生委主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