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产业脱贫
西部决策网讯 “供销合作产业扶贫模式”,以资本为纽带,把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专业社、贫困户有机联系起来,围绕某个产业,在政府的领导协调下,组织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产业精准扶贫是一项创新型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是陕西省政府赋予供销社的一项任务,更是一种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关系省委省政府惠农政策的落实、关系近7万贫困户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步步精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坚持理论先行,注重探索总结产业精准扶贫的规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创新性采用“供销合作产业扶贫模式”,以资本为纽带,把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专业社、贫困户有机联系起来,围绕某个产业,在政府的领导协调下,组织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特别是探索出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要始终做到“六个注重”,即注重经济效益、注重带动贫困户增收、注重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注重扶贫资金到位、注重食品安全、注重可持续发展;选择确定龙头企业时要坚持“四个优先”,即坚持政府推荐优先、产权明晰优先、行业龙头优先、带动农户优先。操作程序上要做到“六化”,即扶贫载体产业化、扶贫资金资本化、扶贫投资法制化、扶贫操作企业化、扶贫措施精准化、扶贫资源社会化。这些工作思路,为全省产业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工作指导,形成了对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政府推动、企业带动、贫困户主动的齐抓共建局面。
坚持产业规律,选好产业扶贫的载体
产业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要清楚认识到产业扶贫的实质就是要为贫困地区贫困户找到一个适合发展的产业,同时要选择一个有拉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再调动一切社会资源来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以此来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要把贫困地区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强的涉农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首选产业。关于龙头企业,陕西供销集团考察认定后,选择了安康市汉滨区阳晨现代农业科技公司等27户企业和靖边县正丰种植专业社联合社等10个专业合作社,作为股权投资扶贫实施主体。这样做,既保证了扶贫资金真正用到能够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实体产业上,又为构建全省农产品产、加、销一体的农产品经营体系打下了基础。
坚持混合所有,培育产业龙头
要注重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要形式,通过股权投资与民营资本的混合发展,形成了以“陕西供销集团”为母公司、若干企业为子公司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工作中,按照“政府推荐优先、产权明晰优先、行业龙头优先、带动农户优先”的原则,对20个试点县政府推荐的62家企业和合作社实地考察调研,在认同产业精准扶贫的具体运作模式、愿意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工作、接受陕西供销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控股的基础上,选择了35家企业及合作社联合社合作。按照“参股不控股、相对持大股”的原则,将扶贫资金投资到合作对象,股权比例不低于35%、且为第一大股东,派出董事长、监事、财务总监等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活动。
坚持依法投资,不断完善利益链接
要始终把握扶贫资金终极所有权属于贫困户、县级政府代表贫困户委托投资、贫困户享有持续增收权益的原则,组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产权和责任,形成利益共同体。陕西省供销社向省政府签订责任状,对承担产业精准扶贫试点任务负全责;省供销社与试点县政府签订协议,有关县政府向省供销社递交全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承诺书,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试点县政府代表贫困户与陕西供销集团签订协议,明确了县政府、陕西供销集团的责任。合作企业确定后,由第三方审计评估机构对拟投资企业进行专项审计、评估,并与企业签订股权投资协议,依法依规进行投资。陕西供销集团分别派出董事长、董事、监事、财务总监等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作者:陈纯山)
(作者系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主任,陕西供销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