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尽全力让背阴村群众过上好日子

2017-02-06 09:52:18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2014年,耀州区财政局资金所所长何正学同志被委派包抓背阴村,他来到村上后,带领区财政局22名扶贫工作队员挨家挨户的走访,看到群众生活困难,住在危房里,衣食住行样样都难,他被这里的实际情况深深震撼,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背阴村落后的面貌。日复一日的扶贫工作,让他和这里的群众已经结成“亲戚”,成了群众心中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人,背阴村的群众都亲切的称他为“老何”。
 
  背阴村地处瑶曲镇,是典型的山区,自然条件差,村内与外界沟通靠有一条通往山下的道路,交通极为不便,群众增收的渠道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核桃产业处在成长发展期,全村贫困户占总户数的46.9%,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37.6%,农田零碎不整且大部分属于山坡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道路年久失修,产业基础薄弱, 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广,信息不畅、技术缺失,急需一支政策清、负责任、能吃苦的脱贫致富引路人。老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这个陌生的村庄,成为群众致富的主心骨、党旗领航奔小康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践行者、落实者。
 
  作为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老何身上更多的是责任,更为重要的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在这里用老何经常讲的几句话来看看这支队伍的点滴扶贫工作。
 
  “扶贫首先要定个好思路、好规划”
 
  经过一年多和群众打交道的日子里,老何对背阴村村情民情全面了解,深知解决群众的致富,必须走综合施策、突出产业致富的道路,他无时无刻不在潜心思考让背阴村能够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在深入农户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老何和村“两委会”班子及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一起,认真研究制定了《瑶曲镇背阴村脱贫攻坚三年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提出了“拓宽增收渠道,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大产业扶持,提升能力素质”的五大工作思路,建立了详细的脱贫攻坚工作台账;并按照每个贫困户的实际,实施“一户一策”,在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和富民产业规划上科学谋划,采取发展养殖业、核桃等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兜底脱贫一批等办法,精准扶贫,因户施策,做到了村有规划,户有计划,让群众致富有门路,增收有措施,脱贫有奔头。同时,作为脱贫攻坚队长,他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各自特点,结合致贫原因和增收潜力,认真制定贫困户家庭脱贫计划,将22名扶贫队员与109户贫困户结成了“亲戚”,既夯实了责任,又明确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
 
  
    “脱贫要让村子面貌有变化,群众生活的舒心”
 
  老何无数次的走访过程,是与群众交心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过程。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吃水难的问题,产业技能缺乏的问题,这一个个难题在老何家家户户的走访中一一记在民情日记本上,刻在了“老何”的心里。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绝不罢手,老何在心里暗暗发誓。为了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背阴村群众生产上不去,产品出不去,生活质量提不高的困境,2015年筹集资金14.4万元,为安塔组修建了一条长2.4公里,宽4.5米的砂石路,改变了以往阴天下雨安塔组村民出不了门的现象,使村民下雨天再也不为生产生活因路犯愁。背阴村位于山脊上,汛期易受山洪侵袭,老何又联系区级相关部门为村上修建了一座淤地坝和一座滚水桥,大大降低了半山居民受山洪影响的几率。2015年初,老何通过多方协调,为背阴村申请到10万元的项目资金,解决了多年来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喝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并依托文王山得天独厚的山泉资源,建起了“文王山”牌矿泉水厂,解决了10多位贫困村民的就业问题,并增加了村民收入。从群众吃上自来水、走在宽广的路上的笑容,能看出群众对老何这个团队工作的满意。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对于一个50多岁的老何来讲,是不容易的,打报告写汇报他都亲自在电脑上操作,而后又回城到财政局以及各部门争取资金,老何动情而详实的汇报打动了领导,感动了村干部,获得了领导的支持,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这些举动,让老何由一个外来者成为一个百姓心中的自己人,这一切群众记在心中。
 
  “群众脱贫致富要靠产业帮扶,这才是根本之道”
 
  面对山区群众种植单一,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老何和工作队员们一起,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提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决定在背阴村发展黑猪养殖。目标定了,关键在落实。为此,老何积极奔走在合作社、龙头企业之间,穿梭在群众家中给贫困户鼓劲加油、说服群众搞养殖,为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各方的满意。一切就绪,只等猪仔到位。老何第一时间赶到榆林联系猪仔,连夜拉回了带着致富梦想的关中黑猪300余头。拉回黑猪已经是凌晨五点了,他激动的在朋友圈给群众送上这一好消息。2016年5月12日,也就是拉回黑猪的五个小时后,耀州区〝惠民一卡通〞扶贫贴息贷款发放仪式暨产业脱贫工作推进会瑶曲镇背阴村召开,李志强副市长出席了会议,并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耀州区精准扶贫工作,尤其对耀州区财政局在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方面的工作和创新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这一天300头关中黑猪幼崽投放背阴村养殖基地,标志着关中黑猪正式在背阴村扎根落户,成为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希望所在,预计每头黑猪要群众增收 2000多元,带头50多户群众当年实现脱贫。在发放仪式结束后,老何和他带领的扶贫队员指导贫困户养殖黑猪的致富之路才迈出了第一步。为此,积极协调镇村两级、石羊集团、双富专业合作社,指导养殖技术,签订购销合同,争取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扶贫贴息贷款,为贫困户养殖黑猪致富脱贫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经常看见他的身影出现在背阴村的群众家中,出现在黑猪养殖的圈舍里,特别是穿着白大褂指导群众养殖黑猪技术的样子是那么用心、那么的专注。
 
  
   
    “群众没有一技之长,增收的底子就不牢固”
 
  根据山区群众科技知识短缺的现状,老何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联系,聘请果树管理专家和养殖专家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培训。2016年3月3日,这一天是值得背阴村群众高兴的一天,老何通过区财政、林业部门邀请到8名果树专家及技术人员对背阴村核桃种植户为期一周的技术培训,果树专家将分成5个小分队,深入背阴村5个村民小组,对果树修剪技术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就果树病虫害防治和科学施肥进行了详细培训,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果树管护技术缺乏的问题。同时,还为全村109户贫困户争取并无偿赠送专业修剪工具100余套,免费发放果树专用化肥5.3吨,并通过慰问、健康复明、免费体检、义务照相、捐赠药箱、捐助衣物等活动, 让群众感受到了老何带领的这支脱贫攻坚队伍就是不一样,背阴村群众都为老何竖起了大拇指。
 
  “扶贫扶志很重要”
 
  在抓好扶贫攻坚工作的同时,老何和他的团队始终不忘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和人文关怀。他们深入背阴村讲党课,会同村党支部及干部40余人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帮助村上建强村级三委会班子,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同时,他还为群众印制各类脱贫政策汇编1000余分,发放惠农知识资料300余份,发放科技书籍260余册,惠农知识资料300余份,增强群众的致富信心,从内心深处激发群众主动脱贫奔小康的动力。
 
  
    老何是一名财政干部,一名扶贫队员,他仅仅是整个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但是对于一个村庄的富裕,一户群众的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战只需成功,不能失败,这不仅是老何对背阴村的一个承诺,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对群众的一份军令状。为此,老何和所有的扶贫干部一样,一直在用心扶贫,用情扶贫,用尽全力实现群众的脱贫,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尽职尽责,做好一个干部的本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背阴村群众早日整体脱贫扎实工作、努力作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