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县大河坝镇谭家河村第一书记熊玻的扶贫故事

2017-02-06 10:21:38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在我从汉中市民政局监察室主任到担任佛坪县大河坝镇谭家河村第一书记的一年里,我踏遍了全村沟沟岭岭、走进了家家户户,工作中,我记下了满满一本民情日记和两大本工作笔记,我和当地的村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顾总结一年来的经历,用胸怀“四心”来形容我的任职过程,或许是我当第一书记的感受。
 
  
    怀着敢于担当的责任心履职尽责。去年选派第一书记的时候,党组初步确定由我担任包扶村第一书记。知道这一安排时,当时我的内心是极不情愿的。市民政局在市直11个包扶佛坪单位起牵头责任,局党组对包扶工作十分重视,要求我们的包扶工作要高标准、严要求,包扶村要在当地当样板、做表率。由于我过去有过在乡镇基层工作的经历,局党组希望我来担当这个任务。理解局党组的意图后我改变了决定,毅然打起背包来到包扶村。一年来,我把驻村工作当做一种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局党组的意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民政部门勤奋为民的宗旨。回顾一年来的经历,能亲身参与其中为困难群众服务做事使我感到值得和光荣,虽苦犹荣。至今已经届满,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可以卸任离开,但是考虑到佛坪今年底要实现整县脱贫,包扶村要通过验收,我给党组提出继续留任,等年底完成整村验收合格,贫困户摘帽后再换人离开。
 
  怀着对贫困户的爱心去扶贫攻坚。在包扶村,我面对的主要对象就是贫困户。要带动他们脱贫,就要主动关心他们,和他们打成一片,用爱心帮助他们。今年54岁的贫困户梁金莲一家三口至今还住在余家沟山半腰的土胚房里,两位老人年龄都在80岁以上,严重缺劳。我把他家的情况始终放在心上,经常上门看望,结合实际扶持他们养鸡、养猪、养土蜂。今年5月她在打草时摔折了踝骨,有两个多月不能行走,我得到消息及时请来医生包扎治疗,又和村上商量就近联系了村民做帮工维持家庭的产业发展,两次带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上门看望鼓励,鼓起了他们改变面貌的信心。贫困户李艳贵今年43岁,由于养成了等靠要的毛病,整天游手好闲在外游荡,至今没有成家,村里几任领导都觉得头疼,只有给他享受一份低保作为生活来源。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专门去佛坪县城找到他,耐心劝导,并找到他的亲戚帮助他确定脱贫计划,送他参加了县上举办的劳动技能培训,联系单位让他参加不定期的劳动取得收入,使他的收入有了稳定的增长,年底有望达到脱贫水平。
 
  

    怀着不计得失的吃苦心去驻村工作。在山区扶贫,肯定辛苦。从条件优越的市直机关到偏远落后的山区农村,从科级领导转变为农村第一书记,条件的反差和环境的改变是明显的,对我的心态、体能和耐力都是极大的挑战。我坚持把一架行军床搭在村委会办公室,吃饭在农户家中。白天,打开大门就可以方便的迎接群众,夜里,我在村委会打开灯光,就觉得在老百姓心头点亮一盏灯,让群众感受到了我的存在、感觉到了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交通不便是山区的主要特征,我所在的村又分散而狭长,距离汉中城区130公里,村委会距离镇政府和县城分别有18公里。为了便利工作,我始终坚持自驾车在村上。一年来,车子跑了近2万公里,由于没有报销渠道,除了正常的出差补助外,所有交通费用都由我自己承担了,我没有在任何场合与局里摆过条件,抱过怨言。去年冬天遇到了佛坪历史上少有的严冬,持续一周多时间。零下16度的早上,村委像冰窖,水源被冻死,大门外的椒溪河水彻底冰封,失去了往日的奔腾喧嚣,我只有去河里砸几块冰提回来生火洗漱。今年夏天也是佛坪多年不遇的干旱,持续的高温干旱使得山上的玉米卷叶枯黄,我戴上草帽逐户走访贫困户,查看产业发展和生活安排。佛坪县山大地少,贫困户都把中药材种植在偏远的山坡上、树林中的零星空地里。为了准确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就要逐户核查和丈量清楚。七月份骄阳似火,我带上村干部一连多日上山爬坡。树枝刮破了衣服,荆棘划伤了脸,有两次从陡坡上滚下来,侥幸没有造成险情。有一次,我从山路上滑倒,跌落在竹林里,半天缓不过气来,其他人赶忙拉我起来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发现我跌落在村民砍伐后的竹茬之间,前后都是离地一尺多高尖利竹茬,当时惊得我也出了一身冷汗,至今想起心里还都后怕。如果当时稍微偏离一点,我就可能负伤或者出现意外。 但是我全然不顾,还是坚持把核查搞完,签字公示后,使贫困户都及时得到了奖补。整个驻村期间,由于我冬天穿上黄大衣,夏天草帽不离手,镇上领导亲切的送我一个“大衣哥”、“草帽哥”的称呼。
 
  

    怀着遵纪守规的戒律心去坚持始终。第一书记官职虽小,但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入村时,我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会上宣布了两条承诺,第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第二不在村上报销一张属于我的单据,并要求全体党员监督我。任期到了,村上实施了超过千万元的项目,我单从局机关就争取了59万多元的各种支持资金用于多个方面,但是我严格践行了自己的两条承诺,觉得心中坦然而自豪。反倒是我倒贴着钱、利用自己的资源,为村上办事。比如邀请著名农林专家到村上会诊把脉、请设计院的朋友为村上设计规划方案等。二组贫困户曹正斌常年患病缺劳致贫,成为我的重点帮扶对象,为了感谢我,在我临走前的腊月27晚上让女儿给我送来了自己家产的腊肉、木耳、土蜂蜜等年货,被我挡在了村委会门外,女儿含泪委屈的离开了。第二天路过时,我又专门来到曹家看望告别,表明谢意。类似的情况很多,对群众的东西虽然我一概拒收,但贫困户和党员干部邀请我去家里吃饭我却决不推辞。一时间,村上群众形成了请我吃饭相互排队定时间的情况,以此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和不解之缘。
 
  在贫困村任职的一年多时间里,我用“四心”把自己置身于村民群众之中,沉下身子扎根在包扶村,凝神聚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带动了村上的发展。现在,贫困户脱贫效果明显、村级基础建设全面开展,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正在形成。我对工作付出的努力得到了群众的赞扬,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