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 促脱贫 争一流

2017-01-16 15:20:30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作者 周康成) 抓党建是各级党组织的最大政绩。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中央作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决策以后,岚皋县委自觉贯彻中省市工作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到2019年实现户越线、村脱贫、县摘帽”为总目标,按照“抓党建、促脱贫、争一流”的思路,层层传导责任压力,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互融共进,找到了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成效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发力点。
  一、统揽全局抓脱贫
 
  岚皋县地处秦巴山国家连片扶贫开发区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12个镇125个行政村17.2万人,其中贫困村72个、贫困人口4.32万人,贫困发生率30%,贫困程度居安康市各县区首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基本县情,决定了岚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以“脱贫摘帽”为标志,实现补“短板”与奔小康相统一。
  压力和挑战面前,岚皋县委保持定力、主动作为,自觉扛起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责任”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自觉把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作为检验全面小康质量和基层党建成效的“第一标尺”,自觉将全县工作重心向脱贫攻坚主战场转移、将干部力量向脱贫攻坚一线汇集、将政策投入向脱贫攻坚领域倾斜,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矢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岚皋县委常委班子带头落实“把抓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中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与岚皋的发展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全面小康”战略和“旅游富民、生态强县”目标,及时研究提出了全县脱贫攻坚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按照党中央关于“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明确要求,县委“一把手”主动抓帅,书记抓,抓书记,全县自上而下,层层签订责任书,个个立下军令状,科学排兵布阵,挂图作业,销号作战;及时研究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体制,全面夯实县、镇、村三级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形成了党委领导抓统筹、政府主导抓落实、部门协作抓帮扶、干群合力抓脱贫的工作局面。

 
  二、凝神聚力促攻坚
 
  脱贫攻坚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上下一心,合力攻坚。
 
  (一)统筹谋划抓关键。岚皋县委自觉认真履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职能,把准方向,抓住重点,以“贫困不除、寝食难安”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精准发力,精确突破,力保全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一是把做强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以群众稳定增收为目标,突出“巴山画廊·硒有岚皋”品牌,按照“龙头带动、园区承载、基地支撑、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规划建设富硒观光、富硒生态、富硒种养“三大特色产业带”,加快构建以劳务、烤烟、魔芋、畜牧、蔬菜“五个农村产业”保基本,以林产一体化、茶叶、核桃、生漆、珍惜苗木花卉“五个山林经济示范园”管长远,以南宫山、神河源、千层河、岚河漂流、蜡烛山“五个旅游景区”助增收,以安康“飞地”和六口工业园为支撑的产业化格局。力争到2019年培育10户以上富硒产业龙头企业,建立100个以上专业合作社或新型市场主体,发展1000户以上产业大户和农林场主,形成5个以上核心产品,吸纳三分之二以上产业户进入合作社或协会组织,打造2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使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带动全县90%以上的贫困户走上致富路。二是把新型城镇化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坚持“产城、产旅、城旅”融合发展,全面落实8740户28646人移民(脱贫)搬迁目标,同步推进非在册贫困户转移安置工作,超前谋划“社区工厂”、就业创业中心、创客园、产业孵化基地等培育工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等服务新业态,加快构建“互联网+(现代农业、全域旅游)”新格局,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创造现实条件。力争到2020年,全县城镇规划区建成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5%以上。其中,县城人口达到6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把改善民生作为脱贫攻坚的兜底保障。继续将85%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按照“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抓质量、高中教育抓品牌、职业教育抓特色”的思路,继续实施好“名校、名师、名生”工程,全面提升教育脱贫质量。大力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巩固提升新农合“百元起付线外全报销”制度成果,深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等六大建设,实现大病救助和医疗救助“两个全覆盖”,彻底解决“因病返贫”顽疾。全面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深入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和农村创业示范工程,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为重点,以商业保险、慈善事业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贫困群众“两不愁四保障”。

 
  (二)镇为主体强推进。对县域来说,镇级党委是打赢本辖区脱贫攻坚战的责任主体。岚皋县委充分发挥各镇党委的“顶梁柱”作用,整合力量,强化落实,努力把脱贫攻坚蓝图转化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共同小康的现实。一是精准识别为前提。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精准识别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岚皋县委明确提出“要以识别精准保证后续措施精准”,全面夯实县级督查、镇级核查、村级普查工作责任,督促县镇村三级脱贫攻坚机构以“八不准”为标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形成了“一户一张表、一张合影照、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的任务清单;充分对接县上“三个规划”,因村制宜制定脱贫总体规划、产业扶持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统筹建立“一村一网页”“一户一方案”的户、村、镇、县脱贫规划体系,做到了因村因人制宜、分门别类施策。二是整合力量为核心。上级派驻工作力量与基层干部配合的好不好、整体战斗力强不强,事关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效果。岚皋县委坚持“脱贫攻坚工作力量向一线倾斜、由一线管理考核认定”的思路,将县上统一派驻的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的管理权限全面下放到镇,并签订不脱贫、不脱钩、不调整的“军令状”;各镇按照全县管理考核要求,加强上级派驻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认定,保证了上级派驻工作力量真正沉到一线,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抓落实、促攻坚。三是保障投入为关键。投入力度大不大直接决定着脱贫成效好不好。岚皋县委坚持全县项目资金向脱贫攻坚领域倾斜的思路,加强宏观统筹和调查研究,保证项目资金配套满足脱贫攻坚所需。各镇按照全县总体安排,主动做好与县级职能部门的对接联系工作,共同推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的项目资金落地使用,发挥效益,确保了移民(脱贫)搬迁安置及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按照全县脱贫攻坚规划,今年岚皋县计划脱贫18个村8300人。其中,产业扶持1557户4980人,生态补偿519户1660人,易地搬迁脱贫778户2490人,劳务培训500户1400人,医疗救助脱贫247户617人,教育支持脱贫144户528人,旅游脱贫300户1200人,兜底保障脱贫1214户1642人。

 
  (三)村有抓手出特色。村级党组织是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战斗堡垒。岚皋县委以镇村综合改革和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和软弱涣散基层党支部整改任务,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使村级党组织真正成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一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坚持“支部建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思路,紧扣全县“八大富硒产业”发展,探索推行进“党支部+X(工厂、龙头企业、园区、旅游景点、合作组织、电商网店、党员干部、创新模式)+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把村“三委”班子成员、“两代一委”、能人大户培养成农林场主和产业带头人,通过典型示范、大户引领,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二是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推动农村产业特色化、生产集约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大力培养职业农民,鼓励能人大户领办创办家庭农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主动增强自我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工作机构,出台保障政策,创新运作模式,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激活农村产权要素市场,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科技成果、合作社股权等市场化流转机制,构建网络,搭建平台,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运行,多措并举扩宽群众增收渠道。三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县为抓手,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培育、文化惠民提升、环境综合整治、典型示范引领、形象塑造展示“五大工程”,广泛开展“三下乡”“传家训、立家规、重家教、正家风”等系列活动,积极做好“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儿媳好家庭”“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工作,有效解决了“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精神贫困问题。坚持镇为主体、村民自治,部门指导、各方参与,疏堵并重、分类施策原则,动员群众主动在脱贫攻坚中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着力破解农村人情消费盲目攀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陈规陋习治而不绝等突出问题,激发了贫困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主动性、创造性。

 
  三、强化保障求实效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促落实。
 
  (一)一线选人明导向。实施脱贫攻坚,广大群众是主力军,各级党员干部是“排头兵”。岚皋县委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由组织、人事、扶贫部门牵头,根据各贫困村所需,精准选任72名镇班子成员担任驻村工作队长,选派72名县镇优秀年青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派驻216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县镇干部担任驻村队员,并建立了“不脱贫、不脱钩”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以上率下抓落实、传导压力不减弱,建立了一名县级干部负责一项脱贫攻坚工作、联系一个镇、包抓一个贫困村、包联1至2户贫困户的“四个一”领导责任机制,全县30名县级干部分工负责挂联12个镇、滚动包抓各贫困村。全面深化党员干部与群众“多见面常联系”工作机制,72个县直部门包抓72个贫困村,2355名机关干部“一对一”帮联农村贫困户,实现了驻村攻坚、第一书记选派、部门包抓、结对帮扶“四个全覆盖”。坚持“五个优先”的选人用人原则,创新推出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选用干部、“青春岚皋行动”等系列保障制度,县脱贫攻坚指挥部配套制发《岚皋县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第一书记退出机制》《驻村队员召回机制》等制度文件,形成了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实战练兵、选人用人的导向。同时,县委认真贯彻省委“三项机制”,通过褒奖重用、撑腰打气、惩戒倒逼机制,营造了让能者上、对“错者”容、使庸者下的干事创业氛围。今年以来,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科级干部6名、交流重用4名。撤换驻村工作队员14名。

 
  (二)正向激励添动力。脱贫攻坚是全局战役,必须全县总动员,干群齐动手,社会都参与。岚皋县委坚持谋全域,抓全局,组织140余个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合力包抓72个贫困村,动员非公党组织发起“岚皋社会扶贫行动”倡议,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济困,凝聚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正能量。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新闻宣传和文化文艺创作奖励激励机制,中省市高频次刊播岚皋特色亮点工作,提升了岚皋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干群合力抓脱贫、奔小康的精气神。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了“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冯莫林、“全国美德少年”张思嘉、“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邱新田、“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潘紫萱、“全国最美家庭”刘世聪家庭等一批“国字号”先进典型,用生动事例和鲜活形象诠释了“忠、勇、刚、烈”巴文化精髓,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干部群众忠诚、担当、正直、不屈的精神动力。同时,通过五保低保动态评定、在建卡贫困户授信评级工作中提高主动发展意愿强烈且个人信用良好人员的授信额度和等级,激励少数贫困群众自觉转变等靠要的狭隘思想,提高了自我抓发展、主动谋出路的动力。





周康成调研

 
  (三)严督实考保质量。县委用好考核指挥棒,确保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保证质量、取得实效。在考核设置上,加大脱贫攻坚在县级部门、镇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权重,同时实行脱贫攻坚单项考核,每年对成绩位列镇级前2名、部门(单位)前5名的,按照《岚皋县脱贫攻坚“一票认可”制度》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直接认定为优秀,不受指标限制。在督察督办中,县上成立脱贫攻坚督查组,由县级领导任组长,带队长期巡回各贫困村开展阶段工作督察督办,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并以此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县委已对12个镇全部进行了工作巡查。在纪律保障上,制定了《岚皋县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试行)》《岚皋县党政干部“为政不为”问责办法》,对工作不力、完不成既定任务、造成不良影响的镇、部门(单位),进行全县通报批评,直至“一票否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作者为中共岚皋县委书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