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委书记捡烟头 “作秀论”别先行

2016-12-28 09:06:20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原标题:跳出“城墙思维”看西安市委书记捡烟头

  王永康履新西安市委书记前,估计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成为“网红”。
 
  2016年12月24日16:30,王永康登上西安城墙,绕城墙步行一圈13.74公里,随后,弯腰捡烟头的画面出现在电视和网络上。
 
  一时间,在雾霾笼罩的古城西安,舆论好像平安夜的狂热一样蔓延。
 
  声音很杂乱。坊叔印象最深的是,邻居7岁小女孩在电视机前说:“这是个好有爱的爷爷!”

  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城墙上捡烟头
 
  “作秀论”别先行
 
  一时间,西安各区县领导们纷纷带头、带队上街捡烟头,西安城墙景区发公告捡烟头能换礼物——一场声势浩大的捡烟头活动在西安展开。
 
  与此同时,网上关于“市委书记该不该捡烟头”和“给官员贴上捡烟头的标签真的好吗”等讨论伴随着段子纷纷而至。
 
  一直以来,大多官员在公开场合的行为和语言,相对比较严肃,个性化不突出。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官员思想和行为一定程度上存在路径依赖。公众要求官员言行“绝对正确”,往往让官员“谨言慎行”。
 
  所以,市委书记捡烟头,给这座古城带来了不小轰动。坊叔觉得,“作秀论”,甚至“阴谋论”大可不必先行,在这座不断走向开放和包容的古城来说,这是一个很温暖,很有仪式感的画面,当然,不仅仅是捡烟头这么简单。
 
  西安的卫生状况坊友们大概深有体会,死角差,面子上也不好。面对这些顽疾,怎么办?市委书记弯腰捡烟头了。如果这也叫做“作秀”,不妨让党政领导干部,甚至全民都这么大张旗鼓的长期“作秀”吧。
 
  坊叔认为,市委书记捡烟头的象征意义大于实体意义,要跳出“城墙思维”来看。比如,领导捡烟头,捡了几个?领导去植树,植了几棵?领导挤公交,挤了几次?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行为透露出什么执政信息,表征着什么社会现象,折射出什么管理心态。
 
  别具一格的顶层设计
 
  接下来烟头怎么捡,除了捡烟头还要做什么?不妨跟随坊叔看看王永康曾主政的丽水市吧。
 
  坊叔查阅《丽水日报》报道:去年5月31日,丽水市莲都区创建“一个捡不到烟头的城市”启动,一年时间,上街捡烟头行为星火燎原,从1个人扩散到30万人。该区出台《文明示范街(道)创建试点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巡查制度、日报制度、月点评制度和检查标准等先后出台。围绕着“一个小烟头”,莲都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随后,丽水233家市直单位和城区企业先后承诺“办公区域无烟头”,1600多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捡烟头,万名群众同签名……在两个多月内,莲都区发起的创建“一个捡不到烟头的城市”活动由点及面,迅速扩散。
 
  从2015年8月3日到11月10日,短短三个多月内,时任市委书记的王永康三次参加捡烟头活动。当自上而下的谋划迅速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全民行动,都成了一道文明的风景。
 
  所以,这种别具一格的顶层设计,开了一个好头,戏还得大家唱。转回来看西安,声势浩大的“捡烟头”活动不能成为一阵风,要怎么系统、长效发展下去,除了捡烟头,还要延伸到整治西安卫生环境——这些问题将要考验到各区县、开发区的党员干部。
 
  官员对社会风气有引领作用
 
  时任江西新余市委书记刘捷捡垃圾曾引起网上热议;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清晨在扫马路……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古已有之,《清史稿》中记载,古代有些官员立春时扶犁亲耕。
 
  坊叔认为,官员们应该重视作为示范群体对社会风气的引领作用。人们对不同人群所“代理”的社会风气程度上是不同的,期待很高的就是党员干部,更高的就是一把手。从公众性来讲,官员作为最重要的公众人物,备受关注;从公共性来讲,官员是最重要的公共利益代言人;从权威性来说,政府官员是比任何群体都更有权威性的道德示范群体。
 
  套用一句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怎么发挥这种引领作用呢?要有官德过硬,个人修养良好的德行示范;要有作风良好、敬业专业的职业示范;要有公平正义、公共利益至上的公正示范;要有坚守契约精神、依法行政的法治示范;要有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示范。
 
  回归正传!备受期待的西安新书记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西安人关注的对象,都可能产生“风向标”的作用。下一个会是什么呢?
 
  治病,刻不容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