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构建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搭致富桥 铺幸福路

2016-12-23 15:39:2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核心提示:
 
  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推动加快形成以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核心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截至2016年10月末,西藏涉农贷款余额858.57亿元,比年初增加445.53亿元,增长107.87%;扶贫贴息贷款余额393.53亿元,比年初增加100.45亿元,增长34.27% 。
 
  日前,金融精准扶贫试点——达孜县正式开启“穷人贷款”模式,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5万元以内、期限3年、免担保、免抵押、免利息的“三免贷款”,并成功为13054户贫困户发放贷款60466万元。
 
  达孜县“穷人贷款”模式是我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动加快形成了以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核心的金融扶贫新模式,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至2016年10月末,西藏自治区涉农贷款余额858.57亿元,比年初增加445.53亿元,增长107.87%;扶贫贴息贷款余额393.53亿元,比年初增加100.45亿元,增长34.27% ;已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共计148.5万元,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263万元,户均贷款分别达5万元和14万元。
 
  建章立制——
 
  为脱贫攻坚提供动力
 
  为构建全方位覆盖农牧区各阶层和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体系,我区成立了由人行拉萨中心支行牵头,各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参与的西藏金融精准扶贫领导小组,采取集中办公方式,紧盯“十三五”时期特别是2016年脱贫攻坚目标,详细绘制《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形势图》,制订分年度脱贫计划和脱贫时序表,实行挂图作战,有力有序推进金融扶贫工作。
 
  为充分运用好西藏特殊优惠的金融政策,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我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金融政策和信贷资金安排的意见》,明确搬迁扶贫类贷款、到户扶贫类贷款、产业扶贫类贷款、扩大抵押物范围扶贫类贷款、社保类金融产品和其他类贷款等6大类19项精准扶贫金融政策,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各项具体信贷措施提供了政策依据;明晰再贷款政策,明确西藏扶贫再贷款利率实行比支农再贷款利率基础上下调1-2个百分点的更优惠利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西藏银行及其他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在现行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动态调整,引导信贷资金向农牧区倾斜;出台符合我区实际的“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管理办法,有效拓宽了贫困户抵押担保物范围;指导农行西藏分行对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进行提标扩面,将钻石卡授信额度由原来的三星20万元、二星15万元、一星10万元分别提高至30万元、20万元、15万元;将“金银铜”卡各档次授信额度均上提了2—3万元。
 
  探索创新——
 
  构建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
 
  我区金融机构探索创新了精准扶贫到户贷款自主发展类、带动帮扶类两种运作模式,建立了一户一策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通过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扶贫责任协议,以致富带头人贷款、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扶贫龙头企业贷款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贷款的形式,将扶贫相关部门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利益紧紧拴在一起,让全区除政府救济兜底“五保户”以外的贫困群众充分享受扶贫贴息贷款利率,有效地带动了贫困户脱贫。
 
  创新产业扶贫贷款投放模式,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研究制定《关于切实加强产业扶贫开发贷款资金管理的意见》,规范贷款流程,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贷款投入,积极协调农行西藏分行争取农总行优惠政策,落实600亿元产业信贷规模,协调财政部门设立产业风险补偿基金200亿元,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作用,全力支持农牧区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和帮扶贫困户就业,实现贫困户的稳定脱贫。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及时建立并完善了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龙头企业等基础信息和金融信息的对接共享,并组织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综合培训”,切实提高金融精准扶贫业务水平,确保了全国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如期上线、平稳运行。
 
  加强监测——
 
  推动金融扶贫政策落地
 
  我区金融机构明确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就业的产业企业以及重点扶贫项目贷款的统计口径,建立了包括货币政策运用效果、信贷投放、信贷产品、利率和基础金融服务信息的指标体系,并依托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动态监测分析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展,为金融精准扶贫相关决策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
 
  研究完善西藏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框架,定期对各市(地)、各金融机构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进展及成效进行评估考核。丰富评估结果运用方式,对评估结果进行通报,并纳入人民银行综合评价和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新设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实施差异化金融监管及财政奖补资金发放等的重要参考因素,增强精准扶贫金融政策的导向效果。
 
  建立主办银行制度,明确在藏金融机构在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督促各主办行建立专门的精准扶贫贷款管理机制,设置精准扶贫贷款总账和明细账,确保发放的贷款明确到村、到户、到人,到企业、到项目,将贷款情况实行动态管理。2016年4月底,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督促指导国家开发银行西藏分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西藏分行完成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151.18亿元投放工作,确保了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现“应搬尽搬”、合理安置、有序跟进。
 
  多措并举——
 
  营造金融扶贫好氛围
 
  我区金融机构不断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扩大支付清算网络覆盖面,积极开展了“刷卡无障碍示范街”、“旅游刷卡便利店”和“口岸刷卡直通车”等特色活动,推动支付服务进村入户,让更多贫困人口便捷地享受到存取款、转账等基本金融服务。截至9月末,全区累计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5075个,村级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77.36%,全区已建成“刷卡无障碍示范街”11条,“旅游刷卡便利店”和“口岸刷卡直通车”商户共计198户,全辖已累计布放POS机具17832台,电话支付终端7952台,ATM终端1926台。
 
  加快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开通了林芝民生村镇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查询功能。在山南市琼结县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启动第二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并审核、确定县(区)名单。推进西藏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系统采购的相关工作及两类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评级结果的推广应用。企业和个人两大征信系统稳定运行,提高了贫困户融资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目前已累计评定信用县28个,信用乡(镇)473个,信用村4445个,覆盖了全区69%的乡(镇)和85%的行政村,使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牧民,助力西藏农牧民由贫困到温饱再向全面小康迈进。
 
  此外,我区金融机构大力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站、村扶贫专干、驻村工作队等基层组织,将印制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手册》2000册、《西藏自治区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手册》(藏汉双语)40万册发放到贫困地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册,使市(地、县、乡)相关扶贫职能部门及广大贫困群众及时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切实加大宣传扶贫开发特殊金融优惠政策的力度,有力营造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