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山风骨长湖镜,彩虹瀑布巴江情,乃古放歌迎嘉宾,石林起舞同欢庆。昨日,温暖冬日里,湛蓝天空云卷云舒,彝乡石林迎来了喜庆日子。石林全县25.8万各族群众迎来八方宾客,欢聚在美丽的石林、阿诗玛的故乡,热烈庆祝石林彝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
火红的中国结、刻有鲜明石林印记的大三弦、阿诗玛包头装饰,装点在石林大道两旁的路灯上,彝族火图腾彩虹桥横跨在石锁高速石林入口,大红灯笼挂满了石林阿诗玛东路、南路等城市主干道行道树枝头,整个石林城,满是各族群众幸福的笑颜,充满浓厚的节日氛围。
圭山起舞、巴江欢歌。下午两点半,石林彝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县民族体育场隆重举行。在《56个民族56朵花》欢快的音乐曲调声中,庄严的五星红旗方队入场,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引领25.8万石林各族群众前进步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为推动石林科学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随后,石林彝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会徽方队缓缓入场,会徽徽标以火元素为主,代表石林彝族人民热情似火的豪放情怀。撒尼姑娘 “彩虹包头”和大三弦组成的“60”字样,石林剪影象征石林旅游发展,环绕石林的5个八角花,象征石林5个乡镇(街道)各民族团结在县委、县政府周围,在党的光辉下共同携手发展。同时,会徽寓意着阿诗玛、阿黑哥跳起大三弦,载歌载舞欢庆自治县60岁生日,充分彰显美丽石林、幸福彝乡的崭新面貌。
“走进彝家的寨子,就是彝家的亲戚!” 彝族撒尼过山号队走来,彝家汉子身着节日盛装,吹响金光闪烁、音色雄浑的过山号,用彝家最庄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八方宾客,嘹亮的号角,代表石林各族人民对各位来宾的美好祝愿。
党群、人大、政协、园区联合方队,政府、驻石林部队、政法、鹿阜街道各民族、圭山镇各民族、西街口各民族、长湖镇各民族、大可乡各民族、教育、卫生、财税金融、建设、农林水、烟草、电力通信、石林旅游、文化传承人等22支全县各行业队伍迈着矫健、整齐的步伐,展现出石林全县各项事业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面貌。
盛大入场式后,60声礼炮响彻石林上空。分为美丽石林、多彩石林、辉煌石林3个篇章的《和谐石林》大型文艺展演进行,全县文艺队伍带来了《美丽彩虹》《石林美》《小小传承人》《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饱含深情的精彩演绎。
1956年12月18日,路南彝族自治县成立,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各族人民开启了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新纪元。
风雨兼程一甲子,斗移星转日月新。60年沧桑巨变,石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在彝乡1719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用勤劳和汗水,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谱写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开创了彝乡发展的新局面,全县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与1956年相比,全县生产总值增长了400余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600余倍。
60年来,石林自强不息,辛勤编织美丽石林。全县各族群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让闭塞彝乡通坦途,彝乡大地春满园,风雨同舟和谐共处。
石林坚持走旅游特色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石林旅游国际化,获得了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荣誉,去年,石林景区游客首次突破400万人次。石林高原农业独具特色,“石林金叶”成为云南烟草的重要原料,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园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石林各族人民保护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从0.3平方公里扩大到15.3平方公里,美丽的巴江带状公园穿城而过,平坦的石林大道贯通南北,石林县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等殊荣。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生态石林新画卷正在逐步绘就。
60年来,石林克服险阻,砥砺奋进,城乡建设快速发展。昆石高速、西石高速、石锁高速、九石阿专线和南昆铁路、云桂高铁等“三高两铁一专”的对外交通网络已经形成;环城路实现连通,长湖、大叠水旅游专线通车,市政道路环环相连,农村道路率先实现了100%硬化,公共交通到乡达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一啸千峰过,迎来万里客,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必将让石林跑得更快、更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石林在红土地上播种耕耘,收获了富裕、收获了幸福、收获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从建县初期的160元、56元,增加到34900元和12500元,均分别增长了200余倍。放眼今天的彝乡村寨,破旧的茅草房变成了山水掩映的青砖小楼;赶牛骑马、松明火把变成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视、汽车摩托、腰挂电话;“荞子饭,吃不饱,麻布衣裳破又烂”已成为历史,各族人民正在新时代的浓浓气息中,弹奏着奔放的大三弦,分享着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风雨同舟,石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县26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大三弦、撒尼刺绣、摔跤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撒尼文化成为石林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东风万里涌春潮,转型跨越正当时。石林县将顺应时代要求,不负人民厚望,以“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和五大发展理念总揽全局,深入实施“33553”发展战略,为把石林打造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标兵和国际知名旅游胜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