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十四次党代会开幕阐释幸福西宁是什么?怎么建!

11月20日上午,中国共产党西宁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王晓代表中共西宁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对幸福西宁进行了进一步详细阐释。
王晓在报告中指出,幸福西宁不是空洞的“理想国”,也不是狭隘的“发福利”,而是在党的领导下、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经济社会建设探索;所追求的不是少数人的幸福,而是广大人民的幸福;不是急功近利的幸福,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幸福;不是局部的、浅层的幸福,而是整体的、根本的幸福。
在西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前夕,本网记者随机采访了数位西宁市民,大家纷纷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老旧楼院治理让小区环境变好了,受惠最大的还是我们老百姓!”西宁市民张秀莲说。
——“自从成立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的土地入股收益、年终分红收益、土地流转收益、在合作社里的工资性收益,几项加起来,翻了好几番。”湟中泥麻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治军告诉记者。
——“我的年纪大了,儿子又是脑瘫,但是政府为我们购买了居家养老服务,在享受了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照顾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家庭生活!”家住西宁市石坡街社区84岁的付瑞兰老人高兴地说。
西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西宁上下同频共振,勠力同心,苦干实干,在一批批关乎西宁跨越发展、民生福祉的实举措、大项目的实施中,不断改变着城区面貌、改善着民生状况,激发着城市活力,西宁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组组数据就是最好的例证: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4.9%,年度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均在8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0.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率先在西北省会城市中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采访中,西宁市民纷纷表示,过去五年西宁的发展历程,展现了西宁坚定有力的奋斗足迹,也镌刻着催人奋进的光荣成就。
不过,这只是建设幸福西宁道路上的一个阶段性胜利。王晓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西宁的光荣属于每一个西宁人,未来的更大光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去奋斗。”
谈到学习报告的感受,西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西宁仲裁委员会秘书处党组书记郭健表示:“报告立意新颖、目标任务明确、战略定位清晰、发展前景可期。作为市民,我心中满满的都是获得感;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更感到了强劲的动力,鼓舞着我们在工作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那么,幸福西宁未来五年要怎么建?王晓在报告中进行了详细阐释。“要牢牢把握幸福西宁建设的政治立场,把建设幸福西宁作为‘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的重大检验,紧紧抓住幸福西宁‘是什么’、‘怎么建’等根本性、关键性问题,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成长坐标,强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一活力之源,筑牢民生为本、团结奋斗这一社会基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一政治保证,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报告指出,建设幸福西宁,要着力把握“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这个成长坐标。深刻认识到“生态似水、发展如舟”,以建设幸福西宁为总目标,以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为着力点,抓住“生态优先”与“发展率先”两个关键,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地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努力实现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百姓幸福的有机统一,着力打造高原绿色发展之城。
建设幸福西宁,要着力强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一活力之源。要坚定地做改革的促进派,当改革的实干家,继续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检验真改革、深改革、敢改革的重大标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以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为着力点和突破口,以富有针对性、含金量、获得感的措施和成果,奋力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建设幸福西宁,要着力筑牢“改善和保障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的社会基石。要坚持把群众当作亲人和依靠,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和力量,形成和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克难奋进的生动局面。
建设幸福西宁,要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一政治保证。要牢固树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协同发力,以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断强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我们相信西宁的明天一定是越来越精彩。”憧憬未来的幸福西宁,受访西宁市民赵玉林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