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荣耀十五年(产业篇)

2016-11-03 08:12:02 来源:西部决策网

 
   “经纪人快来了,快把果子清点好准备装车!”冬日的寒气掩不住李俊德一脸的喜悦。收到短信,一家人忙着将苹果清点装袋。
 
  李俊德是陕西洛川县京兆乡果农,家有5亩地,以往种的都是油菜,辛苦一年只能弄个温饱。后来,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全部改种苹果。近年来,伴随着陕西果业的发展壮大,他家的收入逐年上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与李俊德一样,许多西部地区的老百姓成为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的受益者。
 
  特色产业成为地区竞争优势
 
  内蒙古牛奶、羊肉、山羊绒产量连续5年居全国之首;广西、云南蔗糖总产量占全国90%;甘肃金昌镍年产量占全国90%……
 
  西部地区十年来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在特色农产品及加工业方面,西部地区充分发挥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四川、内蒙古等区域性商品粮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新疆优质棉基地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陕鼓重型车间22.9%和32.8%,内蒙古牛奶、羊肉、山羊绒产量连续5年居全国之首,广西、云南蔗糖总产量占全国的90%,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近1/4。
 
  在优势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业蓬勃发展,能源及化学工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建成了一批天然气、煤炭、钾盐、磷矿、有色金属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广西氧化铝基地生产规模占全国的1/4;甘肃金昌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新疆罗布泊120万吨钾肥、青海柴达木100万吨钾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
 
  在装备制造业方面,西部重大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德阳重大电力装备及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西安、重庆、包头、柳州、天水重型工程机械装备和大型铸锻件加工生产基地等。
 
  在高技术产业方面,西部地区依托军工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形成了西安阎良航空航天产业基地,重庆、昆明、南宁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都、安顺民用航空航天产业基地,金昌、宝鸡新材料基地,西安、成都软件产业基地。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已经成为西部地区越来越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15年来,西部地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趋于优化。西部地区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23.8:41:35.2调整为2014年的9.2:42.6%:48.2%,工业化加快发展的趋势明显。
 
  从重点行业来看,能源、化工、装备、冶金、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等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西部地区在全国能源化工和部分原材料生产基地的地位不断巩固。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随着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一大批富有创新活力、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统计显示,从1999年至2014年,西部地区星级饭店从1663座增加到7000座;旅行社从1833家增加到700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从310家增加到600家。在西部大开发中,宝钢、首钢、神华、中粮、华润、国电、华电、东方电气、五矿集团、北车等百余家中央企业参与建设,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开始入驻西部地区,这些大企业、大集团成为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
 
  西部地区始终非常重视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考虑与本地特色结合比较紧密的绿色产业,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加大企业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力度,推行清洁生产,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加强污染集中治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西部各省区市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同发展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双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