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人民的节日

2016-11-01 11:02: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成果丰硕
 
     舞台艺术作品深入生活、关注现实,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内容丰富,展示时代风貌,彰显中国气派;演艺产品博览交易会汇聚佳作,助力优秀艺术作品传播推广……10月15日至31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陕西隆重举行,赢得掌声无数、收获硕果累累。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向世界展示的重要平台。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表示,“本届艺术节全面落实了‘精品、惠民、节俭、可持续’的办节原则,实现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体现了国家水准和民族特色,也充分展现了时代风貌和价值追求。”
 
  作品门类齐全,优秀剧目脱颖而出
 
  本届艺术节汇聚了近年来全国艺术工作者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文华奖是我国政府专业舞台艺术领域的最高奖。最终,豫剧《焦裕禄》等10台作品荣获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这些作品或关注当下,反映现实生活,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意蕴丰厚、艺术表演精湛、舞台呈现精彩,堪称代表国家艺术形象、具有时代水平的优秀作品。
 
  文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文华奖评选是中央文艺评奖改革后的首次评奖。文化部修订完善了评奖办法,大幅压缩奖项数量,提高作品含金量;首次增设群众评委,听取普通群众意见,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坚持正确创作导向,扎根人民,加强原创,勇攀高峰。
 
  据了解,在57台参评文华奖的作品中,戏曲占25台,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体现了在中央扶持戏曲繁荣发展的春风下,戏曲有了更多展示和提高的机会。
 
  有专家表示,“大量反映现实、弘扬真善美,没有奢华制作的优秀作品,让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看到了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之后的变化和新风,更加坚定了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艺术作品,奉献给观众和社会的信心。”本届艺术节参评、参演作品门类齐全、质量上乘,引发了全国艺术界观摩、学习的热情,各地纷纷组织艺术工作者到陕西观剧、交流。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共组织艺术骨干3600余人次,累计观摩剧目820余场。
 
  惠民活动不断,群众共享艺术成果
 
  “花几十块钱就能进剧场观看这么‘高大上’的演出,接受艺术熏陶,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许多观众花了最低20元就看到了精彩的演出,他们纷纷点赞。
 
  大量的惠民活动是本届艺术节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此,最直接的措施是降低门票价格:票价最低20元,100元以下的低价票占到总票数的65%。除降低票价外,还邀请老战士、农民工、环卫工、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场馆建设者等特殊群体免费观看演出;开幕式演出《家园》首次由基层院团演出,极大地提振了基层艺术工作者的信心……
 
  作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重要内容,第十七届群星奖决赛于10月16日至19日在西安举行。决赛分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艺术门类,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和部队、武警、工会系统的84个优秀作品参加决赛。经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严格评审,报经群星奖评奖委员会审定并向社会公示,最终评出《丝路欢歌》等20个获奖作品。
 
  为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艺术发展成果,参加群星奖决赛的所有作品分组于10月18日至22日分赴西安、延安、榆林、渭南、铜川、咸阳、宝鸡、汉中、安康、商洛等地进行了20场惠民展演,覆盖陕西全省,观众达5万多人次。所有演出均为公益性演出,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群星奖决赛进行网络直播,观看人次达80万。
 
  加大推广力度,让好作品都传得开
 
  如何扩大优秀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如何让好作品都能留得下、传得开?本届艺术节举办了演艺产品博览交易会和多个重量级展览,加大力度向群众推广,从而使更多观众看到这些优秀作品,受到鼓舞、获得启发,发挥优秀作品的引领作用。
 
  演艺产品博览交易会重点展示了国家艺术院团优秀作品、文华奖参评剧目、各省近年创作的优秀剧目,以及舞台艺术相关行业协会重点成果。演交会覆盖了文化部直属国家院团、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文艺团体以及91家组团参演团体,邀请了230余家国内知名演出经纪机构、演出院线、剧场联盟、演艺单位的有关负责人观摩考察,交流推介优秀作品。
 
  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丰富了艺术节的门类和内容。3个展览共汇集了近3年来中国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创作的优秀作品1000余件。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精品惠民力度,此次艺术节3个展览项目的展期均延续至12月中旬,持续向观众免费开放。在两个月的展期中,专家讲座、艺术讲堂、亲子活动等公共教育项目,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展馆,使优秀作品惠及更广泛的人民群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