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印记·革命文物】毛泽东给谢子长的题词拓片

发布时间:2022-03-10 来源:延安革命纪念馆 人气:
   
  这是毛泽东给谢子长同志的题词拓片,这张拓片是用生宣纸制成的,纵140.5厘米,横70.5厘米。拓片的底色为黑色,字迹部分为白色,上面有“谢子长同志之墓 民族英雄 毛泽东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廿三日”的字样。毛泽东曾先后三次给谢子长题字题词,称颂他的革命功绩,这在毛泽东题词史上是不多见的,足以证明了他对这位烈士深深地悼念。

  谢子长是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年弃教从军学习军事。1924年,谢子长回到安定县创办民团,任团总。1925年,为反对陕北军阀,赴京津地区联络陕北籍军界、学界人士时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委派,回安定进行革命活动。在他和共产党员李象九等人的努力下,陕北军阀井岳秀的部下、倾向革命的旅长石谦以及他的部下有100多人参加了共青团或者共产党,甚至在营、连等基层单位也建立了党的组织,革命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全国陷入一派白色恐怖之中,大批共产党员被捕、被杀,陕北军阀井岳秀也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命令石谦处决谢子长、李象九和唐澍等共产党人,由于石谦没有执行井岳秀的命令,井岳秀就派人将石谦残忍地杀害了。

  在此紧急关头,谢子长等人立即召开党的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成立了陕北军事委员会,在清涧县城召开了党员大会和排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发动清涧起义。

  1927年10月12日晚,在一片“为石谦旅长报仇”的口号声中,起义部队里应外合,歼灭了驻军两个连及一个营部。后来,起义部队在宜川县遭到敌人的重兵围攻,只有300余人突出重围,起义遭到失败。

  清涧起义的失败,谢子长并没有就此消沉,他冒着被逮捕、被杀头的危险四处奔走,组建了陕甘和陕北两支游击队,创建了陕甘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他入虎穴、冒白刃,败不丧志、愈挫愈奋,虽九死而不悔、万死而不辞,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在他的影响下,他们一家26人全部投身革命,11人走进革命队伍,9人参加了共产党,另有8人英勇献身。

  1934年8月下旬,谢子长在指挥攻打河口的战斗中不幸中弹负伤,但他仍坚持指挥,直到取得胜利。

  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在安定县灯盏湾与世长辞,年仅38岁。谢子长逝世后,为了不影响根据地人民的情绪和防止敌人乘机袭击,西北工委决定保密,不发讣告。同年,为了纪念这位陕北革命的创始人,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1939年,距中央到达陕北和谢子长去世4年左右,陕甘宁边各项建设得到全面发展,革命形势大为好转,为根据地奠基人谢子长正式修墓被提上日程。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在谢子长家乡枣树坪修建谢子长烈士墓,将他的遗体从阳道峁移葬在枣树坪。当时,边区党政军民各团体3000多人参加了移葬仪式,6月23日,毛泽东为谢子长陵墓题词“民族英雄”。

  毛泽东先后三次为谢子长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还亲笔为谢子长写了277字的祭文。

  遗憾的是,毛泽东给谢子长同志题写的手迹没有保存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毛泽东给谢子长同志的题词拓片,目前珍藏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1946年,谢子长陵园落成,中共中央西北局敬送挽联:“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呼你青天。”这是对民族英雄谢子长一生和身后影响的完整概括。

毛泽东给谢子长的题词拓片

责任编辑:艾米杰
首页 | 公告公示 | 举报投诉 | 网站声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9001718号-1 投稿邮箱:xbjcw@qq.com

法律顾问:王浩公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郭毅新 陕西帝意律师事务所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