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横断山 砥砺青春路 ——记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韩方瑾

2021-10-20 09:28:51 来源:人民铁道报
       2008年,一座隧道开工建设,一位青年大学生毕业。走出兰州交通大学校门的韩方瑾,来到云南保山大山深处的大理至瑞丽铁路大柱山隧道中国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工地。原计划只有几年工期的建设项目因为施工难度不断延期。打通“世界最难掘进隧道”成为建设者们的执念,韩方瑾坚守在横断山区,和隧道一起“成长”。
      12年后的2020年,超级工程大柱山隧道贯通,“技术小白”韩方瑾也成长为出色的铁路工程师。12年的青春、在大柱山隧道里的4000多天,执着、理性、乐观、自信的韩方瑾成为这个时代铁路青年美好形象的代表。
 
      12年,青春无悔
      横断山,路难行。位于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的横断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险峻的山脉之一。
      滇缅公路、成昆铁路,百年里中国人在横断山以生命筑路。被联合国称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从横断山脉边缘通过,而2008年开工建设、330公里长的大瑞铁路,穿越横断山脉。
       2008年的一天,汽车在山路上颠簸着开向大山深处,韩方瑾带着简单的行李住进了半山腰的工棚。第二天清晨,他戴上安全帽来到大瑞铁路建设现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远方,他的同龄人正穿着白衬衫走进城市里的办公室。然而,对他来说,更大的人生考验还在路上。
 
 
韩方瑾(左)查看围岩类型
 
       大瑞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完善路网布局、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项目之一。作为中缅铁路通道的重要干线,大瑞铁路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推动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开通后将结束云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
       从横断山脉腹部穿越的大柱山隧道是大瑞铁路全线最高风险隧道,其恶劣的地质环境让建设工期从最初的5年半先是调整为8年,后又调整为13年,足以见得项目推进之艰难。
        大柱山隧道一共穿越12条断层,在燕子窝断层,韩方瑾和同事们24小时轮班施工,26个月只掘进了156米,平均每天掘进约20厘米。
        “在其他地方,用手指抠都能抠这么长……”韩方瑾说。然而这里是横断山脉,地质复杂程度超过了建设之初的预想。
        在大柱山隧道里,有些区段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尽管放有冰块降温,但待2个小时以上,人的体力就会大幅消耗。7座抽水站的56台大水泵接力抽排隧道内部涌水,地质带来的涌水、突泥频繁发生,建设中的大多数时段,建设者们都在应对和清理突然涌出的大水和泥浆。
        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平坡村,奔腾不息的澜沧江边,时间一年年过去,韩方瑾和同事们住的彩钢板房老化了,重建又重建……
        打通全长14484米的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是韩方瑾的执念。
        身边年年有人离开。“我也想过离开,可是这条铁路肯定得通。与其留给后面的人,为什么自己不成为那个打通的人?”对于坚持,韩方瑾这样解读。
        在努力打通大柱山隧道的第9年,一篇来自铁路记者的报道这样写道:“火车只需7分钟就能穿越14.5公里的大柱山隧道,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7分钟的畅通……要付出13年的青春。”报道一推出就被几十家媒体转载,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热点。
        韩方瑾的这份执念和坚持在2020年4月28日8时36分收到了回报:大柱山隧道全隧贯通。
       一座隧道,12年,韩方瑾和他的同事们从青春年少到鬓生白发。青山之中,这一份青春无悔如此震撼。贯通那一刻只有欢笑,没有艰辛。
 
        掌子面,炼就真金
        “水深火热”是大柱山隧道广为人知的施工环境。受澜沧江断裂带影响,大柱山隧道的涌水能轻松灌满21个西湖。这种围岩裂隙水最高涌水量可达每小时3300立方米,最大水压3兆帕。可以打透岩石的钻头,在这里有时竟然打不进去。“硬岩富水”四字,形象描述了施工地段的地质特点。
        韩方瑾和同事们在隧道掌子面水平钻孔,放入防水工业内窥镜对探孔内出水点、岩性进一步观察判定,制订了“远水近排、泄水降压”的施工方案。
        在涌水掌子面附近,韩方瑾和同事们打出50多个泄水孔,每个孔长50多米。总长度超过2500米的钻孔成功将掌子面涌水量从每小时3300立方米降至每小时150立方米,水压从3兆帕降至0.2兆帕。硬岩富水段顺利实现带水作业,掘进工作快速推进。硬岩富水段的这一泄水降压工法在大瑞铁路其他隧道得到了推广应用,并被评为省部级优秀工法。
        韩方瑾认为,现在再面对横断山脉的断层,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以处理。“开始时我们太没有经验了。经验是在处理现场问题中积累的,特别珍贵、有用。大柱山隧道就是我的另一个大学,我在这里学习了10多年。”
       韩方瑾和同事们自行设计加工了隧道二衬混凝土喷淋养护台车,接通水源后不需要持续盯控;自行设计加工了单线铁路隧道仰拱背模,破解了单线铁路隧道空间狭小、仰拱及二衬矮边墙一体浇筑的难题。
       对断层施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效的处理方案和横断山脉地质特点深度思考总结后,韩方瑾主持编写了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断层处理中采用的多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工作中的韩方瑾
 
        隧道里,技术人员需要经常穿过“水帘洞”般的地段到掌子面查看围岩地质及出水情况。即使穿着雨衣,韩方瑾每次也会全身湿透。这些地下水只有18摄氏度左右,他的身体每次都要承受冰寒的痛苦。
        施工记录里写道:一次掌子面突发管涌,掌子面可能整体失稳,必须尽快使用袋装水泥封堵。现场作业人员不愿靠近,韩方瑾抬起一袋水泥第一个冲到管涌位置。现场作业人员随后加入,最终化解了这次险情。
       回忆这次险情,韩方瑾说:“现场作业人员不敢靠近,是因为他们不懂地质情况,无法综合判断,担心人身安全;我懂、我能判断,所以我才敢冲上去。这不是我有多么大无畏。要冲上去,首先要确定人身安全没有问题。排在大无畏前面的,一定是‘安全第一’!”
       这位“80后”技术带头人在施工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智慧、理性、冷静和担当,留在了许多建设者的记忆里。
 
       “兄弟团”,共克难关

        “大柱山隧道的建设驻地在大山里,最近的集镇在8公里外:那是一条只有100多米长的小街,刚来时只有几个杂货铺,现在已经有小超市了。我最怕深夜手机响,手机一响,一定是现场有麻烦事了;机械日夜不停地轰鸣,人在隧道里常常不会想到隧道外的事情;一年回家乡乌鲁木齐一次,那里 有父母、妻子,平时最怕知道他们生病;哪有什么娱乐,根本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 
       韩方瑾的语气里总是透着一种轻快,说上面这些的时候也不例外。
        一个地方、一座隧道、10多年,为什么你能如此?面对记者的提问,韩方瑾说:“不是我,是我们。我是我们。”然后,他说出了姜栋等一大堆名字。这些人都是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
       “不是我一个人,我们都在这里。因为粗线条、乐观,所以我们才能坚持下去,隧道才能尽快打通。”
       “我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一待就是10多年。也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辛苦,许多人比我更辛苦、更有压力……”
       韩方瑾一次次强调。

韩方瑾荣获云南省劳动模范
 
       在铁路建设现场,“兄弟”这个词常常听到。在大柱山隧道建设者的口中,这个词出现得更频繁。从开工到现在,进入第13个建设年头,青山和隧道中的并肩携手,漫长的建设时间和一次次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施工困难,让他们成了感情深厚的血肉“兄弟团”。
       现在,大柱山隧道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大瑞铁路共有40多座隧道,大柱山隧道通了,大瑞铁路开通运营就胜利在望。
       大柱山隧道贯通后,建设难关渡过、“兄弟团”被打散。作为技术精英的韩方瑾被分派到其他建设项目。
       在大柱山隧道,韩方瑾心怀“一定打通隧道”的执念,从见习生到技术员、隧道技术主管、工程部部长、总工程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隧道工程技术管理者。“80后”韩方瑾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给了大柱山隧道,而大柱山隧道也给了韩方瑾非同寻常的回报。那段经历带来的成长,已让他在新的工作中成为同龄同业者的楷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