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矿业柠条塔公司: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2020-09-16 16:27:53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古人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虽然俊才飞驰、斗转星移,我们当前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与古代相比迥然不同,思维和生活方式与古人都大相径庭,但是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永不过时。这句格言穿越千年岁月的风尘,来到我们面前依然具有鲜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身体力行去遵循。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每读来,劳动者“面朝黄土背朝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令人感动不已。短短二十个字,文字浅显易懂、朴实无华,但是千古流传、妇孺皆知。让人在细细品读之中感受农民种植庄稼艰辛,体恤农民劳作辛苦,也就会自然而然深受教育和启迪。这种朴素的怜悯之心,把最朴实的文字从遥远的唐代带来,流经我们的心田,把淳朴敦厚的字眼在我们的心灵滋养和共鸣,让我们“哀民生之多艰”的同时,也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盘中餐”。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是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儿,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勤劳和节俭如同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如同雨露,能让青春的土壤结下智慧的果。勤劳节俭是家庭兴旺根本,小家庭幸福才是祖国大家庭富强的根基。大河有水小河才会不干,如果小河没有水大河如何汇聚成流?相互依赖、相互体谅、相互支持、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这才是正确处理个人小家庭和祖国大家庭正确的不二法宝,互为促进、共同发展,才能让我们在小康路上走得更远。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从农耕经济到现今社会同样如此,粮食的重要地位从未变更。我们是产量大国,我国人口超过13.7亿,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四分之一,全国40%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粮食安全的问题绝不可等闲视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也许有人说我们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浪费一点不算什么,可殊不知我们人口基数庞大,我们每个人每天浪费一点,全国加在一起那就是巨大的数字。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我国每年浪费在餐桌上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口一年多的口粮。触目心惊的数字让我们心生警醒,为以前的浪费而懊悔,也暗暗为以后的勤俭节约有了目标和方向,那就是从点滴做起,从自我严起。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节约粮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要让勤俭节约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自觉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用心用情用爱来共同维护和建造我们美好的家园。(供稿人:党宇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