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自贸试验区

2022-08-25 10:09:00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丝路大讲堂
 
  引领新经济 重塑新格局 推动新发展
 
  第三届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
 
  共话自贸试验区
 
  8月15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商务厅,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贸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丝博会重要活动之一“第三届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以“引领新经济·重塑新格局·推动新发展”为主题,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园区代表,重点围绕如何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加快打通经济循环堵点,破解开放不足短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进行建言献策。
 
  本刊与陕西省商务厅合作,将此次论坛上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摘录刊发,以期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集聚动能。
 
  栏目支持:陕西省商务厅
 
  魏增军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新时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陕西已成为各类要素汇聚流动的重要平台,优势作用不断地突显,已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前沿。特别是自贸试验区揭牌以来,一批批首创型、集成型、差别型制度创新案例在这里诞生,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这里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这里聚集,动力强、结构优、质量高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日趋成熟,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排头兵”的作用不断彰显。
 
  下一步,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丝路自贸”“科创自贸”“农业自贸”和“会展自贸”建设为抓手,着眼于营商环境的优化、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新业态新模式的打造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融合发展,推动陕西更好融入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胡剑萍  商务部驻西安特派办特派员
 
  陕西自贸试验区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的自贸试验区,承载着建成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重要支点等重要使命。五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紧扣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向西开放前沿优势,在营商环境、通道建设、产业聚集、协同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大胆探索,形成了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多元化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等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各项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对引领带动陕西和西北省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商务部将聚焦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在推动高水平开放上持续发力、在推动深层次改革上持续发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在推动差别化探索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出自贸试验区创新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经验分享
 
  解  娟  陕西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处处长
 
  近年来我国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快速提升了服务贸易的发展。陕西在创新发展驱动战略下多措并举,不断深化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去年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64.8亿美元,全国居13位,同比增长7.3%。主要呈现了三个特点:首先是“十三五”以来,陕西服务贸易首次实现顺差,顺差达到9.2亿美元。其次是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提升,去年全省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增长的速度高于全省的速度,达到16.8%,占比达到26%。再次是优势领域的增长态势良好,特别是加工服务、运输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长率分别是54%,47%和22%。呈现出以下创新成效:
 
  一是深化服贸试点,西安和西咸试点任务现已经完成了90%,去年全国推出了16个服务贸易创新最佳案例中,陕西5个案例入选。截至目前,全省有5个国家级服务出口基地,集中在西安和西咸地区,已成为陕西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二是培育市场主体,今年一季度,省上认定了省级服务贸易示范园区3个,示范企业18家。提振企业信心和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示范企业在本领域和本行业组建国际合作联盟,以实现跨境合作资源共享和抱团出海。
 
  三是拓宽对外合作的空间,组织企业和园区参加服贸会,上交会等重要展会,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合作。去年服贸会期间陕西企业达到13项合作,金额达17.87亿元。
 
  四是完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省级服务贸易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今年制定了全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工作要点,加大了各方的协调力度和政策集成,有效利用中省各类专项资金,支持服务贸易研发设计和制造业的服务转型。
 
  此外,还有五个优化路径;一是自贸和服贸的探索路径;二是促进重点领域服务贸易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信息技术外包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特色服务出口的数据化提升;三是发挥服务外包的稳就业作用;四是提供精准高效的政府服务,同时在海外市场推广宣传优秀的服务贸易企业,多渠道全方位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五是多方合作,与联席会议的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支持服务贸易的发展。
 
  郑颖亨  四川省商务厅自贸办综合信息处处长
 
  我从四川实践的角度分享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的问题。如果自贸试验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雁,若没有其他开放平台的融合联动,就不能形成美丽的雁群,是一只孤雁。因此,我们把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长远大局的引领性工程,通过“三区+一园”,强化自贸试验区与全省五大经济区协同联动,这样就把协同改革、先行区改革开放提上了日程。
 
  2018年,围绕全省五大经济区建设,首批出台了8个协同改革先行区,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南地区实现了全覆盖。今年,围绕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又设立了5个改革先行区,实现四川和重庆接壤毗邻区域的全覆盖。
 
  从成效来看,一是更大力度推进了制度创新,特别是制度集成创新。800多个自主创新案例成果,有一半是协同改革先行示范区参与完成,而不是自贸试验区的独创。二是更为有效推进了改革示范经验的复制推广。协同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复制推广国家层面和省层面改革创新经验,并且要进行考核,保证国家和省层面经验的复制推广。同时,创造出的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之前,必须先到协同改革先行示范区进行试验和验证,这样就保证了向全省复制推广经验的质量。三是多元赋能放权,纳入法治保障给予明确。四是更高层次构建立体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依托协同改革先行示范区,与重庆协同开放示范区联动建设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五是打造特色产业体系,重点是协同改革先行区与自贸试验区之间建立了错位发展的良性互动、产业互补的协同关系。
 
  朱召龙  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
 
  河南自贸试验区以郑州片区为主体,推进跨境电商创新。全面系统集成的推进跨境电商领域的交易模式创新和监管创新。按照事前放的开,事中事后管的住,企业降成本,企业有获得感这样的逻辑去推进创新。在事前放的开上,实施了跨境电商“1210网购保税备货+线下自提”模式。在事中事后管的住上,探索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模式,构建了智慧监管,实现了监管职能部门的协同全覆盖。企业的发展竞争力,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推进了跨境电商的多模式综合监管优进优出等一系列监管举措。作为跨境电商B2C贸易形式,群众买货之后不满意了,有问题了,能不能方便退出去,这个很重要,围绕这一点,我们进行了跨境点上零售进口的退货中心舱模式。
 
  产业发展这一块,我们力求提升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质量,目前推进的主要是建设10.5平方公里贸易核心功能聚集区,打造全球汇一平台,这是产业互联的平台,通过“平台公司+基金+产业+技术保障体系”综合化运营,构建一个良好的跨境电商发展生态。
 
  杨  华  陕西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西安高新区现有两个特殊监管区,加起来5平方公里。自贸片区中心片区面积35平方公里,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面积155平方公里,现在实际规划面积340平方公里。
 
  如何利用好这340平方公里?
 
  一是在科创与自贸方面,借鉴上海自贸区做法,推出了双制联动,在155平方公里的自创区范围内,实行自贸区和自创区政策叠加,没有完全受片区区划的限制。2020年我们又提出按照国家自立自强的要求,创建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硬科技现在已经上升为国家的话语体系。2018年,设立了第一个离岸创新中心,就像硅谷那样的离岸创新中心,还有海外工作站、海外研发中心等,最初是围绕北美和“一带一路”国家,现在在澳大利等37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海外离岸创新中心。
 
  二是围绕科技创新,推出技术经理人,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形成“3+1”模式。经过两年发展,在集成电路上,从设备、材料到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研发等整个产业链都形成了这一模式。
 
  三是在科技金融方面,从2018年开始,和深圳前海合作,共建前海园,把前海的机构资金引了过来,现在入驻机构和企业40多家,对于本地的科创型企业的快速走向资本市场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在自贸试验区下,通过科技和金融的互通放大,比较好的利用了这种模式。目前,深交所、上交所都在这里有上市企业培育基地,科技企业在西安就可以享受到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同样服务。“一带”和“一路”通过资本的方式,有效的进行了协作,成效显著。
 
  专家建言
 
  张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
 
  实践证明,自贸试验区作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新标杆,已经成为高端要素创新资源、先进产业和新兴贸易业态的汇聚区,也成为了所在省市开放发展引领区。
 
  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这就需要自贸试验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更需要自贸试验区主动发挥推进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枢纽作用,全面发力。
 
  一是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需要自贸试验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外贸易和跨境投资是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重点,也是打通我国内外经济循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自贸试验区需要进一步推动贸易监管模式的创新、贸易结构的升级和内外贸易一体化发展,推动离岸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准入准营体系的制度安排,完善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和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及纠纷解决机制。
 
  二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水平开放联动,要聚力打造公平竞争和更具吸引力的市场环境,需要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高质量的引进来有助于提升国内大循环的发展质量。外资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自贸实验区应该着力推动重点领域的开放探索,推动负面清单之外的内外资一致,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方面巩固提升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和吸引力,一方面有助于汇聚全国的高端要素和资源,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和新格局的构建。
 
  三是抢抓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机遇,推动产业变革,适应全球化新的趋势,需要发挥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数字贸易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整合和优化,需要自贸试验区在数字贸易发展上、在分类监管的探索上、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上、在电信服务开放上进一步的加快探索,为拓展数字贸易国际合作新空间和参与数字治理奠定更好地基础。
 
  四是促进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需要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服务业开放、服务贸易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升级转型新的动力,也是国际产业合作竞争新的焦点。所以,建议自贸试验区要加强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一系列开放平台协同联动,切实加大对服务贸易开放和业态创新的探索,做强扩大开放和产业升级新的支点,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五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参与完善国际经贸规则制定,需要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最前沿和制度创新高地,一方面要加大压力测试,对标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同时要进一步探索适应全球化发展新特色的经贸合作、产业合作和大通道建设,探索互利共赢的新路径和新模式,要让自贸试验区在引领共建“一带一路”当中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六是以科学精准监管,建立适应高水平开放的要求,实现发展与安全的有机统一,需要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引领示范作用。越开放越需要重视安全,自贸试验区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来创新监管方式,通过科学监管、精准监管和协同监管,探索构建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范体系,进一步的提升维护安全的能力。
 
  崔卫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如何坚持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入推进高水平的制度开放,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强调制度创新为核心,这个和改革开放以来税收优惠为主的开放明显不一样,带来的获得感有时候不太强烈。为什么自贸试验区强调制度创新为核心,初步分析认为,是我国优势转化的客观需要、深化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符合经贸规则新趋势和服务业开放新特点。制度型开放是新时代对外开放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在任务上,过去强调税收优惠,是标准化政策制度,现在是非标准化,是定制化和多样化。因此,坚持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入推进高水平的制度开放,就要提高政治站位,要上升到一把手工程,充分调动多部门、多层级的积极性,推动多部门、多层级,甚至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形成全部门、全层级、跨区域的改革探索。
 
  第二个方面,从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角度,如何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关键词不是双循环,而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基于此,自贸试验区要打造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至少需要从以下四个点切入,一是着眼于高端要素资源开展自主创新。二是基于构筑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打破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三是区域优化经济布局开展自主创新。四是区域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自主创新。
 
  第三个方面,从开放模式看,自贸试验区是自主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对全球自由贸易园区的重大创举。着眼于未来开放模式方面,海关特殊监管区,自贸试验区都属于世界海关组织定义的自由贸易园区的概念。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有三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海关特殊监管区,现在正在统一整合成综合保税区。第二阶段是2013年整合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这是重大的突破。现在的第三个阶段性特征,就是适应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新型FTC。具体的实现路径就像过去海关特殊监管区向服务转型一样,海关特殊监管区和自贸试验区也必将向数字转型,设立直接体现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新型FTC。数字FTC既可以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设立,也可以自贸试验区设立,也可以单独设立。
 
  朱正威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西安交大“一带一路”自贸研究院首席专家
 
  作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开发区、综保区、自贸试验区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三区叠加优势,也是自贸试验区亟待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所谓的“三区”融合,就是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和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的前提下基础上,我们第三个区域统筹发展,这个区域从我们这个学科的角度,我们把它概括为政策区,或者开发区,要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各类政策开发区这样的“三区”融合。这三区是什么概念?政策区的概念,最初从国外城市规划实践中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用以表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间,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它享有特殊政策的区域,这个是从国外的城市发展,城市治理的领域中阐释出的一个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的开发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我叫“游离于”传统行政区域不同类型、不同侧重点的发展板块,把它称之为政策区或者开发区,这些政策区域甚至是跨行政区域或者行政区域中间内生出来的。政策区开发区核心的目标是发展经济,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它的发展思路是不同的,最初的经开区主要为了促进出口加工制造,高新区目的是推动产业升级转移,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了推动贸易便利化发展,这些政策区都聚焦于产业的功能政策,体现了产业功能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
 
  因此,要通过统筹与融合去实现叠加,通过叠加去产生出裂变性的效应,这是政策区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三区”融合的思路,就是要建立一个空间治理的概念,行政空间、政策空间和开发区空间交织的概念。
 
  对经开区、高新区,怎么能够实现政策的叠加和制度创新?第一个逻辑是基于新发展模式的新发展逻辑,从政策区优惠政策的追求,到政策叠加,再到融合发展新的路径。那么,在经开区、高新区设立自由贸易实验区,就会形成一种集成创新的引领作用。第二个逻辑是基于新的发展格局。在构建新格局的过程中间,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融合发展,乃至于加上各种政策区的融合发展,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和支点。
 
  要做好统筹发展、融合发展,还面临着制度障碍和体制障碍。拿陕西来讲,现在三个片区九个功能区,它属于不同的行政区,陕西7个保税区,它和不同的自贸试验区片区的功能区有联系,它又和不同的政策和开发区有空间上的关联性。怎么通过制度创新去形成它的统筹发展或者融合发展?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找准“三区”融合的突破口。“三区”融合对陕西推进高水平开放和发展非常有意义,因此要针对市场的需求和优惠政策不完全匹配,找准真实问题和具体原因。二是要素流动促“三区”融合。三个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要素构成,怎样把三个区域不同要素搅合在一起驱动“三区”融合,因此一定要找准机遇。三是匹配链接点。自贸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融合发展是重点问题,也需要找到链接点。海关特殊监管区是境内关外,是政策洼地,有特殊的保税和监管政策。自贸试验区是境外关内,是制度创新的高地,要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怎样把制度创新的高地和政策瓦地结合起来,必须要找到链接点,要用新的理念,通过数字化治理的方式解决这些瓶颈。四是融合口岸功能。陕西既有像空港新城保税区,也有西安港务区开放窗口,首先要实现双港联动,在双港联动基础上再扩展,可以采取一些飞地方式、行政委托的方式,提升区域的制度性开发,要把创新的成果和路径延伸到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各个片区,乃至自贸协同创新区。五是进行制度创新。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地理上很离散,在体制上也有它的特点,所以建议省—大西安—功能区三级管理架构,赋予陕西省自贸办制定宏观战略和全方位协调沟通平台的主要功能。六是组建大西安自贸试验区的管理机构。西咸新区西安代管,杨凌很快被西安托管,事实上我们已经形成了大西安的行政框架,应该利用好这个体制转轨、制度转型,建立大西安自贸区统一管理机构。将原有三个片区九个功能区纳入以后重新调整和设置功能区,同时积极推动功能区和各开放区域开发区统筹发展,为下一步融合发展行政区划调整打好基础。
 
  赵  玺  西安交大“一带一路”自贸研究院教授
 
  数字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以数字要素为关键资源,依托互联网络,实现全要素数字化为主的推动力,促进公平和效率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形态下,自贸试验区要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引起足够重视。
 
  数字经济在主要的研究方向上包括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及治理数字化三个方面,产业数字化利用数字经济前沿新技术,产业赋能,提质增效,改变产业生产方式和服务方式。数字产业化是一种新型的数字产业,就是要构建一个数字世界,自贸试验区可以积极思考怎么样能够在数字产业中,或者数字贸易中间发挥作用,探索新型的模式和新型的要素。数字治理是数字经济下政府治理的主体,需要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新型治理模式。在治理的方式上,从原来经验式的治理方式,转变为数字驱动精准的数字化治理方式。治理手段上,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科学决策、态势感知和风险防范。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从理念、模式和举措上去创新。在理念上,需要符合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数字经济发展是关键技术驱动业务模式的变革,进而传导到价格创新的机制上,一开始一定要走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价值化的科学路径。在模式上,从政产学研联合协同创新,打通数字经济的创新链,政府营造数字经济创新的氛围,关键点上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进行数字经济价格模式的探索。在举措上,高校和科研机构层面要围绕创新链上的关键技术进行突破和研发,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引擎和人才培养。
 
  袁  伟  普华永道综合商务咨询服务部合伙人
 
  我们讲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我觉得这三个链应该相辅相成,三位一体,互相融合。价值链越提升,企业在其产业链中才会有更大地相对优势,也会对产业链上下游有更强的控制能力。价值链的提升有助于企业稳定供应链,提升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反过来讲,供应链越稳定,也有助于地方乃至国家的产业吸引力。因此,供应链越稳定,产业链就越强、越完整,反过来也有助于供应链的稳定。
 
  回到陕西自贸试验区,我从第三方的角度,谈一谈我眼中陕西自贸区。
 
  从供应链的角度,陕西自贸区亮点在于:一是陕西自贸区从成立之初就承载着“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而“一带一路”本身就是高水平的开放平台,一个开放的战略,所以陕西怎么样利用好“一带一路”的牌,更好地向世界开放,就成了很大优势和机遇。二是陕西地处西部大开发第一梯队,在经济发展上,应该属于一个发展高地,陕西自贸区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区域产业协作的区位优势,应面向东部,乃至面向世界去承接产业转移。三是区位优势,陕西自贸区所在的区域,位于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虽然是深处内陆,但也有港口,也有自贸港,这样的区位优势有助于在自贸区内的企业,在面对一些国际不定风险因素影响时,更加安全。
 
  从价值链的角度,陕西自贸区的亮点在于:一是秦创原。如何更好地利用好秦创原科创平台赋能陕西企业,甚至以陕西为据点,赋能全国企业,都可以好好做些文章。用陕西的科技创新能力,让企业不断地攀升在价值链上的定位。二是科教优势。陕西自贸区内有着非常丰富的科教资源,如何让这些学术资源、科研资源和产业资源深度的融合和化学反应,帮助企业产生价值链上升的动能,也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从产业链的角度,陕西自贸区在产业链布局上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向兄弟自贸区进行学习和联动,比如四川、天津的融资租赁产业,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浙江的油气产业等,联动发展聚焦产业和优势产业,并能围绕这些产业打造出一个全产业链开放的环境和配套政策,也可以进行深入思考。

  (记者 张永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