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我们这样生活

2022-07-22 15:12:01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倘若每一代人都有故事要讲述,疫情一定是这个时代绕不开的宏大叙事。生活细微处,困难层出不穷,我们的情绪被无限放大,从焦虑到平静,从倦怠到勇气……在经历多轮病毒变异后,人们一边抗疫,一边努力让生活重回正轨。疫情之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可能要在回望中才能发现,但当下,我们能做的,只是记录。
 
  疫情年·结婚
 
  刘清(化名)不希望在冬天举行婚礼,5月份是经过“多方讨论”后最终确定下的婚礼时间。在这之前,父母们一致认为应该在正月里结婚,刘清坚持在5月办婚礼,是因为在冬天穿婚纱的话,“意境”会大打折扣。
 
  没在正月里办婚礼,刘清感到庆幸,彼时正是西安疫情肆虐的时候,从2021年12月22日到2022年1月24日,1300万人口的西安市被按下暂停键,“封城”时间长达一月有余,这期间,刘清和男友徐山(化名)被分别封在了西安的家中。
 
  被封在家里的日子,刘清感到焦虑,婚礼需要准备许多东西,快递无法送达,婚纱照也得延后,在疫情面前,大操大办是不被允许的。对于多数人来讲,婚礼仪式是神圣与感人的。刘清也不例外,她不希望自己人生唯一的一次婚礼被疫情打乱。
 
  刘清的多数亲戚都住在咸阳泾阳县,虽然离男友徐山商洛市山阳县的家不算远,但的确跨市了。如果没有疫情,他们完全可以在婚礼当天实现从咸阳市泾阳县到商洛市山阳县之间的跨越。
 
  为了把两边都照顾到,婚礼前半个月,刘清在泾阳县办了出阁宴,出席的全是刘清和父母的亲友,不到30人,刘清特意穿上了珍藏已久的红裙,没有节目,没有誓词,简单的吃饭、敬酒、合影,就算完成了仪式。
 
  接下来,是到徐山家里办婚礼。包括刘清的外甥一家在内,“核验48小时核酸、非必要不出市、学生不得出市”的政策“劝退”了许多亲戚。无奈之余,5月1日,刘清和父母轻装上阵。一个行李箱,装完了刘清婚礼上需要用的所有东西。
 
  新郎徐山的家乡在商洛市山阳县一个不大的村子里,村里有不成文的规定,任意一家“过事”,村里的每一家都会派一到两名“代表”参与帮忙,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也会在这几天赶回来,被“主家”宴请三天,是村里特有的热闹方式。
 
  婚礼当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在山阳县河滨路的一个酒店房间里,化妆师背对着门口,身体微曲,身后是身着红色睡袍,化了一半妆容的刘清。刘清的母亲拘谨地坐在床沿,手不时摆弄着手提包的金属扣。挎着单反的摄影师站在化妆师旁,弯腰寻找最好的角度,等待捕捉刘清略有倦怠的笑容。
 
  上午9点,新郎带领车队准时到达酒店门口。与以往婚礼的热闹场面不同,来山阳参加刘清婚礼的亲友并不多,“叫门”“找鞋”等环节被一一取消,新郎拿着手捧花单膝跪地,深情款款地讲述了他们彼此从相识到相知的情感经历,这是刘清未曾想到的,在她眼里,徐山十分腼腆,能这样“告白”,一定是为数不多的亲友给了他“勇气”。
 
  通往新郎家的路并不崎岖漫长,山路蜿蜒,青山白云忽近忽远,刘清和徐山相拥而坐,路边的樱桃已经熟透,车队在路边依次停靠下来,时间还早,品尝野樱桃恰到好处。
 
  中午12点,婚礼仪式上,徐山深情献歌,背后的荧幕上,刘清和徐山一路走来的经历被做成幻灯片滚动播放着,刘清“屈指可数”的家属们和徐山的“乡党们”在台下相聚,像曾经的每一个婚礼一样,推杯换盏,载歌载舞,但这一次,比平时更为尽兴,仿佛这久违的热闹与轻松会稍纵即逝。
 
  疫情年·就业
 
  失落感是从求职的这三个月开始慢慢累积起来的,尽管王志超(化名)的整个大学生涯有一大半被疫情“笼罩”着:线上答辩、视频面试、居家实习、“云”毕业典礼、“云”毕业照……“大学四年,疫情三年”“被疫情偷走的这三年”等调侃语刷爆了各大社交媒体,但对王志超这届毕业生来说,2022年的毕业季注定不仅仅是少了“仪式感”那么简单。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高校毕业生CIER指数(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为0.71,降至2020年以来最低点,明显低于全国1.56的水平。报告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求职申请人数增幅明显大于招聘需求人数增幅。截至4月中旬,仅有46.7%求职毕业生获得录用通知,低于2021年的62.8%,15.4%的签约比例也低于去年的18.3%。不够景气的就业市场背后,是1076万这一“再创新高”的毕业生数量。
 
  2022年5月,春招已经进入尾声。对应届生王志超来说,这是一个“颗粒无收”的春天。虽然已经有所准备,但他从没想象过就业会如此艰难。曾多次获国家奖学金,有较长期的实习经历,在求职之前,王志超拿着简历询问做过HR的朋友是否需要修改,得到的反馈是,“简历非常优秀,几乎没有短板和需要修改的地方。”
 
  王志超数了数自己投递出的简历,已经超过了100份,在51个回复中只有6份面试邀请,而剩下的,大多是“已读未回”。
 
  面对越来越多“石沉大海”的简历,很多毕业生并不都像王志超那样执着,综合考量自身发展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后,王志超的同学鑫岩(化名)最终选择放弃继续投递简历,转而开始准备考研。即便考研的最终目的还是工作,但在她看来,作为“敲门砖”,研究生学历会更有优势。
 
  事实上,不止是鑫岩,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都将考研作为首选。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而2015年至2022年期间,7年间平均涨幅为15.8%。
 
  回忆几个月来的求职经历,王志超认为最令人心酸的不是无人回复的简历,而是“煮熟的鸭子也会飞”,此前,经过层层面试,他曾收到一家公司的offer,然而没几天,HR就通知王志超道:“很遗憾地在此联系您,近月受疫情影响,公司许多销售、交付任务无法正常开展,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生存环境日益险峻,在一系列裁员、降薪调整后,公司暂时仍无法负担新员工入职,因此不再有能力为您提供工作机会。”
 
  努力寻找工作依然是王志超每天最为重要的事情,尽管就业市场并不那么“景气”,未来他不排除自己会选择视频up主、电商博主、菜品体验官等新兴职业,因为眼前,“活下去”才最为重要。
 
  王志超的学校为今年的毕业生安排了“云”毕业照,对他而言,这张特殊毕业照的意义甚至远远超越了之前的传统毕业照。在王志超看来,这种看似“妥协”的方式,是为“弥补遗憾”所作的最大努力。
 
  疫情年·回家
 
  2021年国庆节因为工作没回家成了杨乐最大的遗憾,他时常为此懊恼,算起来,到今年端午节,定居成都的杨乐已经有一年没有回过西安父母的家了。
 
  西成高铁的开通,曾一度“缩短”了杨乐的回家之路,他为此欢呼雀跃了很久,但疫情再次把这段距离无限“拉长”。
 
  杨乐的父母从未催促过他买票回家,在他们看来,工作是第一位的,儿子不回来一定有他的原因。2022年春节将至,西安刚刚从一波严峻的疫情形势中“缓过劲儿来”,一大早,杨乐的父母去早市一番“大采购”,冰箱里很快满满当当。也许是因为春节,也许是对儿子归家的期待,但对平时省吃俭用的父母来说,大采购并不常见。
 
  中午时分,杨乐打来视频,告知父母自己不能回家,女儿学校发了“不得出省”的通知,父母在电话那头连声说着不要紧,即便只是一瞬间,杨乐分明看到有失落情绪从父母眼中掠过。
 
  冬去春来,4月下旬,西安市民的通信行程卡还有“带星(带*表示当前该城市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地区)”标识。杨乐在成都的家中“摩拳擦掌”,归心似箭,倘若不出意外,“五一”他就能顺利回家。4月29日,成都市新增一例本土确诊病例,杨乐的回家计划再次被搁置下来。
 
  如今,看着父母的微信运动步数,杨乐会猜测着他们每天的生活状态——早上6点起床,中午12点吃午饭,晚上7点下楼遛弯……
 
  杨乐知道,尽管有微信,父母也还是不会使用电子支付。偶尔让住在同小区的朋友给父母带去现金,上网订购日用品,是杨乐关心父母的方式。像无数中国家庭一般,他们习惯了彼此之间报喜不报忧。
 
  疫情之下,那些被搁置的回家计划,总会因为节假日的临近在杨乐心中重新燃起。作为异乡人,假期的第一选择从来都不是旅行,而是回家。
 
  端午节前一天,杨乐终于坐上了久违的“西成高铁”,从南向北,一路上步移形换,穿越秦岭时,隧道长长短短,杨乐的瞳孔忽明忽暗,他贪婪地望向窗外,心里想着,当“耳鸣声”不再时,家的脚步,就近了。(文/记者  王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