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经济转型的绿色画卷

2021-04-14 16:00:05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翻看陕西地图,关中、陕北、陕南边界明确、泾渭分明。由北向南,绿色版图由浅入深(浅绿-绿色-深绿),宛如一幅风光旖旎的绿色画卷。自然地理的神奇造化使三大区域形成了三个经济板块,因地理环境不同,资源禀赋各异,经济基础有别,三地转型发展各有特色。生态变绿的同时,三大区域经济转型、协调发展的绿色画卷,也徐徐展开。
  
  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绿色转型
  
  榆林和延安都是能源资源大市,“一煤独大”“一油独大”曾经让两市“笑傲江湖”。但是,2011年以来,煤炭价格遭遇“腰斩”式连续下跌,榆林经济顿时受挫;2014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的断崖式下跌,延安“靠油吃油”的好日子也戛然而止。国际能源价格的巨大波动,使两市经济一度低迷不振,饱尝经济结构单一之痛。
  
  如何加快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用现有的资源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延、榆两市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陕北以建设国家级的绿色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方向,大力推进能源革命。
  
  延安市加快实施《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洛川轻烃裂解、大唐热电联产等一批助推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能源化工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跨越,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深耕陕北的延长石油,于2015年明确了一条全新发展战略:构建以能源化工实体产业为主体、以科技产业化和产融结合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架构。横向向“油气煤化电”多产业耦合发展,纵向向下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工产业。
  
  在陕北,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也将成为传统能源产业的有力补充。特别是光伏,由于地处海拔800~1100米且光照充足,榆林、延安都具备发展光伏的有利条件。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清洁能源占比提高到30%左右。
  
  在2018年的榆林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上,就明确提出了“一条主线、两条底线、三个着力、六条产业链、三大目标”的“12363”煤化工产业高端化战略,力求实现从原料向材料转化、从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拓展、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
  
  甲醇、聚氯乙烯、醋酸、烯烃、乙二醇……这些能源化工产品名称的背后,是陕北实现全产业链突破,发展高端能化产业、改造升级传统资源型产业,全面布局和培育高新产业的“硬核”力量。
  
  榆林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对落后产能实行了升级、改造、淘汰:北元化工累计投入4.5亿元,对环保设施及节能减排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其研发实验中心建设引领着行业绿色发展;神木天元化工在生产过程中将伴生的煤焦油全部实现回收利用,尾气变成了发电动力,公司也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正如榆林市长李春临所说,“初级能源主宰榆林命运的历史正在被改写!”
  
  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同样为榆林经济绿色转型注入了源源动力。国家级军民融合无人机产业聚集综合示范区项目开工,亚洲最大的陆运式集装箱物流园区建成,绥德网络货运服务车辆超过45万辆实现营收54.6亿元,榆林首个5G网络联创示范区建成……
  
  榆林正秉持“从‘一煤独大’到多元发展”思路,以打造千亿级镁铝产业集群、千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抓手,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关中,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协同发展
  
  “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区,既是历史上的富饶之地,也是陕西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支撑。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迈向特色化高端化发展。在关中板块,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医药产业优势品种不断涌现,单晶硅产品产量达到全球第一。
  
  2020年,西安GDP破万亿,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取得不俗成绩,“西安制造”迎来了高光时刻。
  
  光伏产业被誉为绿色清洁产业,布局陕北的光伏产业改变了陕北能源结构,而生产光伏设备,则调整了西安的制造业结构,广泛应用的单晶硅片是典型的新材料。10年间,一片太阳能电池使用的硅片价格变化能有多大?记者走进位于西安市北郊的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寻找答案。
  
  “10年以前,这一片单晶硅片100多块钱,现在只要两块多钱。经过八道工序制成太阳能电池,价格也就六块多钱。”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介绍说,“我们一直重视加大研发投入,让光伏设备走在市场前沿”
  
  作为西安市新能源龙头企业,隆基股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制造企业,2017年单晶硅片产量居全球第一位,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曾达到40%左右。隆基提出以“清洁能源生产清洁能源”,探索实践绿色制造。在企业的发展蓝图上,未来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生产光伏设备和氢能设备已经纳入日程,这将为“西安制造”蓄积绿色新能量。
  
  在新材料新能源上发力是西安市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近年来,西安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一直不减。特别是2019年,西安市提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到2025年建成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以来,西安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步伐,更稳健,更快捷了。
  
  说起绿色转型发展,铜川市的变化是最明显的。
  
  自1958年建市以来,铜川便是一座以煤炭、水泥和电解铝这“一黑二白”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一度曾被人们戏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水泥产业使铜川一直陷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困境中。如今,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新密钥”——建设惠塬绿色建材项目。
  
  在惠塬绿色建材项目建设现场,尧柏、冀东两家大型水泥企业引进的两条国际领先的二代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正在紧张建设中。
  
  其中典型的有“退城入园”万吨生产线,是把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耀县水泥厂旧址的4条水泥生产线,迁建到离城15公里矿山脚下的工业园区,投资20亿元在惠塬工业园建设一条日产1万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将于今年6月投产。
  
  尧柏水泥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第二代万吨水泥生产线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节约化三个特点,实现了超低排放和超低能耗。该生产线能耗利用率将比传统生产线提高15%,劳动生产率将提高2倍。”
  
  惠塬绿色建材项目建成后,水泥产量将从1300万吨提升到1800万吨,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此外,利用“退城入园”置换出的3000亩土地,将投资150亿元,建设以文旅、康养、研学等为核心的药王大健康产业园。
  
  这正符合了铜川市“十四五”规划中“探索实践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定位。
  
  铜川依托传统优势资源,用煤矸石发电,用电炼铝,对铝进行深加工。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2010年就因此而建,其最大亮点就是以铝及其深加工为主导产业,以循环经济为主线,园区所有项目都围绕在这条主线上,相互之间互为关联。
  
  在铜川市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里,看到一件件银色的轮毂从陕西达美轮毂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出生”时,就同样看到了“煤-电-铝”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
  
  “达美轮”董事长王兵说,“这是苏陕合作中单体固定资产投资最大的标志性项目,2018年8月公司总投资10亿余元,主要从事汽车铝合金轮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达美轮”不仅填补了陕西省轻量化铝轮毂制造的空白,也是“陕西制造、铜川配套”的标杆企业。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是铜川依托优势产业“强链补链”的主场地,重点打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铝精深加工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目前达美轮毂、特必克摩擦片、文达汽车配件等30个项目已落地建设,玲珑轮胎、量泰紧固件等21个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260亿元,完成投资98亿元。
  
  “采煤-发电-电解铝-铝深加工”这条产业链在铜川的进一步延伸,使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陕西制造、铜川配套”的战略规划,实现了循环经济式的绿色转型。
  
  陕南,循环经济谋划国家战略定位
  
  “十三五”以来,陕南基本形成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园区化承载的发展路径,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高新区1个、经开区1个,省级高新区4个、经开区2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55个,各类园区成为绿色循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从产业基础上看,陕南富硒茶、林果业、养殖业、有机食品等区域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以森弗生物、汉王药业等为代表的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以郑远元足疗为代表的康养服务业发端于陕南正在走向全国,完全能够以生态康养为聚合点形成“大康养”绿色产业体系。
  
  安康市10个县区有9个县被列入了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在这里并不现实。安康素有“天然中药库”的美誉,发展中药种植、生物医药、康养旅游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汉中也是全省中药材传统主产地之一,全市种植面积超过170万亩,年产中药材25万吨,药材品种和产量名列陕西第一。
  
  如何让陕南绿色优质的中药材实现就地加工,延长产业链,真正成为强市富民的支柱产业?
  
  这些年,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做起了绞股蓝的大文章。绞股蓝原料药的研发,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绞股蓝药品标准的提升……立足优势资源,做强优势特色,这是正大瞄准大健康市场、延伸产业链的重要布局。
  
  2018年,城固县将陕西天谷药业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中药材加工及物流体系建设项目“收入囊中”。这不仅为汉中中药材产业链布下重要一子,也实实在在为城固当地元胡产业高质量发展破局。
  
  目前,汉中已形成8个中药材集散地,中药加工企业达34个,中药材产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以绿色循环、生态宜居为整体发展理念,汉中强力推进学研、医养、旅居、兴业“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建设,让汉中医药、医养产业获得发展优势。
  
  “陕南要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推动陕南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在去年11月22日召开的全省重点项目观摩活动陕南片区座谈会上,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强调,“要深刻认识陕南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殊重要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好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好秦岭及巴山,推进汉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切实履行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责任。要更加注重创新引领,更好对接创新资源,积极融入关中特别是西安的创新发展,加强与西部科技创新港合作,推进孵化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和绿色循环产业紧密结合。”
  
  这和陕南发展循环经济的绿色转型定位,一脉相传。
  
  纵观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版图:关中,以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协同创新发展;陕北,以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转型持续发展;陕南,在产业绿色循环发展上也在谋划更加鲜明的国家级战略定位。三大板块绿色转型步伐稳健,已形成了明确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文/本刊记者 张义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