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一月

2020-07-28 16:24:36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陕西
 
  夏粮再获丰收 小麦总产增长8.5%
 
  今年陕西以小麦为代表的夏粮再获丰收,根据最新农情调度分析统计,今年陕西全省夏粮种植面积为1655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446.29万亩。陕西小麦平均亩产为573.46斤,总产414.69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8.74%、8.5%,小麦单产创近年新高。据了解,近年来,陕西以西农822、西农3517、中麦895等为代表的优质、高产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产量逐年提高,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初显。只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陕西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将成定势。
 
  甘肃
 
  多措并举促特色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甘肃省不断推出便利优惠措施,帮助农产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在外贸进出口总值下降的情况下,特色农产品出口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2.5%。其中,蔬菜、果蔬汁出口均实现大幅增长,分别较同期增长15.2%、440%。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外贸进出口面临的困难加大。兰州海关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便利优惠措施,包括持续优化通关流程、“一对一”帮扶企业复工复产、拓展国际多元化市场等,支持特色农产品出口。目前,兰州海关已帮助省内8家包装厂、11家果园分别获得向澳大利亚、墨西哥出口的资质。
 
  宁夏
 
  力争今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
 
  宁夏今年将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通过加大支持和补贴力度、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程等务实措施,力争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悉,宁夏将组织开展专利导航和专利运营企业试点培育,推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质押融资,引导企业运用地理标志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知识产权加快运用。宁夏还将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制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切实维护企业知识产权。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宁夏全区有效发明专利为320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65件。
 
  青海
 
  民航机场实现5G全覆盖
 
  近日,青海机场全域5G商用启动仪式在西宁机场T2航站楼举行。这标志着青海民航和青海机场公司成为青海省首个5G网络全覆盖的行业和单位,青海机场群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5G网络全覆盖的省级机场群。青海省内各支线机场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运行管理难度大。青海机场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青海省内全部7个机场的5G基站建设。据了解,通过运用5G新技术,可在各支线机场内实现远程塔台调度、远程环境数据采集、远程应急保障、远程通导管理等,并助力青海机场由传统交通行业向智慧交通枢纽转变。
 
  新疆
 
  将打造棉花等“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
 
  新疆将推进“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建设,计划到2025年,小麦、玉米、棉花、特色农作物制种基地总面积达419.68万亩。其中“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涉及12个地州(市)70个县(市、区)的1292个村,目前已完成细化到村的区域布局。通过创新研究高质量的优良品种,项目有望增强新疆种子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小麦、玉米、棉花、特色作物的良种供给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近年来,新疆以龙头种业企业的壮大带动产业链发展延伸。目前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作物制种面积在350万亩左右,年制种量100万吨左右,其中疆内年销售种子约30万吨。
 
  重庆
 
  计划到2022年累计投入近4000亿元布局“新基建”
 
  重庆市近日发布的《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显示,到2022年重庆将累计投入3983亿元,滚动实施和储备375个新基建重大项目。届时,重庆将基本建成全国领先的新一代信息基础支持体系。据悉,重庆拟以2020—2022年为周期,滚动实施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及储备,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具体来看,到2022年重庆5G网络重点区域覆盖率将达80%以上;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方面,重庆将建设国内领先的西部计算中心;转型促进基础设施方面,到2022年重庆将培育20家以上综合性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人工智能服务平台,200家以上面向产业特定环节和领域的专业支撑平台。
 
  四川
 
  大数据支撑国土空间规划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与位置大数据应用试点近日正式启动。四川将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手段,辅助国土空间规划各个环节的工作,打破传统的数据孤岛,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这项试点用大数据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并且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赋予人工智能,辅助国土空间规划各个环节的工作,争取成为全国的一个创新标杆。据介绍,这项试点,将通过对人口位置数据进行分析,深入研究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预判国土空间及城市发展中的各类情况,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同时,围绕自然资源领域的生态红线、用途管制、开发利用等,提供准确、实时数据。
 
  贵州
 
  预计到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将突破1万亿元
 
  根据《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贵州提出大数据、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等十大工程重点任务,加快传统服务行业改造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延伸,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方案预计,到2022年,贵州省服务业增加值将突破1万亿元,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将超过78%。其中,旅游业增加值将达到2100亿元左右,大数据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现代商贸业增加值达到2050亿元。为实现预期目标,贵州将优化政务环境,健全服务业重大风险防控机制,统筹推进对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
 
  云南
 
  世界首座堰塞坝综合水利枢纽投产发电
 
  经过近6年的拼搏奋战,由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水电基础局、水电十四局等参建的世界首座堰塞坝综合水利枢纽工程——云南昭通鲁甸红石岩堰塞坝综合水利工程首台机组日前正式投产发电。该项目总库容1.85亿立方米,供水8.08万人,灌溉6.62万亩,装机20.1万千瓦,年发电达8亿度。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威胁下游沿江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科研人员采取开挖泄流槽等应急抢险技术,完成红石岩堰塞湖应急抢险处置。此后,为实现变废为宝,多方科研力量先后攻克了7大难题,将红石岩堰塞湖改造成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并于2019年12月顺利下闸蓄水。
 
  西藏
 
  打造云计算数据中心
 
  西藏云计算数据中心座落于拉萨市柳梧国家级高新区的核心区,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的数据中心,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建设模式,目前已完成一期一阶段项目建设,并开始投入试运营。项目定位于建设“国际一流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等级符合国标GB50174-2008中的A级、B级标准,且不低于国际Uptime Tier Classification的T3级标准。整个项目占地面积64.5万平方米,总投资118亿元,预计在五至六年后全部完成。据介绍,西藏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分为三期,由西藏宁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建设内容包括40万平方米的新一代数据中心。三期项目将分别投资28亿元、30亿元、6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大约7万个机柜,年营收预计达100亿元。
 
  内蒙古
 
  启动首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
 
  近期内蒙古首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启动,将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牧业绿色发展模式,为内蒙古农牧业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撑。内蒙古将充分发挥专家团队技术支撑优势,将首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建成集长期观测、科学研究、农牧业服务、试验示范和决策支撑于一体的绿色发展观测试验平台。据了解,内蒙古将利用这个观测试验站开展绿色技术应用试验,总结形成小麦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及麦后复种多元栽培技术、奶牛粮经饲种养结合和农牧循环技术、盐碱地改良综合配套技术等3套模式,并加大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
 
  广西
 
  超69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实现脱贫
 
  截至今年5月底,广西已累计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资金逾410亿元,71万搬出大山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有69.12万人实现脱贫,脱贫率97%以上。在集“老、少、边、山、库”于一体的广西,许多贫困人口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石漠化山区等地,易地扶贫搬迁是摆脱贫困的重要方式。据悉,广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总规模71万人,排在全国前列。目前,广西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管理工作,完善安置点配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解决好搬迁群众的产业和就业问题,跑好“最后一公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