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西部

2020-06-24 16:05:25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走近子午岭
 
  子午岭没有峨眉的秀丽,没有泰山的雄伟,没有华山的险峻,她相貌平平却“腹有诗书气自华”。子午岭,唐代以前称“桥山”,包括横岭、斜岭、老爷岭以及青龙山等山脉,地跨陕西、甘肃两省,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
 
  古人称北为“子”,南为“午”,因子午岭山势呈南北走向,顾名思义:“子午岭”。子午岭与秦岭呈丁字状矗立于三秦大地,共同守护着美丽富饶的八百里秦川和深厚质朴的陇南。
 
  子午岭是一座文化山。一次出差深入到子午岭腹地,地方林业部门的同志给我津津乐道地介绍了子午岭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及脚下这条古代神秘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直道是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线路,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诏令大将蒙恬修筑一条贯通南北的直道,耗时两年半而成。直道从咸阳出发,北进鄂尔多斯草原,经昭君墓渡过黄河,到达包头市秦九原郡治所,全长1500多里。
 
  神秘的子午岭,似乎每一个地名都关联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比如“哭泉村”和“落雁坡”。相传孟姜女哭倒长城后返程路过子午岭时又饥又渴,不觉悲从中来,落下的眼泪瞬间化成一眼泉水,哭泉村因此而得名。西汉时期,王昭君受命成婚、远嫁邻邦途经子午岭,南飞的大雁因凝望她的美丽容颜而忘记舞动翅膀,于是坠落子午岭形成“落雁坡”。
 
  听着他们的介绍,我宁愿相信这一切全是真的,相信那车辚辚马潇潇、狼烟四起的战乱年代,大秦帝国的百万雄狮通过秦直道长驱直入、威震四海,相信每一个传奇的历史故事,永远回流于子午岭的青山碧水之间。当然,子午岭更是蕴育、涵养“黄帝”文化的厚土和中华民族的圣地,让世人敬仰和崇拜。
 
  子午岭是一座佛教山。佛教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给子午岭烙下了丝丝缕缕的佛教文化印记。佛像、石窟、佛塔遍布子午岭,最著名的当属张家沟门石窟、保全寺石窟、莲花寺石窟以及千佛砭石窟。这些佛塔、石窟也是古代无助的底层劳苦大众心灵的寄托和归宿。佛教文化也随着秦直道向北辐射。据《统万城遗址调查》中记载,遗址出土有铜印、铜镜、瓦当、铜佛像等,多为赫连夏以后遗物,说明秦直道在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南北辉映的重要作用。
 
  子午岭是一座革命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陕甘边区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六军和陕甘边游击队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子午岭为中国革命谱写了光辉的历史诗篇。如今,照金革命历史纪念馆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之一,全国各地的人们源源不断地来到照金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前辈的遗志,弘扬红色文化,展望美好未来。
 
  子午岭是一座生态山。子午岭是陕西、甘肃两省重要的物种资源库,林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属于天然次森林区,各种植物多达1000余种,各种野生动物多达150余种,有昆虫500余种。主要动物有金钱豹、白鹳、黒鹳、豺、苍鹰等,树种以栎类、杨树、白桦为主,全境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宛如一条绿飘带萦绕在三秦大地与陇南山水之间。
 
  如今,子午岭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及佛教文化期待着人们不断挖掘、传承和发扬,期待着用你的聪慧来品读子午岭的根与魂。
 
  走近祁连山
 
  常常回味于泰山之美,黄山之秀,陶醉于南国之小桥流水,烟柳人家,可走近祁连山才惊叹于他的别致和与众不同,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以前对祁连山知之甚少,只能从“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诗句中找寻模糊的影子。
 
  山腰间雪花纷飞,落日的余晖从云缝间洒下万道金光,飞舞的雪花犹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演绎着大自然的华彩乐章,“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不知从何处蓦然出现一群藏野驴朝着雪线方向飞驰而去,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白白的羊群和成群结队的野牦牛好像无关风雨也无关晴,懒懒的散落在草原上。牧民的毡房中早已升起袅袅炊烟,飘溢出沁人心脾奶茶的清香。
 
  雨雪渐渐大了起来,天地交织在一起,模糊了视线模糊了脚下的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独自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寂静中享受聆听品味,突然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美妙感觉。
 
  祁连山像一条玉龙横亘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阻滞了巴丹吉林沙漠南迁的步伐,像一个楔子镶嵌在柴达木荒漠和内蒙古沙漠之间,把两大沙漠永远塑形定格在那里。发源于祁连山的条条河流把下游涂抹的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祁连山也成为鸟的天堂、鱼的故乡、花的海洋。
 
  祁连山以他的博大呵护润泽着河西走廊广漠富庶的土地和勤劳善良的人民,孕育了哈撒克族、蒙古族、藏族等风俗各异、丰富多彩而又互通互融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祁连山也被尊称为“神山”“圣山”。人们对“神湖”“神泉”“神山”的图腾敬畏顶礼膜拜已融入到血脉中。五月骑马不过河,对着神山不撒尿,进山不带火,神山不砍树已内化为人们的行动自觉和行为自觉,形成朴素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和尊敬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祁连山的美在于厚重。皑皑白雪,袅袅炊烟,还有倏忽消失在大自然的精灵藏羚羊,把绵延不绝的祁连山装点的更加静谧神奇。犹如绿飘带的河西走廊把历史拉的更加悠长,似乎能聆听到古丝绸之路上的阵阵驼铃声。祁连山不仅有野驴、野牛、雪豹,高山雪莲、蚕缀、雪山草“岁寒三友”等珍奇动植物资源,还有雪山、冰川,是悬挂的固体水库,是古匈奴人赖以繁衍生息的“天山”“万宝山”。汉武帝时,战神霍去病以八百骁骑大败匈奴于祁连,从此“漠南无王室”,匈奴哀号“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汉武帝在此设四郡,中原王朝才有效控制新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祁连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他的精美绝伦的自然风光需要不断的品鉴挖掘、研究探索、传承发扬。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每泛起的一朵浪花都打上大美祁连的印记。千百年来,祁连山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固守着这方热土。
 
  走近贺兰山
 
  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使用了贺兰山纯蓝色墨水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山外有山,故乡的大山之外还有一座叫做贺兰山的山脉,只是想像不出它长什么模样,会不会像故乡的大山一样每条褶皱里都镌刻着贫穷和苦难,会不会像村口的大东山一样因为太阳每天从山顶冉冉升起而得名。如果是那样,那么贺兰山一定是蓝色的,是纯蓝色墨水的颜色、是蔚蓝色大海的颜色、是广漠天空的颜色,它一定矗立在遥远的天际,巍峨壮观、高与天齐,抑或悬浮于波涛汹涌的蔚蓝色大海之上的一座风光无限、湛蓝澄碧的美丽山脉。
 
  后来,从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诗句中,我再一次把想象中的这座美丽山脉与一位壮志满怀的民族英雄及一首冠绝古今的优美古诗联系在了一起,神思一次次去触摸这座或近或远、甚至感觉虚无缥缈的神秘山脉。
 
  然而品读一座山,亲近一座山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需要耐心和情怀,更需要走进它的灵魂深处。终于有一天机缘巧合,我离开了黄土高坡、离开了故乡的大山,踏上了美丽富饶的宁夏去真切感知这座梦幻中的山脉。
 
  当车子来到缓缓流淌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边时,遥远的地平线上隐隐约约闪现出贺兰山的身影,富庶的宁夏平原在黄河的润泽下静静地躺在贺兰山舒缓的臂弯里,滚滚麦浪、幽幽稻花香,千湖之城的美景尽现眼底。
 
  随着车子的行进,贺兰山的容颜已清晰可见,但似乎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整个山体经受风雨的侵蚀和岁月的洗礼,沟壑纵横、青筋爆出,像一个满脸皱纹、半裸着身体在田间劳作的大叔,这与我儿时梦想中蔚蓝色的贺兰山形成极大的反差,心里不免滋生了几分失落。
 
  当然失落的情绪没有维持多久,我欣喜地发现一棵棵小树、小灌木顽强地生长在悬崖峭壁的石头间隙披风饮露,摇曳出生命该有的颜色。山内峰峦叠嶂、崖谷险峻,背阴坡苍松翠柏、暗香浮动,一只只岩羊奔跑跳跃在斧锯刀削的悬崖峭壁上,给看似沉寂的贺兰山带来了生命的律动。听同行的同志介绍,随着贺兰山保护力度的加大,岩羊种群数量在不断扩大,成为贺兰山一个个舞动的精灵,更是贺兰山对外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
 
  贺兰山不仅有马鹿、盘羊、金钱豹、青羊、蓝马鸡等丰富的动物资源,而且有青海云杉、山杨、白桦、油松等植物资源。贺兰山也是我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它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以巨人般的风姿雄居北方,一边瞭望着辽阔的河套平原,一边俯视着富庶的宁夏平原。贺兰山被誉为宁夏的“父亲山”,它与“母亲河”黄河一道呵护、养育、泽润着勤劳善良的宁夏人民,联袂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塞上江南。
 
  曾经在虚拟的空间里无数次拿故乡的大山与贺兰山进行比对,而今回到故乡看到每一座大山由黄变绿易了容颜,再次遥望贺兰山,欣喜地发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每一座山原来都有自己的品质和内涵,只是有的不善于倾诉,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默默地渐次成为故乡的一道靓丽风景。
 
  走近可可西里
 
  从格尔木到可可西里必须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昆仑山口。虽说是盛夏,很多人还是谈山色变,一早就忙忙碌碌准备着厚一点的衣服和抗高原反应的“红景天”。我想这里的气候大概没有传言中的那么玄乎吧,这次能有幸从黄土高原来到青藏高原,何不在魏巍昆仑山口、美丽的可可西里去挑战一下自己。
 
  车子在山腰间缓缓地爬行,思绪却游走在一首首豪迈激昂的诗词中。记得上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毛主席诗词,从《贺新郎·别友》那“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隔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以及“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优美诗词中,去想象昆仑山一定是世界上最雄伟、最神秘、最豪迈的山脉。
 
  然而高原无限的风光拉回了我的思绪,遥看牧民毡房升起的炊烟慢慢地与远方的白云融为一体,萦绕在昆仑山间,给巍峨寂寥的昆仑山带去了人间的烟火味。一个个横在山脚的小村落渐渐地被甩在了身后。远方不时浮现星星点点的藏牦牛和若隐若现的雪山冰川,几只藏原羚结伴奔向白云深处。偶尔有朝觐的藏民三步一叩首朝着心中的圣地前行,这一切使得昆仑山愈加显得神秘莫测。风是那样的劲道有力,似乎每一缕都带着江湖的味道。每一朵花、每一棵树和每一条河流在昆仑山的冷风中执手相看这个多彩的夏季。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昆仑山口,没等车子停稳,大伙就迫不及待下车。然而当“刺破青天锷未残”的魏巍昆仑山出现在眼前时,大伙反而有点措手不及,凛冽的寒风漫卷着经蟠上下飞翻,破译着昆仑山千年不变的秘密。
 
  寒风呼啸而过,瞬间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我以满腔的热情去亲近昆仑山,昆仑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接纳了我,让我站在昆仑之巅、站在大自然的心门之上既领略它的无穷魅力,更读懂它的巨大威力。
 
  我暗自想,在大自然面前人类还是非常地渺小,我们可以高估自己但不可低估大自然,我们可以挑战大自然但不可挑逗大自然。尽兴之余,大伙相互调侃,如果谁以后有勇气就“腰悬一壶酒,徒步上昆仑”,到那时一定会“徒留肝胆两昆仑”。桀骜不驯的山风迫使大伙争先恐后挤上车,向着充满诗意和远方的可可西里进发。
 
  车子很快驶入美丽的可可西里草原,整个草原在昆仑山的庇佑下显得那么静谧安详。雄鹰在天空展翅翱翔,这是大自然的守护神,更是藏民心中永远的神灵。远方绵延相随的雪山清晰可见,倒映在一望无际的湛蓝色的湖光中。“湖光山色两相和,水面初平镜未磨”,可可西里湖水的颜色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深水区呈现浓浓的宝石蓝,稍浅的地方呈现出幽幽的萤光蓝,靠近草原的地方,则呈现出淡淡的琥珀色。
 
  湖泊由远及近、色差分明,随着草原的高低起伏,大小湖泊错落有致,似大自然的丹青妙手不加人为雕饰、不加肆意渲染,美的迷人、美的无可挑剔。我曾去过风景如画的九寨沟,感觉那里的景色小巧了一些;去过碧波荡漾的太湖,感觉那里的湖水柔媚了一些;去过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感觉那里的风光青涩了一些。唯有可可西里静若处子,恬淡、自然、孤冷而不媚俗,我想大声呼喊,唯恐惊扰了这份宁静、质朴与空灵。
 
  雪山的来风带着冰雪的清凉,吹皱了如镜的湖面,一圈圈深浅不一、色彩各异的波纹向草原深处扩散开去。草原上不时跑过一群藏野驴,三五成群的藏羚羊悠闲地撒落在草原上,只有一只只孤独的雄性藏羚羊像踏着风一样疾驰在草原上,或许那是雪山在召唤、是神灵在召唤。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建成面积最大,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二百余种,哺乳动物三十余种,鸟类五十余种,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物种广泛分布于保护区内,可可西里被誉为“野生动物的天堂”。它是横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之间的一块高山台地,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雪山绵延相随,风景优美独特,是雪域高原的最后一块净土。
 
  (作者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西安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处处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