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西部大开发杂志社官网

富县:决战贫困奔小康

发布时间:2018-10-18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人气:
   
  初秋,陕北高原瓜果飘香,一派迷人的丰收景象。
 
  地处这片高原腹地的富县直罗镇胡家坡村,一片片绿浪滚滚的稻田丰收在望,水田里三五成群的鸭子穿来绕去,好不快活。“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为宁静的田野陡增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还有乡间小道旁随处盛开的格桑花,勾勒出浓浓的“塞上小江南”般田园画卷。这里便是富县重点打造的胡家坡田园综合体核心区。
 
  据了解,直罗镇是“直罗贡米”的原产地,有1400多年的水稻生产历史。“直罗贡米”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国家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等殊荣,全镇水稻面积达4000亩。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该镇积极探索“三变”途径,在贫困村胡家坡倾力打造集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田园民居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从而盘活村集体资源,实现三产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了基础。
 
  目前,胡家坡村有贫困户34户113人,为完成今年整村脱贫,该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成立了水稻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80多户水稻种植户参加,配备了水稻种植机械23台,由合作社统一提供育秧、插秧、收割等服务。同时,作好二产,抓好大米“后整理”,建成了大米加工厂,承担大米的脱壳、分拣、包装、销售。经过“后整理”的大米,每斤价格从3.5元可以提高到5至10元,每亩地纯收入可达到3500元,相当于5亩玉米的收入。该镇还建成了直罗秦直酒厂,每斤白酒价格达到100元,进一步提升了大米的商品价值。下一步,按照规划,田园综合体将布局全镇8个水稻生产村,占地1.5万亩。
  富鹿合作社通过对当地凉粉干等农副特产的加工销售,带动促进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8月20日临近中午,阳光强烈,让人有些难耐。而富县富城街办监军台社区的贫困户霍小莉,顾不上躲躲刺眼的光线,正在自家的院落里晾晒着当地市场很是走俏的农特产品凉粉干。“别看这东西有些发黑,样子不咋好看,它可是我们的值钱宝贝。”霍小莉一边翻晒着一边高兴地说,今年脱贫就主要指望它了。原来她说的凉粉干是当地的一种农副加工产品,其主要原料是荞麦磨成的颗粒,通过洗出浆水、加入锅中不断搅拌(用人工或搅拌机)至糊状出锅,经过凝固、切片、摆放、晾晒等程序,凉粉干就基本做成了。成品的凉粉干是当地周边及外来游客喜爱的特色美食。
 
  为充分挖掘凉粉干等当地农特产品发展潜力,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富城街办支持成立了富鹿农副产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当地农副产品,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增效。目前,合作社主要开展苹果、农家凉粉干、五谷杂粮等农副特产的加工销售,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街办建档立卡的29户84口贫困人员,有8户未脱贫。霍小莉是今年确定的脱贫户之一。
 
  “今年仅凉粉加工估计能收入13000元,务工5000多元,还有全家的低保7000多,脱贫肯定没问题。”霍小莉满怀信心地说。据介绍,霍小莉丈夫因病去世,她和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实施精准扶贫后,她家被列为低保贫困户。为尽快让她摆脱贫困,富鹿合作社实施帮扶带动,帮扶她发展已形成具有地域影响的凉粉产业。今年合作社给她和其他贫困户免费送去荞面糁子、搅拌机、方盘等原料工具,减轻了其负担,增强了脱贫信心。

川道大棚菜示范园区
 
表彰脱贫先进,弘扬新风正气
 
  脱贫攻坚,使命在肩。2018年是富县整体脱贫之年,按照这一目标,富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坚持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的工作思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直罗镇胡家坡田园综合体的规划打造成效和监军台社区贫困户霍小莉的脱贫底气,就是富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和缩影。
 
  富县现有建档立卡在册贫困人口4922户15389人,已脱贫3554户11831人,有贫困村54个,已退出21个。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8.6%降至现在的3.1%。2018年计划完成704户2325人脱贫,33个贫困村退出,从而使贫困率降至3%以下,实现全县整体脱贫。为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全县干群团结一心,统筹推进“八个一批”脱贫工程。
 
  聚焦群众增收,狠抓产业培育。一是农业产业增收全覆盖。在塬区乡镇重点扶持发展苹果产业,在川道乡镇重点扶持发展水稻、烤烟、中蜂、毛驴、食用菌、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了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二是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推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帮扶模式,确定了3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产业贫困户建立了产业帮扶关系,积极探索后整理+“三变”+贫困户(农户)的模式,使贫困户拥有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三是技术上门服务全覆盖。累计培训290场次,覆盖率97%。四是产业扶持资金全覆盖。落实已脱贫产业扶贫户每户1000元和未脱贫产业扶贫户每户4000元产业到户资金补助政策。五是集体经济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33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组织28个,发展村级互助资金协会33个,覆盖率100%。
 
  聚焦两房工程,狠抓基础建设。一是“三提升”工程加速推进。按照贫困村基础设施“三提升”建设要求,实施2条13.45公里道路油返砂工程,新修10个村等12条31公里通村通组公路,实施34个村组33处安全饮水工程,完成1个自然村通动力电工程。贫困村退出水电路全面达标。二是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住房改造统筹推进。135户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得到全部解决, 210户非贫困户住房得到全面改造提升,实现了农村危房改造全解决、全覆盖。
正在建设中的富城街办监军台安置区
 
  聚焦行业扶贫,狠抓政策落实。一是健康扶贫入村入户。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两免一提一降一补”补助政策,对列入健康扶贫的实行1+1+1健康签约服务和一人一病一方案;签约慢性病帮扶贫困户1645户2026人,救治健康扶贫对象2414人次。137个行政村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村医执证率达100%。二是教育扶贫落实到位。对1911户贫困家庭中的2770名在校学生,进行“一条龙”帮扶。特别是对省外就学的大学本科生由县财政予以全额解决;落实1432名教师帮扶2215名学生,对智障、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送教上门,实现了无一人辍学的目标。三是兜底保障全面覆盖,各项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四是金融扶贫逐步加强。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327笔5617万。建成农村互助资金协会65个,所有贫困村实现全覆盖。
肉驴养殖,助推养殖业发展
 
  聚焦精神脱贫,狠抓内生动力。一是注重宣传,营造氛围。二是创新载体,感恩奋进。建成爱心超市69个(贫困村覆盖率达100%),提振了主动脱贫的精气神;启动了“知荣辱、感党恩、要自强、同关爱”感恩奋进主题教育试点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感谢党恩之情、奋力脱贫之志。三是激励奖励,示范带动。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制度,举办“好婆婆”、“好媳妇”、“十星文明户”、“脱贫之星”等评选活动,弘扬了新风正气。
 
  聚焦任务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一是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镇联村、部门单位包村、干部驻村联户的帮扶机制,优化“四支队伍”,确保了村村有人帮、户户有人扶。二是坚持对症下药,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等活动,实事求是制定脱贫措施,真心实意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坚持作风建设,保障工作成效。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治理工作和县委第三轮巡察工作及2018年脱贫攻坚第一轮研判,进行“拉网式”自查,及时“对症下药”。县委3个脱贫攻坚督查组全天候对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行业扶贫责任单位进行督查检查,形成了领导带头干、干部主动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不畏艰险,勇于克难。富县干群决战贫困,靠的不光是信心和决心,更是思路的创新。攻坚拔寨,15万多鄜州儿女为了美好的明天,誓将脱贫进行到底,将蓝图变为现实。(文/王健 周述勤 蒲多)
责任编辑:艾米杰
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告公示 | 举报投诉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5005679号-2投稿邮箱:xbjcw@qq.com法律顾问:王浩公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

不良信息举报:029-89628848 6646658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