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西部大开发杂志社官网

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注入硬科技力量

发布时间:2018-10-17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人气:
   
  从“硬科技”理念提出到“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从发展硬科技八大领域产业到设立千亿元“硬科技产业基金”,从硬科技人才政策到“硬科技之都”建设。从陕西省委官方文件表述到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硬科技”正成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也担当着科技大省陕西弯道超车,实现追赶超越的新引擎。

  长期以来,陕西科技和人才资源禀赋明显,科研实力遥遥领先全国,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尴尬处境是陕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科技资源存量排名与经济发展水平排序不相称”,这一“陕西现象”,也成为摆在历届陕西政府执政与改革时的一道未解难题。

  陕西举全省之力打造“硬科技”的新IP,在我看来,不仅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时代需要,更是释放陕西科技大省资源优势,深入供给侧改革,破解“陕西现象”的重要抓手。

  硬科技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光电芯片等八大领域为代表,是下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技术,是推动世界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未来国际间竞争角逐的重要战场,同时也是陕西省当下优势较为明显的产业。例如,在“十二五”期间,陕西承担了 “神十飞天”、“嫦娥探月”、“蛟龙下水”等国家工程,积累了航空航天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宝贵硕果;陕西建设的国内首个光电子集成专业化众创空间陕西先导院,已经走在了光电芯片行业的前列。三星、华为的落户,让陕西成为了高端信息技术的排头兵;比亚迪汽车、石墨烯基地的建成又为陕西新能源产业增持加码……

  未来国际间的竞争,绝不是依靠商业模式和互联网经济,而必定是在硬科技和核心技术上的比拼。中央已经把“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如果陕西能首先在硬科技领域实现跨越,能够选取若干“硬科技”领域集中发力,最大限度地释放硬科技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潮头,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由“跟跑”变成“并跑”,而最终成为新的领跑。

  我们已经看到,今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突破一批制约全省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激活硬科技创新力量。”我们相信,这种表述和发展方向,即将指引陕西从“科技大省”蜕变为“科技强省”和“经济强省”。

  除了硬科技技术层面的创新之外,要实现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打造陕西的“硬科技创新生态”。具体而言,就是要建设能够支撑硬科技技术研发和硬科技企业孵化的专业化平台,从政府服务到双创载体,从人才引进到金融配套,都应该纳入执政考量。

  从GDP增长能量分析来看,陕西经济发展历来存在着国企独大,民营不足,上市企业数量少,市场活力不够等顽疾。除了先天因素之外,掣肘的根源在于陕西企业普遍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以能源、交通、文旅等传统行业为主业的国有企业仍占据主体地位,国企转型乏力,民企力量薄弱,而科研院所积累的技术成果、仪器设备难以转化为省内企业所需要的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一重要表述揭示了未来我国创新发展的战略路径,也需要陕西的发展以此为纲,开放共享,大胆改革。

  令人欣慰的是,陕西省已然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到,2018年陕西省将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促进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

  最后,陕西的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务实者和实干家,需要释放广大科研人员的脑力生产力,需要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需要继续传承“士大夫精神”和 “工匠精神”这样的硬科技精神,全民勠力同心,矢志追赶超越,实现富民强省的“陕西梦”。

  (米磊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光学博士,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西科天使创始合伙人,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责任编辑:刘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告公示 | 举报投诉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5005679号-2投稿邮箱:xbjcw@qq.com法律顾问:王浩公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

不良信息举报:029-89628848 6646658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