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写春联;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歌谣唱出了传承几千年的年俗文化,而宁夏年俗有点甜。 腊八祈丰吃“调和”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是用来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宁夏,讲究吃腊八饭,也就是平时见到的调和饭,里面不仅有米、各种豆,还有面条,与以甜味为主的腊八粥不同,调和则以咸味为主。刚出锅的饭要先在灶台、门台子、磨盘上放一点,表示对万物的感恩,祈求来年的丰收。 小年祭灶奉“糖瓜” 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中国民间的小年,祭灶是小年的主要活动之一。“二十三,祭灶官”,送走灶王爷,预示着春节即将到来。传说中,灶王爷是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天神”,一年中都在各家厨房里监视一家老小。腊月二十三这天晚间,他骑马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善恶。玉皇大帝会根据汇报决定这家人来年的吉凶祸福。于是家家都会贴上一幅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意思是,盼着灶王爷只说好事,为家里带来吉祥。 而街边偶有小贩卖的“糖瓜瓜”,便是祭灶专用糖,于是有了“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这么一说。灶糖是一种粘性很大的麦芽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家家户户炸“果子” 小年之后便是年,各家各户都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屋子。“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清除不祥。腊八节过后,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意即“扫尘”。 在年货置办中,蒸馒头是长久以来遗留下的一项习俗,除了吃,也取一个“蒸蒸日上”的好兆头。有的人家还会把馒头做出花朵、生肖等各样造型,并点缀上色。除了馒头,不少宁夏人家里也少不了炸果子、馓子等具有本地特色的食品。 正月乐呵耍社火 社火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相传“社”指的是土地神,古代农耕社会,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于是渴望风调雨顺、农作丰收或驱鬼逐疫的祈禳性祭祀活动便产生了。这种习俗沿袭至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宁夏、陕西等地都要举行热闹的社火活动。在宁夏以隆德县的社火最为有名,一般最常见的有跑旱船、踩高跷、大头娃娃、舞龙舞狮等,社火表演者多装扮成经典戏剧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