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大开发》杂志特邀撰稿人座谈

    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丰富杂志内容,建设智库类媒体,5月25日下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召开《西部大开发》杂志特邀撰稿人座谈会。会上省内外45名各领域专家学者正式受聘为《西部大开发》杂志特邀撰稿人。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光强出席并讲话。他表示,各

  • 冯家臻

    陕西现代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285

      《西部大开发》是由陕西省决策咨询委主管主办,这让它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智库属性。《西部大开发》在选题策划上不仅贴近决策,同时也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有一些前瞻性强,意义重大。杂志社在一些薄弱问题的策划上下了功夫,这是难能可贵的坚持。希望杂志社能在组稿方式上多创新,继续保持和延续杂志的办刊品质。
  • 王文刚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84

      可以说,我是见证着《西部大开发》这么多年来一步步发展进步的,如今杂志社再一次走上新台阶,其精准的抓住了新时代精神,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的倡议建设中有作为。我很期待以后在杂志上能看到更多对于“一带一路”的精彩内容,决咨委办公室将于杂志社一起努力,办好这本刊物。
  • 张首魁

    陕西省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陕西经济研究所所长279

      《西部大开发》是智库期刊,应该彰显智库优势、满足特定受众需求。一是突出决策咨询特色,强化智库成果推介,发挥智库决策咨询、舆论引导、政策宣讲、理论创新以及学术交流方面的优势;二是聚焦西部大开发这个主题,体现西部发展成就、讲好西部开发故事、树立西部发展信心;三是满足刊物受众阅读习惯、体现受众素质、匹配受众品味。
  • 孟尉校

    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非公经济处处长280

      我是《西部大开发》杂志的忠实读者,十多年来一直比较关注,我觉得《西部大开发》最好的优势是策划,近年来杂志策划了许多好的专题和专刊,也引起了不少的好评之声。希望杂志社在今后继续加强内容上的策划,在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工业集中区等方面多策划一些选题。
  • 杨三省

    陕西省政府研究室(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81

      《西部大开发》从创刊到现在历经18年,二百多期,展开来看,它可以说是陕西乃至西部的发展史。现在,它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对接世界的“窗口”。希望杂志紧抓和利用这个窗口,增强理论研究的前卫性与创新性、新锐性,增强政策的引领性,增强民生性,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 梁娟

    新华社陕西分社副总编286

      从中央媒体的角度看这个杂志,顶天立地。新华社要求写短文,杂志篇幅大,放开手脚写稿子感觉很好。快餐阅读时代,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并非易事。《西部大开发》一个接一个的专题,让我从日常的碎片化的阅读体验中解放出来,体会到深度阅读的酣畅。希望杂志社在策划上能多一些民生性话题,组织不同专家来针对同一个问题展开讨论。
  • 胡昱

    陕西省社科联原副主席287

      《西部大开发》杂志,我期期都看。在当前的形势之下,要做这样一个有分量的好媒体刊物是非常不易。《西部大开发》在定位准确的基础之上,做到了“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办刊宗旨,不仅外观厚重大气,版式精湛,图文并茂,并且在内容上有着较高站位。将刀下见菜、行文严肃的决策咨询文件,编辑的生动活泼,令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文章变得雅俗共赏,可看出其良苦用心。另外,难能可贵的是,杂志中的记者采访占了大量篇幅,“复制粘贴”时代的原创精神激活了杂志的生命力。
  • 李骊明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原巡视员288

      《西部大开发》兼具西部特色与时代使命感,能看到在杂志的转型中,知识性与新闻性在不断减弱,思想性与前瞻性在逐步加强。陕西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希望杂志社对西部地区的战略性文化资源集中开发,竖起文化大旗,用文化工程去支撑新时代价值重构,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比较优势。
  • 党双忍

    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289

      未来一个时期是西部发展追赶超越的时期,追赶的任务重大,《西部大开发》应当将其作为这一时期的主题。重新定义“西部大开发”,并不简单只是开发,如何看待和解决开发过度的问题,恢复重建一个生态自信、环境优美的陕西,任务繁重,这些内容的产出是我们撰稿人对《西部大开发》不可推卸的责任,它也将成为读者们持续关注《西部大开发》的动力。
  • 吴刚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290

      《西部大开发》杂志是区域特色鲜明、战略指向明确的期刊。《杂志》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西部地区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策划重大选题,整合高端政产学研资源,聚能发力,绘制高质量发展的“西部方案”。
  • 张毅

    经济日报陕西记者站站长291

      在纸媒行业每况愈下的时代,《西部大开发》能将杂志做的这么精美,实属难得,撇开内容不谈,首先《西部大开发》出众的“卖相”是毋庸置疑的。希望杂志社今后能更准确的定位读者群,建立与读者之间的联系,立足陕西,辐射西部,放眼全国,将杂志的影响力越做越大。
  • 赵守国

    西北大学教授292

      《西部大开发》杂志无论策划还是内容,比较符合当前的发展形势,有突出、有重点,符合“适度超前,服务决策”的杂志定位。希望杂志社今后多做一些前瞻性的内容,将自己的格局再放大一些,面向西部,面向全国是基础,更长远的是要面向欧亚,面向世界。
  • 郭卫东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巡视员282

      在与杂志一同成长的过程中,大家都给予了《西部大开发》高度评价,可以说,正是这些鼓励,让杂志社从内部管理到杂志质量,都有了质的提升。带有智库性质的《西部大开发》,注重专题策划与信息整合,很多政企单位需要掌握的信息政策与民生舆论,都在《西部大开发》里有广泛收录,是市面上为数不多值得收藏的杂志。
  • 王乐文

    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283

      《西部大开发》秉持着对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领悟力,不断进行着新闻探索与实践,这种孜孜不倦的新闻人态度一以贯之,令人感到欢欣鼓舞。“顶天立地”这个词符合杂志的主要特点,“上接天线”能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主抓工作,进行深度解读和广泛宣传;“下接地气”,即能聚焦各类民生话题进行探讨,使得杂志内容更为丰富且富有层次感,可读性更强。
  • 刘晓斌

    西部网副总编辑277

      作为一个有20多年媒体工作经验的新媒体人,很高兴能获邀成为《西部大开发》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当前,媒体面临激烈变革,而传递更深入的思考、表达更理性的声音、推动更积极的进步,依然是媒体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变革时代,更需要我们紧盯变化、主动思考、积极发声。希望《西部大开发》杂志发挥好平台优势,汇聚理性观察、深度思考,为陕西乃至西部的发展做出有质量的贡献。
  • 程圩

    陕西省社科院城市与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278

      从目前来看,《西部大开发》杂志在陕西还算一本不错的刊物,特点大家都说了,我就不重复了。有几点建议,望参考。一是杂志终究是面向市场和读者,内容策划上要满足大多数读者的偏好;二是在传播形式上,注重新媒体的运用,扩大受众面;三是作为一个智库功能的杂志,在选题和论证上一定要严肃、科学、客观、中立,尽量做到前瞻性、预测性、指导性,但在表达形式上要尽量生动,可读性要强。
  • 张宝通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275

      陕西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城市群,即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同时是内陆改革的新高地。这是陕西近些年最大的机遇,但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却九牛一毛,《西部大开发》应当利用好“一带一路”这一“西部大开发”升级版平台,为西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展现陕西的风采,这将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一抹重彩。
  • 白永秀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兼“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任、永秀智库理事长、“马工程”首席专家274

      源于1999年的中国西部大开发即将走过20个年头,这其中有《西部大开发》杂志的贡献,尤其是在人们思想解放、观念转变、政策解读、案例引导方面对陕西、西部及其全国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西部大开发》杂志也成为一本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杂志。在“一带一路”建设成为西部大开发升级创新版的今天,希望《西部大开发》杂志社突出优势,继续办好特色栏目,发挥智库作用,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助推西部特色的产业体系、城镇体系、交通体系三大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助推西部地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决胜小康战略的实现,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 曹钢

    陕西省行政学院原副院长276

      《西部大开发》把住了杂志的“西部”定位,同时做到了兼具时代性、聚焦性、主动性三大特点。与西部地区的发展同步,聚焦西部数据统计与观点评论,这将成为《西部大开发》持续扩大影响力的关键。希望今后能围绕西部一些共性的问题做一些专题,扩大在西部地区的辐射能力。
  • 雷涛

    陕西省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271

      《西部大开发》杂志作为智库性杂志,向读者提供思想智慧,有特色、有重点、有水准。希望杂志今后多关注一些热点的民生话题,关注一些事关大众且不可回避的话题,增强文化版块,多召开思想交流会,将杂志越办越好。
     
  • 高建群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72

      我与《西部大开发》的相识可以追溯到创刊初期,当时只有消掉一个旧刊号,才能经批准创立一个新刊号,《西部大开发》杂志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创立的。如今在纸媒发展比较艰难的情况下,《西部大开发》的存在更显得弥足珍贵,我们更要团结力量、打开格局,以“丝绸之路”的世界眼光看待“西部大开发”,将其做大做强。
  • 冯家臻
    陕西现代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
  • 王文刚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 张首魁
    陕西省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陕西经济研究所所长
  • 孟尉校
    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非公经济处处长
  • 杨三省
    陕西省政府研究室(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梁娟
    新华社陕西分社副总编
  • 胡昱
    陕西省社科联原副主席
  • 李骊明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原巡视员
  • 党双忍
    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
  • 吴刚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 张毅
    经济日报陕西记者站站长
  • 赵守国
    西北大学教授
  • 郭卫东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巡视员
  • 王乐文
    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
  • 刘晓斌
    西部网副总编辑
  • 程圩
    陕西省社科院城市与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
  • 张宝通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
  • 白永秀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兼“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任、永秀智库理事长、“马工程”首席专家
  • 曹钢
    陕西省行政学院原副院长
  • 雷涛
    陕西省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
  • 高建群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2023011253号-1 投稿邮箱:xbjcw@qq.com

法律顾问:王浩公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郭毅新 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2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