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职场”的银发族

2022-10-28 18:31:26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8月24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与人们惯有的认知不同,这一次,“功成身退”的老年人被重新冠以“人才”之名。网站仅上线两天,就有超过5000名求职者登录注册,一时间,“老年人再就业”成为时下最热的话题之一。在网友们热烈的讨论声中,一场有关“老有所为”的观念变革正在发生……
 
  大量入“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的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超过18%。这一2020年的统计结果在过去的两年里一次次发酵出“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适老化改造”等话题,它们被一一推上热搜并引发热议。
 
  事实上,2.64亿还远未达到我国老年人口的峰值。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自1949年以来,我国共有37个年份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而这37年又构成了3个出生高峰,其中第二个高峰出现在1962-1975年,这十三年里,每年的出生人口均超过2000万,1963年达到顶峰,出生人口接近3000万。
 
  这意味着,从2022年开始的5年内,“60后”群体将正式进入规模性增长阶段。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出生率和总人口进行推算,未来五年,我国年均新增低龄老年人口将达到2360万左右,五年后将新增老年人口1.18亿。
 
  “低龄老年人”成为这一数据统计分析中的“亮眼词汇”。根据人口科学词典中的解释,“低龄老人”通常指年龄在60-69岁之间的老年人,从特点上看,这一阶段的老人通常身体较为健康,经济与生活都能自立,不仅不需要周围人给予照顾,反而可以参与一些社会和家庭工作。
 
  9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这十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跃升,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在采访中提到,我国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到老年人口总量55.83%。
 
  一边是不断提升的人均寿命,一边是大量入“局”的低龄老人,一切似乎都在昭示着,一场有关老龄化社会的变革正呼之欲出。
 
  于是在2021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
 
  再做“打工人”
 
  如此形势之下,“中国老年人才网”的及时上线填补了老年就业市场的空白。再做“打工人”,对于每一位老年人来讲,是工作传统的再延续,也是新鲜事物的初体验。
 
  从网站曝露的信息来看,求职者年龄大多集中在50-60岁之间,尽管多数职位对专业技能并没有太高的学历要求,具有高等教育经历的求职者却不在少数。而发出“招聘”需求的职位从农田水利顾问、中医医师、老年教师到厨房助理、前台接待员、保洁员……各类岗位不一而足。
 
  “一拍即合”的老年就业市场就此诞生,再次成为“打工人”的老年人群各有悲欢。
 
  手上穿肉的动作不停歇,眼睛看着顾客自助拿入的菜,嘴里要一声声报备给记账的前台,这是在西安市三桥老街串串店打工的常阿姨的日常。她用“一心三用”调侃自己的工作内容,“熟能生巧”对于58岁的她来说并非易事,“有过失误,扣过工资,但也成为日后认真谨慎对待工作的动力”。
 
  在串串店工作的4年里,常阿姨不曾觉得孤单过,因为这里多数服务员的年龄在50岁以上,店里生意红火的时候,他们还会一路小跑着帮顾客加汤、换气、数签子。
 
  晚上6点半,串串店内摩肩接踵、人头攒动,门口的灯牌亮了起来,店名的正下方,常年贴着招聘启事——招聘45-60岁服务员,工作时长从下午3点到凌晨2点,薪资4000-4500元,年底配有丰厚的年终奖。
 
  因为在店内工作时间较长,许多顾客都与常阿姨熟识,在她爽朗的笑声下,穿肉的手永不停歇。她卖力工作,除了能为家庭减轻生活负担,亦有生活的希冀在默默燃起。
 
  和需要熬夜的常阿姨不同,67岁的老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他工作50年来形成的习惯。他的修理铺开在沣东新城一个城中村街道的院子里,只留一个广告牌在入口通道处,上面印着联系电话和作息时间。
 
  不在修理铺的时间里,老王的电话总会时不时响起,但事实上,只要没有重要的事情耽搁,老王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修理铺里,所有应下来的工作,他都会尽力完成,这是他认定的职业操守,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每天早晨,吃过早饭的老王穿过空调专卖店隔壁的狭窄通道,走进修理铺,顺势打开所有的灯。城中村密集的楼房挡住了后屋的光线,即便在天气晴朗的白天,也需要灯光照明。在伏案工作之前,老王会娴熟的戴上老花镜,电路图以及电器上微小的零件结构似乎都伴随时光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小。
 
  和年轻时相比,现在的老王只能接一些较为简单的活儿,但这并不影响他一次次挑战自我的决心。与许多年前的录音机、半自动洗衣机不同,如今的电视机更像是一个有着巨大银幕的电脑,老王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才能填补时代进步带来的数字鸿沟。偶尔他也会请教儿子帮助自己一同解决问题,而同一个问题恐怕要“请教”三次以上,数码时代的“奇特逻辑”才能在老王的头脑里印下些许轮廓。
 
  每当家里人表达出期望他“停止工作安度晚年”的想法时,老王都笑而不语。在他看来,工作带来的满足感远不止收入那么简单——“每天都有事可做,晚上回家吃完饭再去打打乒乓球,没有什么比这样的退休生活更有意义了。”
 
  老龄化不可逆转,老王和常阿姨的故事可能在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上演,但不论是需要养育子女的经济需求,还是继续发挥职业技能的价值需求,又或许是追求职业发展的精神需求……再做“打工人”的低龄老人无疑为正在走向深度老龄化的社会带来新的契机。
 
  再就业之“难”
 
  尽管愿意重新走向职场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但接纳老年人走上工作岗位只是第一步,入职之后,老年就业市场的问题才缓慢浮现。
 
  中国老年人才网挂出的多个岗位中,率先冲上热搜的是麦当劳招聘的服务员岗位。根据岗位描述,这家麦当劳可招收退休人员做服务员,要求女50岁、男60岁以上(需要退休证),实行弹性工作制,每周上4到5天班,每天4到8小时,每月工资在1800-3500元。
 
  但实际情况是,麦当劳餐厅表示愿意招聘身体健康的退休员工,但希望年龄不超过63岁。在经理看来,麦当劳客流密集,人来人往,年纪太大的员工一旦磕着碰着,赔不起。
 
  再就业老年人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成为企业谨慎用工的症结所在。理论上讲,绝大多数50-70岁的退休老人仍思维活跃,身体健康,足以参与社会劳动并发挥在各自行业中长期积累的优势,但老年人再就业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始终是安全保障。
 
  有关法律顾问就曾表示:再就业老年人与用人单位间通常被界定为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的劳务关系,亦因此难以建立正式规范的劳动合同,在获得报酬、工伤赔偿、责任事故等方面权责划分不够清晰的情况之下,增加了老年人和用工单位双方的风险。与此同时,用人企业也缺乏聘用和招募老年人的激励政策及配套细化措施,而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保障老年人重新就业的重要前提。
 
  除了安全问题,薪资待遇也是再就业老年人的关注点。以麦当劳为例,餐厅招聘兼职员工,且以小时为单位结算工资,每小时17.8元。对于这份工作,多数老人认为强度不大,可一次连续工作4小时左右,比家政服务更稳定,但其工资标准却远低于他们的预期。有退休老人调侃到:“一小时17.8元,劝退了像我这样想发挥余热的老人。”
 
  与此同时,相较于劳动技能要求较低的老年就业市场,银发族的求职意愿却并不“低”。
 
  浏览网站可见:65岁的吴先生曾是毕业于985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其求职意向是“物联网相关:数字孪生,传感器数据采集”;在通信设备公司工作了10年的魏先生66岁,其求职方向是“产品设计、企业管理、专利申请、数控切割”;70岁退休教师李先生擅长书法艺术,他的求职意向是书法老师……回看招聘端,中国老年人才网显示的多数岗位还停留在保洁员、厨房助理、家政服务员等薪资待遇与劳动技能“双低”的岗位上。
 
  尽管上述问题反应了老年人再就业之“难”,但仍不断有老年人迎“难”而上,这是老龄化社会留给我们的“思考题”。
 
  关于老年人高涨的再就业热情,我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认为是“长寿经济时代”创造的第二次人口红利。
 
  关于老年人再就业之“难”,我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在一个年轻社会里,小孩上学、年轻人工作、老人养老这是没问题的,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样按照年龄进行的社会分工就需要重新思考。”
 
  在党俊武看来,如今的劳动就业体系是年轻社会的产物,并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要求,面对老龄化社会给出的新命题,亟需建立一套基于“年龄平等”观念的全新劳动就业体系,所有的问题都应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和解决。这不仅是对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考验,更是我们从年轻社会过渡到老龄化社会一次深刻的观念变革。
 
  结语
 
  如果人生只有一件事可以已知,那一定是变老这件事。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这一次,我们深以为然。
 
  在银发职场上,我们得以窥见退休生活的另一个切面,它带领我们走进老龄化社会的一个角落——掌握一技之长的老年人“退而不休”;拥有一般技能或体能的老年人打工补贴家用;蓄积人脉和财富的老年人重新创业;更有老年人投身社区工作、志愿者服务……重返职场的银发族们似乎正在用自身行动超越“老龄”,我们分明看到,昔日里“老年人”与“工作”间针锋相对的“互斥”关系正被瓦解,尽管老龄化已人尽皆知,银发族再就业的热潮才锋芒初露。(文/王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