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一部河洛文化的探源之作——屈文源《先圣明书》小记

发布时间:2023-07-15 来源:西部决策网 人气:
   
  家父屈文源,笃志立言,皓首穷经,倾注大半生心血精心研习《山海经》和先秦时代的历史典籍,取精用弘,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炼土成金,创作出煌煌110万言的长篇历史传奇小说《先圣明书》,被誉为探源河洛文化的扛鼎之作,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探渊河洛文化,这三个关键词至关重要:“河洛图书”、“夏时记”“制礼作乐”。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上古时代的三次重大历史事件,涉及华夏联盟时代包括哲学、宗教和政治伦理思想在内的历史文化传统。
 
  《河图洛书》是中国哲学最早的雏形,河洛地区在上古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之地。
 
  “河图洛书”一词以神话形式流传千古。上古时代的洛阳盆地是个大湖,那时黄河的一半流水从现在洛阳以西的瞿山峡谷流出,汇入洛河和伊河,湖面宽广,沿湖一带有平地、草地、沙地和长满芦苇的湖边滩涂之地。当时华夏民族作为初民虽然有着高尚的神道信仰,但却缺少正确的哲学观念。就在关键时刻,伏羲圣人应运而生。伏羲创建的哲学就是易经哲学,讲世界阴阳化生和生生不息之义,即人们做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一理念,早于西方七千多年前。
 
  传说伏羲从关中一路向东,在河洛湖南部的一个部落住了下来,因思考而不得要领,就他向上天祈求帮助。不久,他看到一匹身上画着八卦的龙马在湖中出现,向他颔首示意。龙马,伏羲受到天神启示,一下子醒悟了天地之间的奥秘。作者把这一传说故事和考古发现的多处岩画联系起来,由此推理,河洛地区在远古时期某一阶段一定是天下文化最为发达的地方,以八卦符号为代表的阴阳哲学和变通(天地交而万物通)趋时的认识论,至今依然流传,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中国智慧的思想渊源,而伏羲八卦正是在河洛地区创建的。
 
  《夏时记》革新了中国王道政治,是研究河洛文化乃至华夏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
 
  夏朝被认为中国第一王朝,是在大禹治水以后,天下开始太平宁静,也开始繁荣昌盛。由于中央内部产生和平麻痹思想,以致河洛地区斟寻之地(今偃师县境内)为首都的中央政权被一个寒氏家族所篡夺,开始推行一种与王道政治完全相反的邪恶制度。华夏联盟的王道政治在河洛一地首先崩塌,天下也跟着动荡不宁。在华夏文化传统出现毁灭危机之时,大舜和大禹挺身而出,与其殊死斗争了37年之久,才彻底消灭了这一邪恶政权,创建了夏朝,恢复了王道传统。河洛地区作为天下共主之域传世四百年之久,是形成华夏文化共同体和华夏民族实体的重要时期(这一部分历史,在《先圣明书》一书中《虞公立夏记》有详细阐述)。
 
  《夏时记》是研究这一历史阶段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夏”时所述王道政治所有内容的思想政治心态,和现代社会开国王朝的施政要略大致相当。
 
  《夏时记》的哲学和政治伦理思想在以斟寻之地为首都的夏朝传世四百余年,以后被商朝继承下来,传世六百余年。又被在河洛地区建都传世的周朝基本继承下来,传世三百余年。历经一千三百年一以贯之,影响可谓深远。
 
  《夏时记》作为一部文献在历史上失传已久,是孔子在查阅夏朝遗民所建的杞国历史文献时首次发现并公之于世。以后在历史上再次失遗,只剩下名称,其内容无人能知。《先圣明书》的作者继孔子之后,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爬梳甄别,探幽烛微,去伪存真,著成《先圣明书》中《虞公立夏记》之《尊虞公礼乐传世》,填补了空白。
 
  用今天的话来说,《尊虞公礼乐传世》作为夏朝开国的历史文献,是在夏朝首都斟寻召开华夏联盟会议时的报告,是夏、商、周三代的第一份文告,奠定了王道政治的基本规则。要想深度研究河洛文化,《尊虞公礼乐传世》就是一把开启上古时代的钥匙。
 
  从探源不屈氏族的回归史,到“制礼作乐”,河洛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奠基者和传承者。
 
  夏朝传世四百年后出了一个败家子,就是帝桀氏。他有权但不善用权,他有九牛二虎之力却不是将军,而是一个善于创作和演奏的音乐家。他乐于以和平思想治国理政,却偏遇犬夷国一再侵犯,挑战华夏联盟共主的权威。于是,他不得不讨伐犬夷,命不屈将军随成汤氏一道率领中央联军从征。这场战争打得异常艰苦,牺牲极为惨重,历经三年才大功告成。在犬夷向中央联军投降后,帝桀氏决定将犬夷上流社会两千人作为战犯,押解到三危之地为奴。三危之地在今青海省西部一带,路程遥远达七千余里。由于不屈将军的疏忽,在押解途到关中时两千多名战犯集体逃亡至北部群山无法追回。作为惩戒,帝桀氏将不屈将军及家属流放到曲孙草原戎族地区为民,也就是今天的宁夏河套一带。
 
  不屈将军的本国叫台国,在河洛地区的伊河下游。他的远祖后稷本是关中周国王族的王子,因为用新技术发展农业有功,被当时中央大帝大尧氏提拔为中央参议。又协助大禹治水立有特殊功绩,被册封于台国作为伯君。以后大夏国兴盛起来,台国就成为大夏国治下的属国,到不屈将军这一代已经四五百年了。不屈氏族在曲孙草原和当地戎族人和睦相处,相互通婚。在成汤氏代替帝桀氏创建商朝中央政权以后,被成汤氏册封为当地三十六个部落的君主,创建了一个以华夏王道政治成功治理的戎族国家,他为这个国家取名为西夏,表示不忘大夏国的根本。他的后裔与当地戎族人通婚三百年以后,在西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作为夏人的不屈氏族。三百年后以后,在君主公刘一致带领下,集体迁移到今陕西郴州和甘肃平凉之间的泾河流域,创建了名为豳国的半华半戎的农业国家。二百年后,不屈氏首领古公亶父被册封为周国君主,大周国从此雄踞西北,名震天下。他的孙子周文王姬昌,曾孙周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励志奋发,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先圣明书》在《文武周公革命记》这一部分,记述了这段波澜壮阔的的历史。
 
  文武周公革命成功后创建首都于成周,正是现在河洛文化的中心洛阳。不屈将军的后裔又回到了他们祖先居住的河洛地区,依旧自称夏人,又以“夏”称谓华夏全域。周公治礼,仍然宗法于河洛文化传统,创建了上古华夏联盟时代最后阶段有名的成、康、昭、穆盛世。虽然这段时间不是很长,却是华夏文化中心和华夏民族实体得以成熟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意义非凡。
 
  附 屈文源和他的《先圣明书》
 
  屈文源,1937年生,幼年师从牛兆濂大弟子白启基先生,13岁受恩师重托,励志完成中国上古历史传奇故事的写作,50岁开始整理文献,历经20余载,写成《先圣明书》长篇历史传奇小说(上、中、下三册,110万字),讲述了距今七千年前到三千年前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史。同时,著有哲学著作《阴阳论》和诗经楚辞新译《忆风骚》等。
值班编辑:决策网编辑
首页 | 公告公示 | 举报投诉 | 网站声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9001718号-1 投稿邮箱:xbjcw@qq.com

法律顾问:王浩公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郭毅新 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