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长安区高寨村位于长安少陵塬区,特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的农民都以传统种植为主,饱受靠天吃饭、严重缺水之苦,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 1988年,高彦学在群众的拥护下,毅然挑起了高寨村支部书记的重任。当时,他面对这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深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犟脾气,心中暗暗发誓,决不辜负乡亲们的希望,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高寨村群众在以高彦学书记和“两委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求真务实,事事为民想,件件为民做。在工作中,高彦学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心为党、为民的奉献精神,经过二十多年的奋力拼搏,使高寨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走上了和谐发展的富裕之路。 刚开始的时候,高彦学知道一个村子要发展,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是不行的。他经过多方考察,深入细致的研究后提出:要致富必须要发展新的产业,完善新的体制和工作思路。这位18岁就当干部的共产党员思绪万千,怎样才能让村民快速的富起来呢?他苦苦思索着,村里办过工业,搞过商贸,进行过农业综合开发等等的多种尝试,但都因不符合村情而夭折。就在他冥思苦想的时候,传来了临近白鹿塬上的西凹村办墓园富了的消息。他茅塞顿开,并为之一振,对呀!高寨村也位于塬坡地带,荒草废地很多,岂不也能利用村里的荒废土地办一个集体墓园,既节约耕地,还能使村民致富。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受到村里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墓园的立项到墓园开业,高彦学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经历了多少辛酸苦辣,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在他为民致富的精神感召下,村上的党员、干部、群众都自发的为墓园建设义务劳动,此举,节约建墓园资金达万元。村办墓园建成投入使用后,1996年就收入443万元,1997年增至714万元,每年都以快速的递增发展,成为全村发展的“基石”,使高寨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彦学受到了村民的高度赞扬。 高彦学书记并没有满足,他又把目光放在了多种经营上,发展了运输业市场、建筑业市场和农业的多种经营,村里拥有中巴客车30余辆,农用汽车、拖拉机不计其数。另外,他带领群众发展的种菜、养殖等多种收入已排名长安区前列,村民的人均收入已跃入全区的先进行列。他们还投入巨资进行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村民们收入年年提高,户户达到小康。他带着村上的“两委会”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干部作风,转变行政职能,坚持农村发展和政治经济体制的创新,不断地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发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高寨村驶入了一个快速发展、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高彦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支部书记,他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心农民生活作为自己的责任,他把扶贫助困,资助教育,关爱帮助弱势群体作为自己的义务。当他听说鸣犊镇高寨村正上初二的高晨喆同学身患白血病,还顽强学习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拿出一万元进行资助。他一心奉献社会,回报自己的家乡,为村上建设了党、团、青年活动室,精神文明阅览室,为老年协会办起了学习活动室。随着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强,目前的高寨村团结和谐、人人争先,共建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蔚然成风。 高彦学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事迹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多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小康示范村”和“精神文明村”,凤栖山南区墓园被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先进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诚信文明放心单位”,被陕西省民政局吸收为“陕西殡葬协会理事单位”,高彦学多次被省、市评为“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支部书记”“民政工作先进个人”和关爱老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扶贫帮困先进人物”“捐资助学先进个人”等等。这些荣誉的获得,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真情为民、扎实工作的奉献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