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入画来——探访陕西泾阳“五美庭院”

2022-07-25 20:18:21 来源:西部决策网
       庭院精致如诗美,花径芳翠入画来。

       走进陕西泾阳县的“五美庭院”,陈辉的立体堆贴画“出名”了,杜永泉的老家“翻新”了,侯金荣的家充满了年代感,宗均会的家赶上了“新时髦”…… 

       而在他们的小小庭院内,升腾起的是乡情、乡风、乡愁,更是一种向往的生活。

       近日,记者深入关中平原的“白菜心”——咸阳市泾阳县的“五美庭院”,探访这里的乡村蝶变。

       社树村:“传承,不仅是力量的凝聚,更是新活力的升腾”

       一幅幅别具风格的墙画,装点着乡村街巷、浸润着民心、散发着吸引力,当你沉浸其中,内心升腾起一股对农家生活的眷恋与向往;

       当你伫立在房前屋后,你又会发现,很多常见的木材或石头装点成的各式造型,如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展示着乡村的美,诉说着生活的幸福,在这一墙一景中,升腾起的乡村文化是那样的浓;
       踏入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陈辉家中,75岁高龄的她,竟用双手打造出一座艺术的殿堂,一幅幅立体堆贴画,所创造出的景物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
  在新乡贤杜永泉先生的杜家老宅,你好像走进了上世纪80年代,土窑洞、老物件,处处都是满满的记忆。精致的院落,没有被水泥石子包裹的地面,竟是那样的一尘不染,停坐院落,喝杯茶,拉拉家常,竟是那样的悠闲自得……
 
  这一幕幕景、一面面墙、一件件物,是记者在泾阳县王桥镇社树村看到的美,感受到的乡愁。
  社树村的历史,可以从村口那幅百米历史长卷中尽览,竟可追溯到3000年以前。在历史长河的沉淀中,留给社树村的不仅是丰厚的文化遗产,还留下了可贵的精神传承。
 
  在这个3300多人的关中村落,漫步其中,时不时会遇到社树文化大院、社树乡村艺术馆、社树民俗大院、社树戏曲大院、社树农耕文化园这样别具一格的、以农户家庭为主体的文化大院,再加上李仪祉博物馆、水利博物馆、西来美术馆、社树民俗公园、社树风情公园以及新时代农民艺术团和每年举办的社树文化艺术节,让整个村庄徜徉在文化的海洋里,浸润民心,滋养后人。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社树村这些文化大院等文化元素无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担任该村支部书记22年的王建军告诉记者,“我们村是一个历史文化和乡村文化融合的村落,一直以来我们围绕村里的环境美、群众生活富裕的幸福社树建设在努力,把文化与各类产业以及各类活动融合在一起,达到以文化人、浸润民心,特别是对群众思想素养的提升、传统文化的继承、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作用。”
  王建军所说的“以文化人、浸润民心”,记者通过与群众的聊天亦有所感受。像陈辉老师,从西安返村后,给村里的留守妇女免费教授堆贴画技艺,带动村里一些走不出去的妇女,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如今,陈辉已经为村里带出了3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中有年轻的姑娘,有留守在家的妇女,也有60岁以上的老人。
 
  村上在村民闲暇时,举办陈辉堆贴画村民学习周,只要愿意都可以来学习。陈辉向记者说,“现在村里很重视村民文化素质的学习和乡村文化的振兴,我回来发挥自己所长,为村里能做些贡献也很高兴。特别是村民对我的那份尊敬,让我由衷的欣慰。”
  像退休返乡的杜永泉,用两年时间将自家的老宅翻新,打造成民俗大院,他说,“为的就是把秦城墙下的窑洞遗产保存下来,让人们还能看到那段历史,记住那些珍贵的文化。”
 
  这就是传承,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乡村文化的再一次凝聚,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多的活力,这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如今,社树村同全国大多数村庄一样,围绕“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的“五美庭院”建设,以家庭的小美凝聚起了乡村的大美,成为提升乡村品质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截至目前,社树村“五美庭院”已有55户,而超过“五美庭院”标准的在社树村叫文化大院,共有5户。
  此外,社树村以独有的资源和为乡村振兴培养后续人才的长远眼光,在咸阳第一家成立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已经累计培训近2000人。2021年,社树村集体经济收入20.5万元,村民务工收入80万余元,村民经济收入相比2020年增加25%以上。
 
  这就是社树村,一个脚踩泥土就可感受今时与往昔的诗意乡村,一个以文化力量凝聚发展动能的美丽乡村。
 
  太和村:一处美不算美,处处美才能美出个“样子”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走在太和村的道路上,舒适惬意,亲切感十足。巷道两旁,每家每户门前都被用心装饰过,出奇的整齐划一。白的墙、绿的树、红的花等,被村民亲手刷漆而打造的围栏包围,呈现“一户一景一新韵”的欣欣向荣之境。
 
  走进74岁的大爷侯金荣家,你才能感知什么是一方庭院,满屋时光。只见屋内干净整洁,家具摆设错落有致,每一个桌角都被擦得一尘不染,屋前摆放的花花草草散发出迷人芬芳,处处弥漫着农家小院特有的淳朴气息。尤其是个别老物件给整个屋子增色不少,瞬间将您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满满地从大脑中唤醒;屋外,花盆内的绿植被精心呵护的“亭亭玉立”,翠色欲滴。大门上,“五美庭院”“共产党员户”等荣誉牌仿佛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侯大爷的功绩。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侯金荣返乡后就主动到村里帮忙,协助村书记做一些事情。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不仅身体力行,将自己院子打造成为“五美庭院”,还带动身边的群众一起努力,为太和村的美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庭一风景,一院一世界。
 
  村民宗均会的家则是另外一种风格。客厅、厨房等布置充满现代化气息,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应有尽有。简约、大气的房间与城市住宅不分上下,多的是还有前院与后院,令人好生羡慕。
  “过去的村容村貌都不敢看。原来路上没有柏油路,去个街道都发愁,尤其是下雨天,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根本没法走路。”
 
  谈到村子的发展变化,宗均会侃侃而谈。他说,以前我们都是吃糠咽菜,可以说把穷苦的日子都过了,现在则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过去简直不敢比。现在村里建了广场,村民也有了锻炼身体和娱乐的好去处。吃完晚饭后,村里跳舞的都来了,热闹得很。
 
  一处美不算美,处处美才能美出个“样子”。
  在太和村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这是由村里的妇女自发组织的,不定期地对一些空巢家庭、生活不便的留守老人进行照顾与帮助。
 
  2021年加入这支队伍的魏爱娟,以志愿服务为荣,会同姐妹经常给村里老人理发、洗头,平日里还不定期地打扫村子里的卫生,组织老人和留守儿童开展一些活动。正是因为有了她们的无私奉献,太和村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队伍由最初的15人现已发展为30多人,还在不断扩大。“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名气越来越响,成为了村里的“明星团队”。
 
  “生活在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的环境中,心情时时刻刻都是舒畅的,感觉年轻了好几岁,干什么事都有劲”。
 
  温情质朴的乡间庭院是人们安居乐业的所在,也是追求幸福生活的起点。太和村变了,变得不仅是村容村貌,更是一种精气神。
 
  有老人讲,太和村村史并不久远,仅百年有余,先祖都是从山东、河南等地为避免战乱、灾荒,一路逃难流落到此。靠一把锄头,在渺无人烟的荒滩草地开疆辟土,挖地窑为居重建家园的。太和无恙,便是村泰民安。
       “脱贫后群众的家庭风貌发生了大转变,庭院改变从街巷开始”。如今,太和村如“女大十八变”一样,在村支部书记徐进玲带头创建“五美庭院”的带动之下,太和村从环境整治到文明创建,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一定要弄个响声才行。尤其是她亲自打造的“一村一组一街一树一景”的“五美庭院”,由首批的10户,发展到目前的85户,形成了“太和村模式”,已成为陕西的典型代表,很好地助力了乡村振兴。“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成为乡村庭院的标配。
  家家户户的庭院建设好、建设美了,整个村庄的环境卫生就一定会随之大为改善。如今,每天打扫庭院,收拾房前屋后,已成了太和村村民的良好习惯。
 
  太和村的改变,改变的不仅仅是庭院街景、村容村貌,还有已经根植于村民内心的认知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安吴村:“一个村的文化,就是一个村的村魂”
 
  自古以来,农村就是百业之地。从《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泾阳吴家的赫赫商业,到“安吴青训班”感召下的创业故事,再到今天“红色文化”涌动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累累硕果,泾阳县安吴村,一个被秦商文化、红色文化润泽的关中乡村,不仅有故事,也正在创造故事。
  走在灰砖青瓦装扮的街巷中,两旁的仿古建筑围绕着“安吴青训班纪念馆”铺排开来,民俗、茶馆、特产、文创、青年书屋等乡村商业体镶嵌在一座座院落中,而当你走进其中飞檐翘角、幽静恬然,充满江南风韵的院落,这便是安吴村“五美庭院”示范户。
 
  安吴村的建筑集明清古建、革命旧址、名人故里于一体,特别是以“安吴青训班”为根脉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已深深根植在这片土地,浸润着乡里。
 
  你看,《安吴青训班的一天》《学好本领上前线》的情景剧,《踏上漫漫征程路》的哑剧,还有正在排练的《乳娘》,这些红色剧目中的角色,全都是本村的村民,这足以说明红色文化的根脉已经深深渗透到安吴人的骨子里。
  正如安吴村支部书记岳绵绵所说,“一个村的文化,就是一个村的村魂”。安吴村正是以红色文化为魂,让干事创业有劲头,群众生活有奔头。
 
  就像记者在吴家北院吴中锋家和吴家东院李峰家看到的一样,他们都是在这种文化的浸润下,守正创业,开拓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他们身上也不乏有一种秦商文化的果敢与坚韧。
 
  按照“五美庭院+产业”的发展思路,吴中锋在自家开办了民宿产业;李峰则开起了茶馆,经营泾阳茯茶。乡村振兴路上,他们是先行者,更是受益者。
 
  正如李峰所说,“以前我在外地务工,后来村子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便返乡创业。这里游客多,就依托泾阳茯茶,在自己家里开了一个小茶馆,并销售茯茶,这些年来,生意还不错。”
 
  的确,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们看到了商机,纷纷返乡创业。目前,安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而利用红色资源拓展的产业项目,带动全村村民增收超过100万元。
 
  企业兴村、能人回村、游人进村、产品出村,已成为安吴村融合发展、百业兴旺的基础。近几年,安吴村通过“基础强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支部带村、文化兴村”五大工程,打造“农、文、旅、教、研、学”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益11.3万元,今年预计超过25万元。
 
  同时,安吴村以“最美榜样”引领文明,以“家风家训”传承文明,以“乡贤文化”涵养文明,致力于打造党建活动、红色教育、传统文化和文明宣传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探索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教育的新路子。
  回首望去,夕阳下吴氏庄园那美轮美奂的砖雕、古老精致的戏楼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红色血液浸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流淌在安吴村人们的血脉里。
 
  如今,历经岁月沉淀,在新的历史时期,安吴人以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让安吴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和辉煌。
 
  此心安处是吾乡,道路宽了、村庄绿了、游人多了的安吴,把红色文化的根与魂,深深根植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后记:
 
  从走访的“五美庭院”示范户中,记者感触很深。如今的乡村,早已从过去的温饱问题,上升到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村民的生产生活,也不再是靠单一的种地,而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式转变;村民除了将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更趋向对文化、书香氛围的营造,乡村文化也就在这一户一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泾阳,“五美庭院”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细胞”工程,成为泾阳县美丽乡村的实践新样本,实现从“一户美”到“户户美”,“一时美”到“时时美”的转变。
 
  泾阳县妇联主席张润妮向记者说道,我们将“五美庭院”与家风建设、“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探索出“五美庭院+党建引领”“五美庭院+文化传承”“五美庭院+产业发展”等模式,形成以户带村,串点成片的美丽乡村盛景。截至目前,全县创建市级“五美庭院”示范户95户,县级“五美庭院”示范户7200余户,示范街巷119个,示范村9个。
 
  “五美庭院 ”是美丽乡村的细胞,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载体。泾阳县以家庭“小美”聚合乡村“大美”,实现乡村振兴“一村一画一风情”,美丽庭院“一户一景一新韵”,让“五美庭院”创建成为承载家庭幸福、提升乡村品质、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
 
  的确,农家庭院是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是乡村生活以及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些美丽乡村和“五美庭院”的窥探,可以直观看出,农家庭院承担着农业生产的重要功能,是乡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空间,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生活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希望,在广大乡村,“五美庭院”越来越多,让乡村有“颜值”,更有内涵,留下更多的乡愁。 (记者 张永军 张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