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陕协作走过30个春秋

2021-10-28 14:29:00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编者按:
  
  1991年10月,《瞭望》周刊刊发了一篇《苏陕干部交流:一个意义重大的创举》。从这一年算起,苏陕协作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
  
  当时,江苏苏南7个市与陕西秦巴山区31县首先开始交流,这种以扶贫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交流被称为“新事物”,成为了当时全国的一项新创举。
  
  五年之后,这一经验被推广到了全国24个省市(区)。
  
  1996年9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江苏与陕西开展挂钩扶贫协作。由此,两省从过去以干部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和经济协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年后的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把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推向新的历史阶段。苏陕两省共担使命,开启了新的协作征程。
  
  这五年多来,苏陕两省牢牢把握新时代带来的新机遇,聚焦扶贫帮困、干部交流、劳务协作、经贸合作等重点工作,加强重大产业、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等方面的战略协同,苏陕协作向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拓展。特别是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政治使命,两省精准协作,不断深化拓展帮扶领域,全面完成扶贫协作各项任务,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苏陕力量。
  
  回望过去,巍巍秦岭,见证了苏陕两省“好兄弟”“好战友”“好伙伴”30年的协作情谊;
  
  展望未来,滔滔长江,奏响了新时代“苏陕一家亲”的动人乐章,苏陕协作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自古以来,苏陕两省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建立了深厚的合作情谊。从最早的“秦伯奔吴”,到汉代的丝绸之路交汇合作,奠定了两省的文化渊源和合作基础。隋唐时期广通渠、通济渠、山阳渠、永济渠四大运河的修建,拉近了两省的空间关联,苏陕合作不断加强。新中国成立以后,苏陕两省之间更是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伙伴关系,交流更加密切,来往更加频繁,合作更加深入。
  苏陕干部交流:
  
  让“山里人”有了新思路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再生,是第一批赴江苏挂职交流的干部之一。当时他担任商洛地区的行署副专员,挂职江苏常州市市长助理,他曾感慨道,“一到苏南,我们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受到强烈触动。”他说,当我们走上苏南大地后,迎面扑来的是改革开放的气息。江苏干部的现代观念和办事效率给我们这些“山里人”带来阵阵冲击波。而江苏干部带着“改革之花”,走进了比较封闭的陕南秦巴山区,为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改革开放的意识,并走到哪里就把改革开放意识传播到哪里,让“山里人”也知道了商品观念、人才观念、市场信息等名词。
  
  干部交流给陕南带来的信息多了,电话铃声多了,人走动的多了,这在当时被干部们称为“三多”的变化,正是苏陕干部交流带来的直接感受。
  
  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江苏来陕西考察的人多了,仅1991年苏陕干部交流开始的半年时间里,江苏来陕西洽谈业务、寻求合作的人数就超过了3000人。洛川的苹果、周至的猕猴桃、凤县的玉米、石泉的木材等等产品走向江苏,又由江苏走出了国门;柞水、合阳、紫阳、黄龙、延长等一大批县区也引来了江苏企业家的投资……此外,陕西依托深厚的科教优势,一些技术资源转移到了江苏,江苏一些加工技术吸引入陕。

  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在江苏挂职干部张海毅的协调下,江苏一家生产防护服的企业迅速落户丹凤县竹林关镇。

  在南京挂职商州区干部的协调下,陕南规模最大的口罩生产线落户商州区。

  东西部交流合作,陕西跟江苏开好了头。在这之后的五年里,苏陕干部交流工作深化落实、开花结果。干部交流,带来了经济交融,而经济交融,又巩固了干部交流。苏陕干部就像一条纽带,将沿海与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东西部经济发展带来契机,创造经验。

  从干部交流到经济交融:
  
  苏陕协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转眼间,五年已过。苏陕干部交流模式得到了中央肯定,并在全国24省区推广。1996年9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江苏与陕西开展挂钩扶贫协作;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经苏陕两省商定,江苏省10个省辖市49个县(市、区)与陕西9个省辖市52个县(市、区)建立了挂钩扶贫关系。由此,两省从过去以干部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和经济协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96年12月,苏陕两省正式签订了《江苏省陕西省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协议》。1997年,陕西省成立了苏陕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组织开展苏陕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工作。
  2020年春季,为帮助宜君县哭泉村发展产业,盐城市一家为企业为该村送来5万元帮扶资金。
  
  1996年底,陕西全省50个国定贫困县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74.28元,造成农村贫困的基本原因是水、土和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缺乏性贫困。而这就成了江苏对口帮扶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促进陕西广大农村的基本条件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子洲县的农特产品通过电商,大多数被销往扬州等地。
  
  举一个例子,张家港市与榆林子洲县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当时,张家港市的一位副市长亲自带着人到榆林考察,选择了子洲县最贫穷的张家砭村作为帮扶对象。先后投资80多万元,从完善村基础设施,兴办村办龙头企业,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和培育良种等方面进行对口帮扶,到2000年时,张家砭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600元,比帮扶前的400元翻了两番。
  
  苏陕协作不仅改变了陕西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也让老百姓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合作的深化,江苏与陕西的协作逐渐由帮扶转向项目协作。2001年,陕西西铜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苏陕两省最大合作项目全面启动。
  
  截至2006年底,苏陕协作这十年间,双方共交流干部1567人,其中陕西赴江苏干部868名;双方互派考察访问团组2438人次,累计实施协作项目1844项,实际投资123.78亿元,联办企业达572个。江苏一批优秀企业先后在陕西落户,同时,陕西的企业也到江苏寻求投资合作伙伴,一种双赢的局面由此形成。
 
  为苏陕协作资金帮扶的清涧县杂粮加工车间,工人正在清点产品数量。
  
  此外,在对口地市和有关部门组织下,1996年以来的十年间,陕西贫困地区累计向江苏省输出劳务近5万人次,劳务收入近3亿元。仅苏州通过对口扶贫协作渠道吸纳榆林剩余劳动力就达1.5万多人,成为榆林1万多个家庭通过劳务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玉祥门外,一座20余层的江苏大厦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江苏大厦是1998年由江苏省政府投资2.3亿元建设的,2001年竣工运营,这座大厦可以说是苏陕合作的结晶,也见证着苏陕合作不断走向更实更深。

  来自江苏盐城、落户铜川董家河循环经济公园内的达美轮毂,已经成为苏陕企业的典范。
  
  2007年,苏陕两省签署了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工作的协议;2010年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两省能源和其他优势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关于进一步深化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此后,两省领导利用每年的“西洽会”进行苏陕交流专题会谈。“十二五”期间,江苏对陕西贫困地区援助资金1.8亿元,实施援助项目570项;组织贫困地区劳务输出14.6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7.68亿元。两省交流技术干部810人,协办企业168户,合作项目95项,投资37.9亿元,吸纳就业10250人。
  
  东西部扶贫协作:
  
  让苏陕两省合作全方位升级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把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推向新的历史阶段;同年9月,苏陕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在西安召开,双方签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战略协议》,提出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两省党政主要负责人互访,启动了“十三五”苏陕扶贫协作规划编制工作等多项务实举措,拉开了新一轮苏陕合作帷幕。

柞水县金米村群众在采摘木耳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点赞“柞水木耳”和肯定平利县“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模式就是苏陕扶贫协作成效的集中体现。

在柞水当地,“苏陕扶贫协作”已经深入人心。

       说起柞水木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点赞“我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2017年以来,柞水积极对接江苏省高淳区,累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7330万元,实施木耳产业项目16个,拉动投资4.06亿元,先后建成金米、窑镇、金盆等5个年产2000万袋菌包生产线基地和一批社区工厂,建成5个500万袋以上的示范镇、15个100万袋以上的示范村,带动44个村建立吊袋和地栽村级扶贫木耳基地,全县菌包年产能由2017年初的100万袋提升到2020年的1亿袋,将全县6944户群众牢牢镶嵌在木耳产业链上,户年均增收5000元,形成“利民、富村、强县”的良性发展局面。

       而社区工厂作为就地就近就业扶贫的有效做法,起源于安康市平利县。早在2004年,安康市平利县开展劳务输出,把需要就业打工的人送到深圳、东莞、惠州的袜厂、鞋厂、电子厂……十年间,平利县南下打工人数已达数万。当初挤火车南下的工人里,一部分逐步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2014年春节前,在“平利县返乡人士新春座谈会”上,号召这些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在外漂泊多年的张富涛、张富丽兄妹动了心,他们早就想回家乡干点事业,他俩率先决定把深圳自创的一家小工厂搬回平利,在城关镇长沙铺村自家堂屋里,创办了平利县第一家“返乡小作坊”——富声电子,专门加工耳机喇叭电子元件。小厂最初聘用6人,为邻近的农村妇女简单培训后上岗,工资按件计酬,每月能挣2000元。几个月后厂子逐渐步入正轨,用工达30人。

       到2014年秋天,三阳镇、老县镇、八仙镇等地,创业者渐次涌现。有做线圈的,有做手套的……老板都是平利人,从东南沿海返乡创业,有的把厂子开在自家屋里,有的开在搬迁社区。

       平利县属于陕南移民搬迁重点县,如何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社区工厂的创办刚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平利社区工厂逐步从自家房屋搬进社区,到2016年底,社区工厂已开设到平利全县所有乡镇。时至今日,这片秦巴山区已有83家社区工厂创办发展,解决了6000余群众就业,促进了平利商贸投资和县域经济发展,让一大批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改善。

       安康汉阴县,毛绒玩具已经成为当地帮助村民致就业增收的主要产业。

       近几年,陕西抢抓东部产业转移和苏陕扶贫协作机遇,全省共创办社区工厂1704家,共吸纳5.81万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7万人。为陕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因为苏陕协作,毛绒玩具产业也被引入因铜川宜君县,成为了当地扶贫的主业产业之一。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足以感受到苏陕协作以来,陕西农村、农民和农村产业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富平县和丹阳市共建的富丹产业园内的乳品企业,该企业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扶贫带贫企业。

       江苏与陕西虽相隔千里,但两地人民手牵手、心连心。目前,陕南大多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都有苏企援建的“扶贫车间”“社区工厂”。两省合力共建渭南富丹产业园、汉中西乡循环经济园、西安高新区集贤园等10个苏陕“区中园”,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高新企业入驻,总投资达82.1亿元。

       因为苏陕协作资金的支持帮扶,汉阴县的猕猴桃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今溧阳已经成为汉阴猕猴桃的主要销售市场。
 

溧阳市企业在汉阴县开办的苏陕农特产品展示馆

       “十三五”期间,苏陕两省不断深化产业合作,累计投入74.13亿元苏陕扶贫协作资金,持续推动5104个扶贫项目落地实施,带动脱贫116万余人;引进合作企业445家,实际投资达141亿元;共实现近1.75万名贫困劳动力赴江苏就业,2.33万名贫困劳动力省内就地就近就业;陕西先后选派1352名党政干部和11615名专业技术人员赴江苏挂职学习,江苏先后选派268名党政干部、3397名专业技术人员来陕挂职扶贫、传经送宝。江苏对口帮扶陕西省的56个贫困县区、6452个贫困村和79.18万户、229.8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完成脱贫退出,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扶风县一家苏陕协作资金扶持的村镇工厂内,工人正在加工仿真花。

       麟游县一家苏陕协作资金扶持的社区工厂内,工人正在加工电子元件。

       五年来,70%以上的苏陕扶贫资金投到产业扶贫,带动投资约480多亿元,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富硒农产品等扶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陕西在江苏设立63个消费扶贫专馆,扶贫产品销售额达3.77亿元,实现了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苏陕两省企业家积极参与苏陕协作,通过引进一批企业、共建一批园区、培育一批产业、推进一批项目,增强了对口协作地区内生发展动能,推动苏陕对口帮扶交流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56个贫困县经济发展增速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11个深度贫困县实现生产总值1323.93亿元,同比增长7.2%。

       位于麟游县两亭镇的郭家河煤矿(郭家河矿业有限公司)是苏陕两省经济合作的重点项目,也是苏陕两省协作共赢发展的重要承载者和推动者。
 

       扬中市斥资2.8亿,在白水县投资的占地上千亩的光伏发电项目。

 

       此外,苏陕两省在能源资源、装备制造、生态环保等多方面开展合作,2017年至今陕西累计向江苏送电65.8亿千瓦时,总投资10亿元的铜川达美汽车轮毂项目完善了铜川铝材料乃至全省汽车产业链条,投资1.5亿元的斯派尔集成建筑项目也为延川县民生事业发展注入巨大动力。

       “苏陕两省牢牢把握新时代带来的机遇,加强重大产业、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等方面的战略协同,苏陕协作向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拓展。”江苏省工作队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迈向“十四五”:

       苏陕携手迈向新征程

       进入“十四五”,苏陕协作迈入了新发展阶段,踏上苏陕协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今年4月6日至7日,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赴陕西学习考察;4月16日,江苏省调研组赴陕开展“十四五”东西部协作规划编制调研;4月25日,苏陕(西部)合作发展促进会揭牌成立,首届苏陕企业家创新发展大会举行;4月29日至30日,陕西省党政代表团在江苏考察,两省签署《苏陕“十四五”协作框架协议》等系列协议……在一次次的交流互访中,大家叙情谊、话合作、谋发展,不仅使两省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更续写着苏陕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新篇章。

       4月12日,晨光中的洛南县保安镇“亲农·溪乐谷”美丽乡村一角(无人机照片)。

       4月12日,村民叶喜莲在“亲农·溪乐谷”美丽乡村编织手工品。原为贫困户的叶喜莲与老伴现在都在村里打工,每人每月工资1800元。

       今年4月,陕西咸阳市和江苏泰州市两地市委书记一同走进泰州市“陕西特色农产品(泰州)物流运营中心”,了解企业产品销售情况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这是我们在江苏投建的第二个物流运营中心。”陕西中农厚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饶艳说,“2017年,在江苏太仓市帮助下,我们走出咸阳,在当地建了第一个物流运营中心。5年时间,中农厚朴从一家小电子商务公司发展成集种植、仓储、销售、配送于一体,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农业科技企业。公司销售额从3000多万元增长至1亿元以上。”

       4月12日,来自洛南县城的叶佳彤小朋友在“亲农·溪乐谷”美丽乡村体验石头风铃。

       4月12日,一名游客在洛南县保安镇“亲农·溪乐谷”美丽乡村自拍。

       如今的中农厚朴极大带动了咸阳市各类农特产品销售,并且不断向外辐射。企业与淳化、永寿、旬邑等地的78家产业扶贫合作社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还在淳化县润镇工业园、周至县马召镇富饶村设立“陕西农特产品后整理商品化集散中心”。

       苏陕协作起步于扶贫,但不止于扶贫。

       特别是今年5月举办的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江苏共组织600余人参会参展,洽谈落实合作项目127个,总金额达289.87亿元。5天会期里,苏陕双方接洽交流、互通有无,释放出新的信号:将推动苏陕扶贫协作向区域经济合作升级。

       据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同志介绍,今年以来,陕西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重要指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指导,按照全国东西部协作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优先位置,统筹推进组织领导、区域协作和乡村振兴,苏陕协作工作有序推进、进展顺利。

       一是苏陕两省签订《苏陕“十四五”协作框架协议》,携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深走实,推动“十四五”时期两省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全面梳理并巩固“十三五”时期苏陕协作成果,确保苏陕协作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同时围绕组织领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协作、推进乡村振兴和工作创新等年度重点工作,提出了18项具体举措,推动“十四五”苏陕协作开局起步。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全省苏陕协作工作牵头部门,分解落实2021年东西部协作协议任务,印发《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确保年度苏陕协作工作顺利推进;围绕“十四五”苏陕协作框架协议21项51条具体举措,建立工作台账,夯实责任分工;8月底,组织5个督导组赴10市30县区开展苏陕协作重点工作督导,现场考察了126个苏陕协作资金项目。

       二是加快推进原有协作项目建设,确保“十三五”时期所有苏陕扶贫协作项目尽快投入运营并持续发挥效益,分批次完成资产确权、移交等工作。着力提升劳务协作水平,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570人,通过苏陕协作实现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3802人。不断创新消费帮扶模式,持续推动冬枣、苹果、核桃、木耳等优质农特产品走向江苏地区,截至9月底,推动江苏采购、销售陕西消费帮扶产品5.16亿元。江苏累计援建陕西扶贫车间278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018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要求,持续倾斜支持镇巴、紫阳、山阳等11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2.3亿元苏陕协作资金,助力重点帮扶县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全面落实土地、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鼓励江苏产业向陕西梯度转移,推动105个东部企业来陕投资,落地投资18.32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2343人。两省共建产业园区32个,其中农业园区22个,引导入驻园区企业65个,累计到位资金8.68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1315人。陕西56个脱贫县与江苏省52个县(市、区)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截至8月底,实现镇镇结对316个、村村结对424个、企村结对247个、社会组织结对28个、学校结对417所、医院结对143家。

       四是坚持互派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挂职锻炼和交流学习,江苏147名挂职干部已全部到位,陕西2021年度200名挂职干部也已赴江苏挂职锻炼。全省选派专业技术人才467人赴江苏交流学习。资金项目方面,省级资金25.312亿元,实施项目874个,资金项目以产业类为主,涉及农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总投资99.9亿元,预计带动农村人口32.98万人,其中脱贫人口15.14万人。江苏省社会力量累计捐款捐物6478万元。

       从脱贫攻坚到合作发展,苏陕协作领域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更新,两省携手同行的步履迈得更加坚定。

苏陕资金在洛南县帮扶的中药材种植项目

       正如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晓光在石泉县调研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和苏陕协作项目推进时表示,要持续深化苏陕协作,不断拓宽产业合作领域,借助江苏产业优势,统筹谋划一批支撑性、带动性强的项目,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同时,强调项目单位要继续利用好苏陕协作平台,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高质量项目为陕南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文/记者张永军 张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