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 农民富 生态优——陕西安康平利县践行“两山”理论做优山林经济纪实

2021-06-25 23:48:18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市平利县蒋家坪村考察时提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平利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良好的生态禀赋,坚持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之路,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使群众因林而富,因林而美,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的“林动力”。

  药香弥漫九龙池

  “你看这一片,刚锄完草,长势很不错。”夏日,走进平利县兴隆镇九龙池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满目苍翠,一派生机盎然。基地负责人刘宗斌一行沿着山间的一条水泥路查看着道路两旁各类中药材的生长情况。在连翘种植区,刘宗斌蹲下身子,边看边笑着说:“这些中药材都长了4年了,就像我的孩子,我时常来看,今年就能见些效益了。”
兴隆镇九龙池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据介绍,这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由刘宗斌创建的平利县绿美缘农林公司负责建设,共流转当地村民土地3000亩,主要种植有吴茱萸、连翘、钙果等各类中药材,其中连翘、吴茱萸各1000亩,林下种植白芍、桔梗各150亩,玄参、癫茄草各200亩。同步建设有2000平方米的中药材加工仓储销售中心。
林业技术人员在查看钙果长势

  “这个村以前是全县的深度贫困村之一,贫困程度之深、脱贫任务之重当时是难以想象的。”曾担任九龙池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的王密坦言,以前的九龙池村缺主导产业,全村398户1197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21户71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60%。2017年,平利县绿美缘农林公司开始流转村民土地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过“经营主体+贫困户”的模式,综合利用土地流转固定收益、企业盈利分红收益、基地务工劳动收益、订单产品回购收益等途径,直接带动基地周边群众300人以上实现了就地就近脱贫增收。如今,在这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带动下,全村吴茱萸、连翘、香菇、木耳、茶叶等中药材产业遍地开花,成为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蒋家坪村郁郁葱葱的茶园

  “我在前年给基地流转了18亩多土地,仅这一项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呢。”今年近60岁的九龙池村3组脱贫户袁正礼欣喜地说,以前他的土地大面积都撂荒了,只种了少部分的玉米、油菜,收入很少。现在除了土地流转收益外,他还在基地搞管护工作,每天收入120元,以后要好好干,多增加收入;50多岁的该村5组组长叶世能,全家4口人,一儿一女,儿子在外打工,女儿已出嫁。他和妻子都在中药材基地务工,他负责带班,妻子搞管护,两人年收入达5万多元。

  目前在九龙池村,得益于中药材种植的不只有袁正礼、叶世能。据了解,目前该村共有近200人参与到了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实现了人均增收1500元。

  “到明年这个基地的中药材将进入丰产期,保守产值100万左右。”九龙池基地负责人刘宗斌信心满满地说。

  普济寺村的“金蛋蛋”

  一棵棵碗口粗的核桃树分布在几面山坡上,迎风摇曳;一个个毛茸茸的小核桃“蹲”在枝丫间,长势喜人;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山鸡在树林下,悠闲散步……这是平利县城关镇普济寺村的普济核桃现代农业园区内展现出的美丽场景。
城关镇普济市级核桃标准化示范园

  “我们园区目前栽植核桃1200亩,挂果的有一半。林下还套种魔芋和中药材。”普济寺村核桃园区的负责人张冬明介绍说,这个园区是她的徐家沟富硒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打造的核桃园区,最近市林业部门授予了“市级核桃标准化示范园”的牌子。园区以核桃生产、加工、销售,林下种养为主线。通过10年的建设发展,园区内已逐步形成核桃种植良种化、生产专业化、采收加工机械化、产业基地规模化、生态效益高效化的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科学布局、核桃生产、加工、销售与林下种养相结合、相促进的循环发展模式。

  据了解,该核桃园区以“公司+农户+基地”发展模式,通过标准化产业园建设向广大农户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管护技术,通过种养殖、加工销售等渠道向附近农户提供了多种就业岗位,带动了山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有力的推动了平利山林经济和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我们园区常年固定职工16人,季度长期零时聘用员工20余人,签订帮扶协议贫困户80余人。”张冬明说,自从2017年核桃开始挂果以来,效益每年递增,去年仅核桃一项收入近30万元,养牛收入30多万,养羊20多万,养猪收入30多万。今年牛、羊、猪的养殖数量又增加了,收入肯定还会增加。“现在这片青山真正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了,我们已离不开它。”张冬明笑着说道。

  “我在这里已经干了10年了,核桃就是我们这里的`金蛋蛋`,没有这片山林就没有我的今天。”核桃园区的带班负责人罗军感慨地说道。一路走来,他见证了园区的艰难创业和发展壮大,作为公司一员,感到很欣慰。目前他每年的收入在6万元以上。其他工人除管住管吃外,均按男工每天100元女工80元结算。

  让山更青人更富

  九龙池村中药材和普济寺村核桃产业的发展,是平利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群众享受生态红利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平利县得益于此的村庄和群众还有许多。

  将生态保护、生态富民始终放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是平利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林业部门全体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和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辩证关系,逐步走上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路子,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走向新征程。
龙头国漆示范区负责人袁辉志查看漆树生长情况

  大力增绿。新造林3.6万亩,退化林修复2.1万亩,义务植树55万株,全面落实天然林管护面积341.39万亩,聘用集体林天保护林员205人,落实生态护林员2320人;重点整治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占林地等非法活动,加大巡控力度,开展森林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全县已保持了连续4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记录;投入防控资金600万元,春季累计清理销毁枯死松树5万多株,完成树干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为22810株松树注药32000支。
八仙林下养蜂大户杨琴在查看蜂箱

  壮大产业。一是突出特色,坚持茶饮产业率先突破。按照“一村一企一园”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全县11个乡镇中有10个万亩以上的茶叶基地镇,137个行政村中有55个千亩以上的茶叶专业村,实现了“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的发展目标。截至目前,该县茶饮产业基地面积达25万亩,茶叶年产量1.38万吨,总收入15亿元。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名茶百强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等荣誉称号。二是在退耕还林和林果经济树种选择上,重点栽植核桃、板栗、柿子、石榴、猕猴桃等果树。全年新建特色经济林1.7万亩,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2万亩。提质增效核桃园区7个,培育核桃良种示范园3个;立足产业禀赋和传统优势,让“牛王漆”品牌焕发生机,全县发展生漆10万亩;发挥良好生态优势,发展具有“植物界大熊猫”之誉的红豆杉1000亩,培育改造具有“植物界活化石”之誉的珙桐7000余亩。三是把林下种养殖产业作为突破点来抓,积极引导发展林蜂、林菌、林药、林禽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完成林下种植16万亩,林下养殖230万头(只、羽)。培育创建了3个“林芋蜂”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巩固提升了8个“林芋蜂”山林经济扶贫示范点。
林下养殖白山羊

  强化受益。发展山林经济,关键在于群众脱贫、群众受益。一是精准落实生态脱贫政策,发放护林补助资金1112.64万元;完成退耕还林政策兑现,为贫困户兑现补助资金581.03万元;积极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为贫困户兑现资金177.27万元;整合林业重点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带动贫困户1927户,户均增收578元。二是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培育创建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个,培育创建市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9个;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贫困户1573户,5326人,人均增收645.50元。三是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机制创新中,探索出林业主管部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园区业主模式,有效地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入了产业建设中,并将项目资金作为该组织的股份,切实发挥了项目资金的撬动效益。

  牢记殷殷嘱托,聚力接续奋斗。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建党100周年之际,平利林业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生态富民和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唐兵  周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