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访谈室】陕西千阳:让“尊师重教”之风开出传承之“花”

2021-01-07 15:19:59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已经全文删改)【“薪火”访谈室】陕西千阳:让“尊师重教”之风开出传承之“花”

  2020年的千阳县燕伋望鲁台景区,游人如织 供图 燕伋望鲁台景区

(已经全文删改)【“薪火”访谈室】陕西千阳:让“尊师重教”之风开出传承之“花”

  千阳县燕伋望鲁台景区内景 供图 燕伋望鲁台景区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鸿鹄少年,心向朝阳。负笈千里,不畏冰霜。”这是燕伋祠燕伋祭文里的话,为燕伋这位儒家夫子的一生作了最深刻的注解。如今,无数远道而来的游客慕名前往宝鸡市千阳县,拜谒燕伋曾经的教学之地,寻访燕伋精神。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与陕西省委网信办主办,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承办的“筑梦新陕西 薪火代代传”多语种大型访谈活动走进宝鸡市千阳县,寻访燕伋文化的本源,触摸传统文化与一方发展同频共振的脉络。

  千阳县地处八百里秦川西陲,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燕伋的故里。近年来,千阳县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努力让燕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走得更深更实。  

(已经全文删改)【“薪火”访谈室】陕西千阳:让“尊师重教”之风开出传承之“花”

  燕伋雕像 摄影 陈锵

  燕伋,字思,公元前541年出生于秦地千阳燕家山,是秦地儒家文化传播的第一人,有“千源侯”“先贤燕子”的美誉。公元前520年,22岁的燕伋受到父亲的感染和时局的影响,告别了家人,开始了去鲁国的漫漫求学路。燕伋一生求学时间长达17年,又曾在距秦国雍城不足百里的渔阳(今千阳县)设馆办学,广收弟子,传授六艺和儒家思想。时至今日,燕伋坚毅求学的精神和淳朴的尊师风范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不断成长。  

(已经全文删改)【“薪火”访谈室】陕西千阳:让“尊师重教”之风开出传承之“花”

  千阳县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江海介绍燕伋精神 摄影 李海妮

  “燕伋精神的核心就是尊师重教。”在千阳县燕伋望鲁台景区,千阳县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江海介绍了燕伋精神的内涵。  

  杨江海说:“燕伋文化源远流长,多位专家学者都曾对其主题进行深化。‘为政以德’‘蜗牛精神’‘培根铸魂’这些都是学者概括的燕伋文化的内容。燕伋十分关心天下大事,一心向学,尽管家境殷实,仍三度往返秦、鲁求学,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典范。”

  杨江海介绍,近年来,千阳县通过多种措施让燕伋文化留存下来,发扬光大。千阳县推出的新编秦腔历史剧《望鲁台》于2019年4月在西安易俗大剧院首演,并在之后参加了2019年国际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节展演,并获得了陕西省政府颁发的“优秀剧目奖”。

  千阳县为了推动燕伋文化研究,曾多次邀请文化专家学者建言献策。2019年12月9日,燕伋诞辰2560周年暨燕伋精神研讨会在千阳县召开。这次研讨会着力研究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弘扬燕伋精神,与会专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提出了诸多可行的办法。  

(已经全文删改)【“薪火”访谈室】陕西千阳:让“尊师重教”之风开出传承之“花”

  千阳县燕伋望鲁台景区外景 供图 燕伋望鲁台景区

  杨江海介绍,千阳县专门成立了燕伋望鲁台管理处,配备专职人员来做好燕伋文化的传习工作;千阳县成立了燕伋文化研究会,让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此挖掘历史资料,参与研讨交流活动,以扩大燕伋的对外影响;千阳县还使用燕伋之名命名学校,让燕伋精神走进校园,扩大其影响力。此外,千阳县还使用燕伋名字命名重点道路,让后代永远铭记燕伋。

  目前,燕伋精神成为弘扬尊师文化、传播千阳故事的靓丽名片。千阳县燕伋小学校长兰晓利表示:“我们学校作为燕伋精神的重要传承地,未来要为培养善美好少年而不断奋斗。”(文 陈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