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色林产强县富民

2020-12-28 13:20:15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在海拔1100米的深山里,坡上的冰雪还未消融,河沟泉水声打破了一片寂静。
  
  12月18日早晨,商洛市山阳县延坪镇西河村五组王光升与妻子杨庆芳天不明就开始忙活了,他们脸上冒着热汗,打理着房台堆放的苍术秸秆:“这一捆杆杆子,能打2斤药籽,每斤150元呢。”
  
  51岁的王光升,两个孩子上大学,妻子常年患病,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
  
  由靠天吃饭到靠山吃饭,穷了几十年的王光升,尝到了绿色产业的甜头。如今,他流转土地实施立体林药种植达140余亩,年收入50万元以上。“荒了是坡,种了是药。立体模式能让山增绿,地增收。”王光升高兴地说。
  
  山阳县在精准脱贫规划中,因地制宜勾画出药、果、菌、畜等绿色产业蓝图。瞄准“国土增绿、产业增效、林农增收”目标,狠抓“造林绿化、资源保护、产业发展、生态脱贫”四项工作,几年来,林业产业对决胜脱贫攻坚的作用更加凸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丰阳大地风生水起。
  
  远看林   近见果
  
  坡岭长满“摇钱树”
  
  一岭之隔,山南漫川关镇是高山茶叶,山北南宽坪镇却是板栗间套茶叶。靠着实干精神,山阳县硬是把一座荒山,开发成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站在黄花岭上,南宽坪镇甘沟村支部书记李业宏指着山坡:“远看是一片林,近看全是板栗,林下套种茶树,春季采茶,秋季收果。”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阳,走绿色发展之路,只能在山上做文章。因而,强药、稳果、扩菌、优畜成为县委县政府的精深布局。
  
  在推动林果产业规模化发展上,山阳县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三大带动”,推行金融帮扶、科技帮扶、销售帮扶“三大创新”的“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组织开展生态护林员学会一门林业实用技术、发展经营一亩经济林园、实现家庭年收入超一万元“三个一”活动。由林业部门对每一名生态护林员开展林业经济技术培训,掌握实用技术;引导扶持发展经营核桃、板栗、中药材、林下种植等一亩经济林园,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精准规划,因人施策,让每一名生态护林员通过自身发展林业产业和森林管护工资性收入等,家庭年收入超过一万元,实现生态脱贫从“输血”到“造血”的功能性转变。
  
  务好自己果园,带着技术外出挣工资,山阳县漫川关镇小河口村三组贫困户阮长财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在他的带动下,30余户村民栽植水杂果100余亩。
  
  “坡地撂荒可惜,我就栽了10亩果园,樱桃、桔子等杂果每年纯收入一万余元。”阮长财说激动地说,“自己务果学会了技术,县林业局聘请我到其他镇村修剪和嫁接果树,管吃管住每天工资180元。”
  
  山上长满“摇钱树”,群众脱贫无忧愁。针对这一富民产业,2020年山阳县筹资860万元,完成54个“三书三长”核桃科管示范点2.62万亩、整形修剪5300亩、良种核桃嫁接5100亩、病虫害飞防2.62万亩。筹集资金72.26万元,聘请专业公司利用无人机,开展核桃病虫害防治。培育扶持了陕西智源食品有限公司、山阳县家金商贸有限公司、商洛金桃核桃贸易有限公司、山阳县鑫淼商贸有限公司及湘子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4家龙头企业和9个新型经营主体。
  
  村集体探索林药间套模式,十里铺社区走出了一步先手棋。该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栽种红仁核桃2200株,林下套种白芨苗70万株,11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增收53790元,48户群众务工月增收1500元,带动10户贫困户年分红450元。
  
  据了解,山阳县以核桃、板栗为主的经济林产业面积达133.68万亩,其中核桃65.3万亩、板栗50.3万亩,桃、樱桃等水杂果18.08万亩,林果产业实现年产值5.9亿元,带动贫困户2.5万户,户均增收3500元左右。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带动贫困户8600户,户均收入2000元。生态带来效益,实干换来荣誉。山阳县2017、2018、2019连续三个年度获得“全市生态扶贫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县林业局获得2017年度山阳县脱贫攻坚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歉收粮   改种药
  
  薄地生出“金疙瘩”
  
  改革开放前,采伐、放牧、开荒,生态破坏的欠账,用了几十年才还清。
  
  “那时候山头没有树,坡上的草被牛羊啃光,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村民到处开荒种粮,就连石头缝里簸箕大块地方,都要点一窝北瓜。”王光升说,“越是破坏越是穷,贫瘠的土壤根本长不出好庄稼。”
  
  脱贫攻坚路子怎么走?以农为生的群众如何富?山阳县转变发展思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加大中药材政策扶持,鼓励林下种药、林下养殖等立体模式,以药富农的发展理念,在青山绿水中得到体现。
  
  10年前,农村“空壳村”现象已经露出冰山一角。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王光升,就开始思考咋能利用好山水致富。于是,他开始在自己地里试种药材,收成比种庄稼好几倍。
  
  3年前,王光升把握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机遇,争取扶贫贷款10万元,流转土地140亩,在斜坡沙地栽培天麻,又在撂荒地里栽上五味子,地下种植苍术、白芨、柴胡等中药材。“别看这些不长粮食的薄地,刨出来的全是‘金疙瘩’,县林业局还给我一次性补贴种子3万元。”王光升时而抓出几个天麻,时而提来猪苓袋子,展示土地里挖出来的“胜利果实”。
  
  山大沟深,地贫人稀。王光升有300亩林地,其中100亩为荒坡,他咋看着可惜,就雇用贫困户在山上栽核桃板栗,树下种植中药材,几年时间地上地下一片绿。
  
  “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栽树能防止水土流失,对药材替到遮阴作用,落叶还有肥力,疏松土壤,宜药生长。”王光升说。
  
  朴素的理论,是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王光升说,他买了一个矿灯,收种忙时凌晨4点上山,晚上11点摸黑回家。2019年,支付工资就达28万元,带动30多名贫困劳动力务工增收。“老王勤劳致富,也带富了乡亲,我每年从他手里领取工资25000元以上。”白龙村吴金子高兴得合不拢嘴。
  
  为了扶持中药材产业,山阳县争取资金500万元,用于示范基地建设、动物性中药材发展、野生中药材抚育管护、镇(办)奖补、企业培育、技术培训等补助,将林产业推向“快车道”。
  
  山阳县络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新兴企业。据介绍,                该公司在全县建成7个中药材基地,推行“631”利益分配模式,让农户、企业、村集体共同受益。“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订单种植,实现销售总额1000万元,利税100元万元,带动1800余户贫困户6500余人脱贫致富,其中订单种植2.3万亩,1660户户均收入12000元。”山阳县络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祥明说。
  
  十三五期间,山阳县累计新发展中药材基地29.86万亩,中药材面积发展到54.29万亩,年产值近20亿元,农村人均药业纯收入近3000元,带动贫困户3.1万户,户均增收8000元。
  
  管好山   护住绿
  
  群众端上“生态碗”
  
  生态,是可持续发展之本。绿色,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宝藏。
  
  早在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会,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向总书记汇报了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保护青山绿水,治理生态脆弱区,做精田间绿色文章,做大山上生态文章,山阳县为林产业发展“量体裁衣”。
  
  念好“山字经”,打出“特色牌”。 山阳县坚持以“国土植绿、身边增绿”为目标,以生态空间修复治理为核心,以重点区域绿化为重点,统筹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结合森林城市创建、全域旅游发展、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大力实施营造林工程建设。
  
  与此同时,继续坚持以保护、培育、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核心,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以打赢四大保卫战为目标,着力加强森林城市网络、林业产业、生态文化、科技支撑、创森管理五大体系建设,从而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增绿更要护绿。管好山林,保护资源,让生态效益持续放大,群众收入不断增加,两者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山阳县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1714名,年发放护林员工资900余万元,户均年增收5280元。兑现生态效益补偿42193户222.3万亩2393.1万元,涉及贫困户11939户60.3万亩534.1万元,户均增收447元。兑现退耕还林资金2560万元。
  
  在山阳县林业局局长陈立林看来,蓝天白云是财富,绿水青山更是农民增收的“靠山”。
  
  生态改善加速了全域旅游发展步伐。山阳县按照“精品景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旅游扶贫”的发展思路,加快天竺山、漫川古镇、天蓬山寨、法官农旅小镇等精品景区提档升级,统筹推进丰阳印象项目,深入实施旅游扶贫工程,通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培育“4+X”特色产业体系,依托山水资源,设计区域精品旅游产品,把更多的贫困群众直接或间接带入旅游产业链。
  
  林业产业厚积薄发,生态“蛋糕”越做越大,保护环境的理念植入人心,以粮为纲的群众,转型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当我打开门看见那白白的红薯粉,就有一种收获的喜悦,终于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窘境。”法官镇法官庙村姚丽在朋友圈晒出信息后,红薯粉条就被广大游客争相购买。生态旅游让这个曾经的贫困户,如今成为致富带头人。
  
  据法官镇镇长雷丹萌介绍,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镇上开发旅游项目,打造秦岭原乡小镇,成功创建国家3A景区,年吸引游客8万人左右。
  
  “党和的政策好啊,发展旅游让我走上致富路。”姚丽说,“我加工的纯手工红薯粉条,销量直接增加到3000多斤,年收入由2万元增长到8万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据了解,山阳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县发展农家乐集群4处,150多户,家庭旅馆100多家,酒店、宾馆、民宿总数750多家。年接待游客超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50亿元。(供稿人:张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