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盐场镇:抓产业“四处”着力,促乡村多方振兴

2021-11-25 13:05:39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近年来,盐场镇坚持党建引领,抓产业发展聚焦在“先、山、特、引”四处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战斗力,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规划产业在“先”处着力,构建发展框架。盐场镇党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工作要点,以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为平台,以提高财政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依照上级相关政策文件为准绳,坚持规划先行,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谋划,结合镇域实际和各村多数群众意见,确定产业发展项目,依照规划申报项目,按照产业规划实施项目,纠正了过去盲从蛮干的混乱做法,为全镇产业发展构建了发展框架,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遵循。

 

       发展产业在“山”处着力,打造金山银山。该镇过去大多数群众:靠山开煤矿,卖煤度日光,资源终有限,山空人心慌。国家发出保护土地资源令后,盐场镇党委立即引导群众抢抓脱贫攻坚政策机遇,深入践行“两山论”理论,关闭矿山,开发荒山,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绿色经济,从煤炭工业向农牧业转型,依照发展茶产业为主导,在高山大力发展大黄、菊花等中药材的远景规划布局。山中造林,更要“造”产业,才能在增绿的同时增收入。近几年,盐场镇始终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来抓,合理规划,因山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给像王森、李兴洲一样的林农造就了致富“聚宝盆”。如何让“聚宝盆”产出更多效益?盐场的答案是“山上下工夫、林下做文章”。如今,响洞、源滩、龙溪、柳家河等村还因山制宜发展了山羊、黄牛、肉猪、土鸡等林下生态养殖户,逐步走上立体林业发展模式,全镇林下经济面积达4000余亩,产值达300多万元,带动山区农民人均增收500元左右,全镇近六成农民依靠发展林下经济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

 

       推进产业在“特”处着力,突出产业亮点。走“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各村确定主导产业,龙溪村建成400亩药菊基地;源滩、紫坪两村建设600亩蚕桑基地;在天井社区、响洞、柳家河、集中连片建成5000余亩高山生态富硒茶产业园,在大田坝建成1000余亩黄茶基地茶园,在响洞村建设1000亩大黄;在南沟村建设80多亩赤芍、、、、、、全镇共有生猪、白山羊、秦川牛养殖大户21个,年养殖生猪3.1万余头、白山羊1000余只,肉牛800余头。这些“一村一品”产业目前均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群众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产业在“引”处着力,铺就产业新路。一是向人才培养上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培养行动,建立 “本土人才” “农村致富带头人” “基层农技专家” 等人才信息库,全面开展村级后备队伍学历提升工程,推行村级后备力量“定岗锻炼”,着力提升农村实用人才规模数量和专业化水平,实现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目前,全镇具有优秀年轻村级后备38名,培育产业致富带头人80余人。二是向专业组织上引。全面推广“党支部+公司+村集体+农户”等模式,把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构建利益联结共同体,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畅通农林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加强产销衔接,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打造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个体联结的产业联合体,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断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富能力。如:隆升、秦南等5个茶叶企业建厂并投产,年产茶叶70余吨;实现了企业、农户、村集体三方共赢,抱团发展初显成效。三是向互联网上引。建立镇村两级电商服务站(点)8个,推介名优茶叶、药菊等扶贫产品8种,带贫经营主体加入全国“832”消费平台7家,加快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拓宽了农产品营销渠道,增加销售收入,助农持续增收。(康祥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