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凤县凤州镇“十三五”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探析

2020-07-14 18:03:36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万千山峦,一江嘉陵,宝鸡凤县凤州镇莽苍苍的山水间,春秋两季总会有成群的大雁向巍峨的秦岭发起“挑战”。振翅、列队、争鸣……飞跃山巅,迎难而上,只为到达那水草丰美的梦想之地。
 
        巧合的是,就在这天空的“一字”或“人字”雁阵之下,“十三五”期间,凤县凤州镇也诞生出8支非凡的“雁阵”——8个党支部战斗堡垒当起“头雁”;日益壮大的集体经济让贫困“孤雁”鼓起了钱袋子;因户施策让“落雁”找到了雁阵的新位置……

       凤州镇的苹果红了五次,寒暑之间,一个产业强、士气旺、后劲足的凤州脱贫攻坚大“雁阵”正齐力高飞。

       “头雁”领航   面对面精准施策 群雁齐飞,头雁是关键。头雁强,群雁就能“春风一夜到衡阳”;头雁慵,只会“万里寒云雁阵迟”。对于凤州镇来说,8个行政村的党支部就是头雁,推进脱贫攻坚,直接考验着头雁的智慧和担当。

       “五年前,村里精准识别出41户1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的年老体弱,有的身有残疾,有的房子摇摇欲塌……咋办?群众都眼巴巴的看着支部想办法呢!”凤州镇邓家台村副书记赵严说,这时候,支部就必须有担当,有智慧,有魄力去蹚路。

       这个路想“蹚”出来可不容易,虽然苹果、花椒、核桃、中药材样样都有,但却如同“撒胡椒面”,啥都有,啥都不强。通过调研,村两委决定“靠山吃山”,以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创办集体企业、形成产销链条、鼓励贫困户就近就业等等方式,把贫困户“嵌”进=蹚出的发展新路之中。

       然而,当村里大刀阔斧的推进各项工作时,一个难题出现了——拓荒、栽树、管护、务工……工钱咋算?贫困户“牛拉马不拉”,如何调动积极性?

  一次村两委会上,经过缜密谈论,9名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经过讨论,齐刷刷举起手来,推出一项颇具改革意义的“新政”——积分制。简单说来,“积分制”就是按贫困人口参加集体劳动的次数、时长进行积分,村干部签字确认,每月汇总,年底分红,绝不赊欠。贫困户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2018年,全村累计积分达到12985.8分,“状元”被一名贫困户摘得,当众胸佩大红花,领取到积分分红7965元。

       “头雁”的作用显现出来了。2016年,该村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不过两千余元,而2019年已超过五千元大关。

       邓家台村,只是凤州镇8支“雁阵”的缩影。在一个个村支部“头雁”的带领下,全镇广袤的群山中,矮砧苹果示范园、千吨果库、花椒—油牡丹套种园、林麝养殖基地等因地制宜的脱贫项目先后建立。更多的岗位出现了,更大的市场出现了,更足的干劲出现了。
 
      “孤雁”入群   实打实帮扶脱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允许一名贫困户成为“孤雁”掉队。五年间,凤州镇在移民搬迁、产业扶持、就业扶持等方面,对这些曾经“掉队”的贫困户因户施策,让他们尽快赶上来、富起来。

       白石铺村村民张宝成,村里曾经公认的“孤雁”。看住房,一家人居住在土墙老瓦青苔斑驳、屋墙缝隙招风透光的老房子,吃水都只能到山沟里手提肩挑;看收入,几亩坡地就是全家的“命根子”,妻子前些年一场大病,人没留住,积蓄也没留住,还倒欠下亲朋8万元;看未来,消沉的张宝成说“这辈子没啥盼头了!”

       在脱贫攻坚推进中,张宝成的“盼头”来了。镇村干部一次次爬山来到他家,坐在板凳上疏导他,鼓励他。短短几年时间,在村镇的扶持下,张宝成实现了自己的“命运逆转”。

       70多平方米的搬迁点新房,窗明地净,他只出了把力气搬家就带着两个儿子搬进了新宅;电、水直接入户,挑水的扁担被他放在屋后彻底“下岗”;平坦的水泥路直通门前,再也不用在羊肠小道上奔波上下。更重要的是,干部送来新树苗、新技术,他的苹果园、花椒园硕果累累,不但还清了所有外债,还送大儿子学下了烹饪手艺,稳稳当当在一家宾馆端起了“饭碗”。

       无论从住房、收入、甚至志气上,张宝成都如“孤雁”般入群了。实际上,短短五年时间,凤州镇全镇已经有621户1835名“孤雁”退出贫困户序列,重新回到了雁群之中。与此同时,全镇三个贫困村(桑园村,马鞍山村,国安寺村)也全部甩掉了“穷帽子”。
 
       “雁阵”齐飞  心连心振翅前进“雁阵效应”的秘诀在于,后排大雁的羽翼能借助前排大雁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去齐心高飞,这对雁阵团队来说可谓意义非凡。脱贫攻坚也是如此,凤州镇正在通过推行“1+N”产业发展计划,整合力量靶向解决脱贫攻坚中的一系列难题,让“雁阵”人心更齐,速度更快。

  桑园村,诗词的名字背后,却是山大沟深的现实。这里在“1+N”产业发展模式的推动下,正在发生着山乡巨变。

       “你看,这里是200亩优质苹果示范园,水肥一体化管理能让这里每亩少说增产上千斤……你看,这里是村上的苹果套袋厂,产品供不应求哩……你看,今年村上还举办了4次专家培训课,果树咋修剪、中蜂咋伺候,村民们心里的难题都解决了!”提起这些年村上的变化,桑园村副主任王倩笑意满满。

   王倩的“笑”来自实实在在的扶贫“效益”。的确,就在五年前,这个村还是贫困人口的“高发地”,全村贫困户高达110户366人,而现在,只剩下需要兜底的3户3人。在她看来,产业带动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尤其在未来村里还计划在原产业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量增质,走上“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路子,那村里的“前景”和“钱景”肯定能实现双丰收。

        让我们来看一看“1+N”计划的“点、线、面”:这其中,既有苹果、花椒等示范园、林麝养殖等“点位”建设,又有依托于产业和文化的游客接待中心、公园观光道路等“延长线”建设,还有“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全方面”项目。点、线、面俱全的产业发展计划,不由得让人想起凤州镇招牌特产“凤果红”苹果——地面树形规范,地下同样在山岭间扎入深深的根系,只要农人辛苦一季,金秋时节,就一定能结出挂满枝头的“金蛋蛋”。

        产业大步前行,在保障全镇“雁阵”齐飞的过程中,凤州镇还有很多发力点:以就业扶贫来说,通过信息推送、人岗对接、培训赋能、岗位托底等一系列工作,613名贫困户找到了新岗位;从健康扶贫来说,通过上门服务、入院治疗等“绿色通道”,政府替贫困户健康“买单”49万余元……

       头雁”领航,“孤雁”入群,“雁阵”齐飞……,在凤州镇,“雁阵效应”的影响半径正越来越大,脱贫攻坚正越来越实。记者了解到,凤州镇还在防返贫上下大功夫,全力保障凤州镇这只“雁阵”在脱贫攻坚中不怕山高路遥,飞得更高、更稳。(供稿人:赵正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