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西安平添了不少麻烦,让人揪心瞀乱。2021年12月23日0点,西安按下了“暂停键”,城市“停摆”。疫情期间,“长安号”并没有停下一贯忙碌的脚步。2022年元旦零时,搭载着满载电子配件、跨境电商产品的50个集装箱,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圣彼得堡—曼海姆)跨境电商专列暨2022年首列迎新起航,驶出西安国际港,奔向德国曼海姆。
这是“长安号”新开启了又一通往欧洲的大通道,“长安号”开拓的国际货运干线增至16条。
此前两天的2021年12月30日,搭载着五金产品、机械配件、厨房用品、车辆配件等货物的“成渝号”班列从重庆发出,途经中国云南后抵达老挝万象。
这是中老铁路开通后,开往万象的首列中欧班列,也是“成渝号”新拓展的通往东南亚的大通道,实现了欧洲与东南亚各国在重庆“无缝衔接”。
纵观整个2021年,以“长安号”“成渝号”为代表的中欧班列,加快了来往频率,接驳了更多城市港口,拓宽了更多的新通道。
“长安号”越开越快,西安“朋友圈”越来越大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我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中欧班列“长安号”集散八方、辐射全国的区位优势。“长安号”通过“铁铁联运”“公铁联运”,把西安的区位优势转换为货源优势,集结了国内29个省区的货物,发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地;又把欧亚各国的货物,运回西安,分拨到我国各地。
2013年11月28日,第一列“长安号”开往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从此以后,陕西外贸货运打开了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新通道。截止2021年底,“长安号”累计开行突破11300列;国际货运干线增加至16条,全面覆盖亚欧大陆全境,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特别是近三年来,“长安号”加快了来往欧亚各国的频次。2021年,长安号全年开行突破3800列,运送货物总重达284.8万吨以上,比2020年略有增长。2020年,长安号开行3720列,是2019年的1.7倍,较初期开行量增长约80倍;运送货物总量达281.1万吨,较2019年增长60%,与开行初期相比,增长约40倍,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2019年,“长安号”共开行2133列,运送货物总重达180.2万吨,分别是2018年(开行1235列)的1.7倍和1.5倍。
不难看出,2021年“长安号”的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渐趋平稳,稳中有增。
2021年2月12日是大年初一。零时,满载50个集装箱沃尔沃汽车和汽车零配件的X8151次中欧班列,从西安驶出,开往9783公里以外的比利时根特。这是2021年“长安号”开行的第399列中欧班列。
4月13日上午,X9041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一路向西,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开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2021年开行的第1000列中欧班列“长安号”。这趟“长安号”装载了自行车、玩具、洗碗机等货品,共50车。
5月11日,2021“丝路电商”合作(西安)圆桌会上,《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主要内容有:建立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绿色服务机制;支持意向国家在西安设立跨境电商产品国家馆;建立共建共享海外仓机制;建立跨境电商服务外包对接机制;建设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5月13日,满载48个集装箱棉纱、绿豆、钾肥等“中亚造”产品的“长安号”中亚回程“公共班列”顺利抵达西安国际港站。这标志着中亚回程班列实现常态化、公交化运行,大大降低了集货时间和运输成本,对于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国际贸易通道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8月11日上午9时30分,“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一路驶向哈萨克斯坦的阿里木图,这也是陕西累计开行的第10000列中欧班列。自2013年第1列长安号开行,中欧班列(西安)的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位列全国第一。
11月底,“长安号”当年开行达到3520列,西安国际港务区已聚集外贸类企业360余家、物流企业300余家。
12月26日,首列“汉中—西安—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中欧班列从汉中车务段褒河车站驶出。该专列装载童车、布匹、服装、文具、陶瓷茶具、洁具等日用百货767吨,在西安国际港集结、分拨后,再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这是汉中始发的“长安号”专列。此前在陕西,“长安号”携手省内兄弟城市,相继开通了连接陕南安康、陕北榆林的“安西欧”和“榆西欧”专列,助力陕南秦巴山区的特色农产品和社区工厂生产的毛绒玩具、陕北的化工产品和轻工百货等产品顺利“出海”。
在国内,“长安号”目前已开行襄西欧、徐西欧、蚌西欧等12条集结线路,基本实现了西安港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主要货源地的互联互通。
新年新气象,2022年元旦新开行的这趟“新年班列”,是“长安号”开拓的第16条国际货运干线。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满洲里口岸出境,穿过俄罗斯,抵达圣彼得堡,换乘轮渡到德国穆克兰港,再换乘铁路,最终抵达德国曼海姆,总行程约12808公里,全程运输时效约16-18天。
这条线路绕开了过去途经东欧部分国家入境欧盟的传统线路,仅经俄罗斯后直抵德国,规避了部分传统站点拥堵造成的班列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同时,这条新线路无需二次换装且使用全程统一运单一票到底,减少了货物运输潜在的风险。
2022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将联手铁路、海关部门,做实“跨境电商”班列,升级全线路产品,增强服务能力,优化“+西欧”集结体系,提升西安港港口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双循环”格局中不断创新,切实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高质量发展,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不断加快陕西、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成渝号”,川渝共同打造中欧班列新品牌
成都和重庆,一直都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成渝两地是我国中欧班列开行最早、运行最稳定、影响力最大的地区。
2011年3月19日,重庆开行第一趟中欧班列(渝新欧)发车。2013年4月26日,从成都青白江始发的首趟中欧班列(蓉新欧)正式沿着“一带一路”奔向波兰罗兹。
从此以后,“渝新欧”和“蓉新欧”架起快捷畅通的亚欧大陆桥,从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历史。也相继招引博世、保时捷、宝马、盒马、达能、LG、康佳、玉湖等百亿级分拨中心项目落地,2020年带动进出口贸易额超3000亿元。截止2020年底,成渝两地累计开行量达1.4万列,占全国开行总量40%以上。仅2020年,重庆、成都两地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近5000列,同比增长近60%。
2021年1月1日10时许,相距280公里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内,汽笛声同时响起,两列“成渝号”列车缓缓驶出站台。满载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智能家电的两列“成渝号”,一路向西飞驰,分别驶往德国杜伊斯堡和波兰罗兹,分别到达西欧、东欧的交通枢纽中心。
这是重庆和成都同时发出的第一列“成渝号”中欧班列。
此前的2020年12月,国铁集团正式复函重庆、成都两地政府,同意支持成渝两地使用统一名称“中欧班列(成渝)号”开展品牌宣传推广。
“成渝号”成为重庆和成都,共同创立的中欧班列全新品牌。也是全国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品牌,翻开了中欧班列发展新篇章,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力。
2021年2月12日是大年初一,11时,成都国际铁路港上空响起了新春的第一声回程“成渝号”汽笛声。该趟“成渝号”是从德国纽伦堡发出,满载进口汽车零配件,经过两周时间抵达成都。春节期间,重庆也保持了“成渝号”的稳定开行。节日期间,去回程开行频率为6-8班/每天,比去年同期去回程开行频率提升4-5班/每天。
6月8日凌晨,一辆满载电子机械产品的“成渝号”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直奔波兰罗兹。而在“成渝号”的重庆起点——团结村中心站,印有“中欧班列”图标的集装箱整齐地摆放在一起,一眼望不到边。货柜车进进出出、龙门吊起起落落,积木块一般的集装箱一个一个被转运、吊装,忙碌的景象让人目不暇接。
“成渝号”一头连着欧洲市场,一头对接东盟日韩。
渝州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1至11月,“成渝号”开行数量已超4200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借助长江黄金水道,无论是运往欧洲的机电产品、日用百货品,还是由欧洲进入中国的汽车、高端婴幼商品,重庆、成都就是最重要的枢纽转换地,不断担负着中转、分拨的重任。
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行,在中国和东盟间构建起一条便捷物流通道。12月30日,搭载着五金产品、机械配件、厨房用品、车辆配件等货物的首列“成渝号”(重庆—万象)班列从重庆发出,途经中国云南后抵达老挝万象。
据介绍,中老国际班列的开行,有效缩短了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欧洲地区间的货运时效,实现欧洲与东南亚各国在重庆“无缝衔接”,进一步完善连接欧洲与东南亚市场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
其实,在对接东南亚、拓展“南向”这件事上,成渝早就蓄势待发。2021年1~10月,成都、重庆两市对东盟进出口分别为1315.1亿元、1009.4亿元。在东盟众多的外贸合作伙伴中,无论是货物来源、产业布局,还是外贸结构、城市综合实力,成、渝两地都占据着优势。
过去的2021年,成渝两地携手发力,延伸了通道,优化了运力资源。这一年“成渝号”共计开行超4800列,开行量占全国比例超过30%,运输超40万标箱,回程班列占比超50%,开行线路已可通达欧洲超百个城市。
刚刚满“周岁”的“成渝号”,对重庆、成都来说,其实只是连通国际物流通路的开始。“成渝号”依托重庆和成都的枢纽地位,将欧洲与东南亚乃至更广泛的亚太等地相连,内陆铁路与临海港口相连。
正如重庆市口岸物流办主任巴川江介绍所说,“目前,中欧班列(成渝)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运输货值最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成渝两地携手打造中欧班列(成渝)成为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走向对外开放的前沿,也带来产业变革
从2013年到2021年,八年时间,“长安号”开拓的国际货运干线增至16条。国内的辐射作用也由点及面迅速拓展,吸引国内29个省的货物在西安港集散分拨,长安号运输的省外货物占比超过75%,进口货物中65%以上从西安分拨至全国。借助“长安号”,西安已成为辐射全国、联通欧亚的货物集散中转枢纽,“国际交通枢纽城市”的作用日益彰显。
目前,“成渝号”能够通过与长江黄金水道等重要通道的衔接,实现“东南西北”多点扩散,并形成30余条成熟运行线路,境外可辐射亚欧26个国家70余个节点城市;境内可辐射59个铁路站点和29个港口。货运兴旺的“成渝号”给我国对外经贸往来注入着新的能量。
大通道促进大产业,“长安号”和“成渝号”的运行,为更加开放的西部产业转型奠定了基础。这种开放,既表现为中欧班列对区域货物的集散能力,也表现为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西安来说,“长安号”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运输方式,更带来了产业聚集。
西安国际港务区“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2021年初就吸引了康佳先进制造业及相关产业项目入驻。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计划建设康佳智能家电总部、康佳丝路科技城等。项目建成后,西安在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布局将更加完善。
有数据显示,目前“成渝号”在成都所运输的本地货源占比70%,四川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整车及零配件、农副产品在成都集结,远销欧亚。在全球疫情和空运、海运波动的影响下,中欧班列成了四川外贸的“大动脉”,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持续凸显。
“长安号”“成渝号”不仅推动西部各地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物流通道的畅通还迅速吸引带动了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多式联运、金融服务等新兴业态集聚发展,促进西部产业转型升级。(文/张义学)